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我说鲁迅》教学案例.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60496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我说鲁迅》教学案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我说鲁迅》教学案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我说鲁迅》教学案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我说鲁迅》教学案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我说鲁迅》教学案例.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誉 大 语 文 论 坛 课 堂 实 录 士” , 也有人说他具备这三种人的特 点。那么你觉得 呢? 1 他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 他是一个知难而上 、 义无反顾的勇士 3 他是一个不卑 不亢 、 侃侃而谈的辩士 ( 六 ) 课 堂 小 结 , 强化 练 习 1 对下列旬中划线词语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晋 军函陵( 军 : 军队) B 贰 于楚也 ( 贰: 从属二主 ) C 是寡人之过也( 是 : 这 ) D 亡郑以陪邻( 陪 : 增加) 2 下列句中划线词 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f 然郑亡 , 子 亦有不利焉 【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f 既 东封 郑 一I 又欲肆其西封

2、f 越国以鄙远 , 君知其难也 【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n 不阙秦 一l 阙秦以利晋 3 下 列“ 其” 字意 义不 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 君知其难也 B 共其乏困 C 又欲肆其西封 D 吾其还也 4 与 “ 许之 ” 旬式相 同的一项是 ( ) A 邻之厚 君之薄也 B 夫晋 何厌之有 C 敢 以烦执事 D 佚 之 狐 言 于郑 伯 日 5 下列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 是( ) A 然郑亡 , 子 亦有不利焉 : 然而郑 国灭亡 了, 对您 也 不利 啊 ! B 秦伯说 , 与郑人盟: 秦伯很高兴 与郑国签订 了盟约 C 且君 尝 为晋 君 赐 矣 : 况且 您 曾经接 受晋 国的恩 惠

3、 D 若舍郑 以为 东道主 : 如果您 能放 弃 围攻 郑 国而 把 它 当作 东方 道路 上 的 主人 ( 七 布置作业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七、 板书设计 :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 围郑 临 危 受命 说 退秦 师 晋 师撤 离 坦 言 知 亡 避其 专 亡郑利晋阙秦 存 郑 利 秦 晋忘恩 负义 不可共事 深 明 大 义的 爱 国 志 士 知难而上、 义无反顾的 勇士 不卑不亢、 侃侃 而谈的 辩 士 本节课 我根据高一学生 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 和文言文学 习的有效方法 主要采用教师范读 学生诵 读 师生互动 的教学方 法 以 “ 教师 为主 导 , 学生 为主 体” 完成了教学。初

4、步培养了学生阅读赏析文言文的能 力 使学生主动 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 中 最终达到预期 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安图县第一中学。 走l丘鲁 综合性学习: 我说鲁迅 教 学案例 画 龙健 f 教学准备 课前学 生分 别 自行 阅读 有关研究鲁 迅的文章 结 合 自己的感想 撰写读书心得。 推荐思考方向: 1 从中学教材 中的鲁迅作品看鲁迅 ; 2 亲人眼 中的鲁迅 : 3 文人眼 中的鲁迅 : 4 了解鲁迅生存的恶劣环境 体会他文章中的痛心 疾 首和语言尖刻: 5 了解鲁迅 深厚 的古文底蕴和所处新旧文化交替 时代 体会他的文风和语言的怪异: 6 鲁迅对 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学时数 】 1 _

5、 一 课时 教学过程 1 O O 导入 : 我们 学习了 阿Q正传 , 又一次接触 了鲁迅 先生的文章。在 中学课 本中 , 我们接触最 多的文学家就 是鲁迅 。 很多 同学不太喜欢鲁迅 , 说 他的文章读 不懂 , 实际上大多数同学也没有时间静下来读鲁迅文章。当 然不喜欢鲁迅 有不喜欢的理由 现代社会已经多元化 了 但是 同学们如果要做一个有修养有良知的知识分 子 还是应该懂得一点鲁迅 。今天这次课 , 将为我们中 学阶段的鲁迅文章的学习划上一个句号 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回顾 “ 走近鲁迅” 的精神历程: 一 、感受鲁迅 ( 板书 ) 师 :作为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 将 鲁迅深深

