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百分数的意义”尝试学习单教学为例.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60445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百分数的意义”尝试学习单教学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百分数的意义”尝试学习单教学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百分数的意义”尝试学习单教学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百分数的意义”尝试学习单教学为例.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教苑时空- 教例剖析 以“ 百分数的意义” 尝试学 习单教 学为例 江苏如 东县 实验 小学( 2 2 6 4 0 0 ) 刘亚琴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 ” “ 教师教学 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经验为基础” 。所以, 近 年来涌现出不少“ 先学后教 , 以学定教” 的课堂教学案例。 那 么, 如何指导学生先学 , 如何组织 “ 先学后教” 的课堂 , 便成 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 下面 , 以“ 百分数的意义” 尝试学 习 单教学为例 , 谈谈我的探索与思考。 一 、先学后教 。 学有引领 我们知道 ,适度的前置学 习可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

2、 意识和能力, 也便于教师更全面 、 准确地了解学情 。为了让 学生的前置学 习有 目标 , 我精 心设计 了“ 百分数 的意义” 尝 试学习单 , 对学生的前置学 习给予引领 。 1 “ 忆一忆” ( 用不同方式表示下面两个数的关系) 爷爷年龄是孙子的 1 0倍。 、 孙子年龄是爷爷的 。 L , 孙子年龄与爷爷年龄的比是 ( ): ( ) 。 2 “ 学一学” ( 预 习例 1 ) ( 1 ) 比较谁投篮的水平高, 应该看什么?( ) ( 2 ) 这里“ 投 中的比率” 是指( ) 占( ) 的几分之几。 ( 3 ) 为 了 便 于统计和比较 , 李星明、 张小华、 吴力军投 中 的比率,

3、用分母是 1 0 0的分数来表 示分别是 ( ) 、 ( ) 、 ( ) 。想一想, 它们分别表示什 么呢? ( 4 ) 表 示() 的数 , 叫做 百分数 , 百分数 又叫做 ( ) 或 ( ) 。 ( 5 ) 著 写 成 百 分 数 是 ( ) 。 3 “ 问一 问” 通过 自学, 你还有哪些疑 问?请把它写下来。 4 “ 试 一 试” 尝试完成课本 P 9 9 “ 试一试” 。 5 “ 找 一找 ” 到生活 中找一找含有百分数 的信息,并把它带到课 堂 上, 看看这个百分数表示什 么。 这份尝试学习单包括复 习和预 习两部分 ,其中 “ 忆 一 忆 ” 是复 习环节 , 预习包括“ 学一

4、学 ” “ 问一问” “ 试 一试 ” “ 找 一 找” 四个环节 ,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引领学生对即将认识 的百分数进行 自主学习和适度探究。 1 沟通已有的储备 “ 忆一忆 ” 环节激活 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 为理解百 分数意义 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打下基础 。由于 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百分数 。所以让 学生 “ 找一找” 生活中的百分数信息 。 既调动 了学生的生活 经验参与学习。又为课上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供现实 的、 有价值的素材。 2 明确 自学 的 目标 “ 学一学” 环节让学生带着尝试学习单上的问题阅读例 题 , 更多了一份任务驱动 , 从而明确

5、 自学的目标 , 萌发 自学 的愿望 。而“ 试一试” 环节让学生根据预习中对百分数意义 的初步理解 , 尝试解决问题 , 既有助于检测预 习的效果 , 加 强预习的 目的Jl生,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提 出囱学的疑 惑 “ 问题是数学 的心脏。” “ 学起于思 , 思起于疑 , 疑解于 问。 ” 学生在 自主探索 、 自我反思后 , 对百分数的认识或多或 少还存在 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 。“ 问一问” 正好给了学生提 问的机会 ,这样的 自主提问,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真实外 显,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 二、 以学定教 。 教更适切 1 建构问题框架基于学生的学 习起点和学 习内

6、容 的重点 切入教 学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 习新知的重要因素 ,教师课 前应该弄清楚以下问题 : 对于新知 , 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 还想知道什么? 哪些知识点是学生能 自己学会的, 哪些知识 点是学生 自学后还有疑 问的?教师课前批阅学生的尝试学 习单 , 为准确了解学情 、 把握教学起点提供了保障。 于是 , 教 学“ 百分数的意义 ” 一课 , 在进行“ 忆一忆” 环节之后, 便有了 以下新课的开始。 师 : 课前 , 同学们预 习了课本第 9 8 9 9页的 内容 , 谁愿 意来交流一下 自己对百分数的 了解? 生 : 通过预 习, 我知道像 3 5 、 4 8 、 5 9 这些