6、地影响并开阔了一代 中国人的身心。作为 革命先驱 他肩负匡复中华 、 振兴民族的重任 ; 作为 中国 文人 他又比常人更敏锐清醒地意识到中国需要革命 。 现在 让我们观看 一些 图片 零距 离的接近 鲁迅 。 ( 用多媒体 展示图片) 今天 我们 再次感受鲁迅 就是要把鲁迅看 作是和 我们一样 的“ 人 ” 让鲁迅从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处 、 远处 走下来、 走近来, 来到我们中间, 和我们促膝而谈。同学 们能谈谈你们此时的感受吗? 生1 : 是的 , 我们对鲁迅早有初步的认识 , 这些粗浅 的认识有的有助于我们了解鲁迅有的则使我们对鲁 迅“ 望而生畏” , 因而远离 , 甚至于拒绝鲁迅 。究其原

7、因 , 主要是 因为我们要么将鲁迅 神化 要么把鲁迅描述成 一 个尖刻、 狭隘甚至变态 的形象。今天看了鲁迅 的全家 照片 觉得他很亲切。 二、 阅读鲁迅( 板书 ) 师 : 请 同学 们把我们 中学学过 的鲁迅文 章列出 , 并 给这些作品归类。 生 : ( 答案 略 ) 师 : 学 了这 些作 品, 知道 它们的出处吗?能说 出几 部鲁迅作品集 的名称? 生 : ( 答案略) 师 : 学 了那 么些鲁迅文章 , 请在笔记本上写 出几句 鲁迅的诗文名 句。( 巡视教室前后 ) 很好 。 大家写得 不错 。同学们可以课 后交流。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 阅读学习鲁迅本人的文章 下面 在十分钟内阅读老

8、9 币 印发的文章 中的一篇 , 看看别人眼 中的鲁迅 谈谈你为什么选读这一篇。( 巡视教室前后 ) 学生发言选录 生2 : 我读 了周海 婴的 父亲 的写作 , 过 去读 的鲁 迅文章侧重于表现鲁迅的尖锐思想或表现出他对 童年 生活的怀念 。 很 少表现他成年 以后 的家庭生活。看了他 的全家照 又了解到儿子眼中的鲁迅是 一个言语不多 专心 写作 。 不喜欢被打扰 , 喜欢清静 的想 着 , 不浪 费多 余时间在无关紧要的事物上的人 他的写作 习惯 被家 人适应 , 这样的鲁迅让入 感到一些温情。 师 : 1 9 1 9 年 鲁迅就在“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中写道。 觉醒的人们, 应先解放

9、了自己的孩子 “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 担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 , 此后幸 福地度日 合理地做人” 。鲁迅用这个典故 , 心中充满沉重 的苍凉。 他自喻为那位绿林好汉, 愿意牺牲 自己, 愿意自己 被黑暗淹没, 而救 出孩子 救出中国的未来。 生3 : 我 读了藤野 先生 的 谨忆 周树人 君 , 过去 在 鲁迅文章中读到他在 日本学医时有位关心帮助他的老 师 我很好奇在当时中日关系并不融洽的情况下, 藤野 先生的真实想法 没想到这位先生并未刻意 的去关照 鲁迅 只是对鲁迅尽 到了教 师的职 责 却未意识 到在当 时中国人普遍受到歧视的状态下 鲁迅受 到这样 公正 公平尽责的

10、待遇 带给鲁迅 的是一生的感动。 大 语 文 论坛 课 堂 实 录 攀 师 : 一滴水 可以折射 出太阳的光辉 , 一个动作可 以 映 出一个人的品质与人格。在举手投足间 , 尽显个人的 内涵和修养 。善待他人 , 就是一种人格魅力。 生4 : 我读了 为什么现代少年读不懂鲁迅 , 因为我 就读不懂 也不知道为什么 。然而这篇文章作者却总结 了三条: 现代少年读不懂鲁迅是因为现代少年接触自 然和社会 少 生活太单调 , 见识短 , 对社会了解得太少 , 而鲁迅有宽广的眼界 , 渊博 的知识和对社会的深刻的了 解。鲁迅写作很注意细节, 而现代少年写作文大多缺 少细致观察和敏锐感触。 缺少自己的思

11、想。现代少年 心总不能平静下来 , 总是很浮躁 。而鲁迅文章大多是很 沉稳的、 深刻的, 需要细细的品味 , 要读懂得心静。 师 : 鲁迅作品所描写的人生和事件 、 所议论 的那些 问题 , 人们是可以感觉到 、 感受到的, 但它们所能够暗示 的内容却是无限的 是鲁迅自己也不一定全部意识到 的。 它们需要我们用一生的经历不断地去补充、 去挖掘 ,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中的鲁迅作品是供我们不断感受 、 思 考 、 体悟 、 探索的对象。实际 上。 并不是所 有的鲁迅 作品 都适宜于所 有年龄段的人阅读和欣赏。鲁迅到了三十年 代 , 还说很少有人懂得他 的 阿Qi E 传 。 但阅读、 欣赏、 接

12、受语言作品 的基础不是 瞳” 而是可感受性 。可感就能 接受 至于它们内在还 有什 么更深刻的含义 , 是可 以随 着各位同学人生观察和体验的不断增加 、 随着学生社会 知识和历史知识的逐渐丰富而不断深化的。 生5 : 我读 了毛泽东 的 论鲁迅 , 这 是在 延安陕 北 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没想 到毛 泽东 对 鲁迅评价这么高 : 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 , 给革 命 以很大的助力。还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 , 据我看要算 是 中国的第一圣 人。 孔 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 鲁迅则 是现 代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还高度赞扬了鲁迅的斗争 精神和牺牲精神 , 并号召向他学 习。 生6

13、 : 我读了罗广林 鲁迅与诺 贝尔奖 , 对鲁 迅拒 绝诺 贝尔文学奖提名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可以这样讲 这样 一个毕生 以文字从事搏斗的人 他的形象其实早 经文学本身表达 无遗了 。 世 间的纪念物 , 丝毫也不能为 他 增添或减损什么 。 无非是 后人 的一种感念而 已, 如果 它所激发 的 不是对真理的渴望 , 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 和 变革现实 的热情 而 是宗教式的膜拜 那 么毋 宁说 : 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师 : 确实 鲁迅对爱与美的追求 , 对人与 自然、 生命 的关爱与敬畏 , 他 的想 象力与语言创造 力 , 他 的诗人 、 艺术家的素养与气质 , 构成了他 生命 的亮 色 ,

14、构成了他 足以抵御外在与内在的黑暗的生命底气。无论是鲁迅 的文章 还是别人写鲁迅的文章, 让我们结识一个充满 “ 赤子之心” 的鲁迅。 师 : 在文 学作品中 , 我们 也认 识了鲁迅 的尖锐 、 偏 激 应该怎样理解他的严肃与沉重?推荐两篇鲁迅1 9 0 7 1 01 譬l llI 大 语 文 论 坛 课 堂 实 录 年创作的 科学史教篇 文化偏至论 。文章写得早 , 文 字上有些难点 从两文可以看鲁迅如何对二十 世纪 中 国以及中国历史作出 自己的独特 的极富启 示性 甚至 是 预言式的观察与表达 : 比如说 , 如何看待科技 的发展与 入的精神 世界 的问题。鲁迅说科技进 步是照耀 世界

15、 的 神圣之光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 翼。但另一方面鲁迅又说 不能过高评价科学对国民精 神改造的价值 , 不是科技发达 了 , 生 活质量就 高了 , 人 的素质就高了。他反对在 崇奉科学和物质文明的同时 忽略精神 的解放与重建。鲁迅提醒 , 物质的发展 , 科学 的发 展会加速人的欲望 , 如果不加注意 就容 易出现 一 种通病 。 人 文精神 。 人性关怀 , 可能会受到破坏 。物欲膨 胀所带来的人文衰落 , 是一种 “ 通蔽 ” , 是普遍 的 , 是 时 代病 或文 明病 而且鲁迅意 识到这种通病 出来 以后 是 难以控制的。比如环境生态问题 诚信 问题 , 道德底线 的突破问题 , 还有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 在多年后的今 天 都出现 了。鲁迅不幸而言中。 科学不是万能的, 人对 世界的认识相 当有限。鲁迅 作为一个 思想家 最有价 值的是 提醒在引进科学和 物 质文明的同时 不忘记“ 根底 ” 在人 在入的解放和民族 精神的重建 。这对当今也是非常 有启发的。 三、 研究鲁迅 ( 简评课前作业) 读鲁迅文章写心得 同学们做得都不错 比较好的 有以下同学 ( 多媒体展示) 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