7、数就是 百 分数 。 生 : : 我知道表示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 是 百分数 。 师 : 你很善于把握重点, 这就是 百分数的意义。 生 : 我补充一下。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师 : 同学们的收获都很 大! 那预习后 , 还有什 么疑 问吗? 生 : 虽然我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但我还不太理解。 师 : 课前老师批 阅了大家的尝试 学习单 , 再结合 大家刚 才的提 问, 看来要 真正认识百分数, 我们有必要弄清楚 以下 几 个 问题 。 屏幕 出示问题 : ( 1 ) 为什 么要使用百分数? ( 2 ) 怎么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 3 )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上

8、述三个 问题既是对学生 自学后提问的归纳和整理 。 教苑时空 教例剖析 例谈数轴建模思想的渗透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 2 2 2 0 2 3 ) 赵海红 众所周知 ,数学模型是针对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 或数量间的依存关系, 采用数学语言 。 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 出的一种数学结构。 数轴是对数量关系与形态的概括 , 而数 量关系与形态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数学学 习的基础 , 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在这个基 础上培养的 。因此, 加强数轴建模思想的渗透, 能有效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高学生的恩辨能力 。下面, 对小学数学 数轴建模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谈一

9、些 自己的做法和 体会。 一 、数轴的基本概念 小学生对数轴并不了解 , 也不能准确地给数轴下定义, 但是他们却能通过视觉准确的观察数轴和利用好数轴 。教 学中 , 教师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感知数轴的存在 , 能帮学生 更深刻的认识数轴 , 理解数与形之 间的关系。那么 , 什么是 数轴呢?数轴是拟定起点、 正方向以及单位长度的直线。 所 有的实数都能在数轴上呈现出来 ,既可以比较两个实数的 大小 , 也可以概括得出两个实数之间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 让学生在数轴上填数 , 这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一次出现数轴 。 它比直尺上的数字更加直观 ,目的是巩固学生百以内数的 顺序。 加深学生对数歹 【J J

10、 I顷 序的掌握。 在此数轴上也能 看出加 减法的应 用 ,如从 1 0 0 0到 1 0 0 0 0就是加法的递进过程 。 且数字跳跃以计算为主, 在数 轴上进行加法计算。分数、 小数同样能在数轴上表现出来 , 学生在完成数字跳跃时, 也就完成了数学运算的建横过程。 其实 , 数轴本身是一种工具 , 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学生在学习数轴的过程中 。 既能通过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 , 也 是本 课学 习的重 点 内容 , 易于和 学 生产生 共鸣 , 激 发他 们 的思维。 2 实现平等对话顺着学生的思维和学 习内容的难 点追 寻深 度 当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体会应用百分数的优越性 、 初

11、步体验到百分数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后 ,我出示本 节课研究的第三个问题 :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这是本 课教学的难点 , 学生似乎知道 , 但又说不清道不明。 此时, 可 通过以下材料的辨析 ,帮助学生明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 和 区别 。 屏幕 出示 : 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哪几个 不 能?为什 么? ( 1 ) 一 堆 煤 吨 盖 ,运 走 了 它 的 。 ( 2 ) 蔷米 相 当 于 盖 米 的 。 师: 同学们先在 小组内讨论 , 再汇报交流。 生 : 第( 1 ) 题中, 一堆煤 吨不能用百分数表示, 运 走了它的 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师: 谁来说说理由? 生 :

12、 吨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 量, 所以不能用百 分 数 表 示 ; 而 素 表 示 的 是 一 种 分 率 , 所 以 可 以 用 百 分 数 3 8 、) I Ij朗 啊 弋 7 5 来表 示 。 师 : 其他 同学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 : 同意 。 师: 那百分数是表示什 么的呢? 生 :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生 : 我发现百分数就是分数意义中表示分率的数。 师: 看来 , 百分数和分数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 生 : 对。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量, 也可以表示分率 ; 百 分数不表示具体的数量, 只表示分率, 是分数 中表示分率的 一 种 , 所 以它不可以带单位名称。 生

13、 : 我觉得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 其他 学生频频 点 头 ) 师生 、 生生在多向互动中形成新的思维和语言 。 使平等 对话 由封闭走向开放。 这样获取知识的过程 , 既是教学走向 深入的过程 , 也是学生学 习能力得以培养的过程。 上述案例中尝试学习单的教学 , 以指导性 、 前置性的学 习为基础 , 以开放性的问题引领为核心 , 以多维的平等对话 为主要方式,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 学习内容的教学规律组织教学, 为学而教, 扶放有度, 实现 了在正确诊断学睛基础上的针对性教学, 真正让学生在“ 解 决问题” 的活动中理解数学的本质。 ( 责编杜华 ) 一 一 一 j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