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0258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作者: 日期:11 2015-2016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计划(初三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毛宏峰 随着近几年中考物理改革,考察特点的更新,新的课程标准制定,命题“稳中求变“的思想,又一次面临九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更新观念,完善教育体制,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使教学质量上台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学生质的飞跃,现拟定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计划:一、复习中的一些具体做法:1、注重教材,以教材为典范,夯实基础。2、监控课堂动向,严防学生走神,厌倦复习。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让优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在与同学讲解中落实

2、自己的基础知识。 4、学生能做的分组实验,老师的演示实验尽可能的展示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在复习中重现实验过程。5、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仅有的时间里,全力以赴,为孩子的发展尽职尽责。6、定时了解复习情况,及时反馈。精心准备,认真选题,加强整理,做到每单元一次测试,并认真进行考情分析,及时掌握学生复习信息,反思复习过程,微调复习思路。7、及时了解中考信息,分析近3年的山西省中考题,注意中考命题思路和中考动态,对照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和山西省中考考试科目说明,认真分析考点、考查形式、各个知识点考查的难易程度、关注社会热点和前沿高科技与教材

3、的结合点等。8、推敲选择中考模拟试题,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灵活应用解题方法。二、物理复习步骤安排1、三轮复习法第一轮: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按照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五个板块进行知识梳理(3月1号-5月8号,共计约68天)。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本质规律,熟悉基本的物理公式等。原则上每个板块配的复习题以基础知识为主,紧扣教材和课标,不拓展不加深,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运用,题量以45分钟为宜。具体安排如下表:时间安排范围星期知识点主要措施新授课时练习课时2、29-3、6(第二周)声学部分一声音的发生及传播结合考纲用实例来训练对

4、各个知识点的复习。 2 1二乐音的三个特性及噪声三光的直线传播四光的反射五平面镜成像3.73.13(第三周)光学部分一光的折射参照近5年中考试题,以作图题、联系实际题来训练对各个知识点的复习。 4 3二透镜对光的作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五基本技能(会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光路图)3.143.20(第三周)热学部分一温度、熔化和凝固以探究题、实验题、图像题为训练形式带动复习各个知识点。 3 3二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电荷量、导体和绝缘体、电路、电流、电压、电阻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3.213.27(第四周)电学部分一欧姆定律基本技能有5个(1、会用电流表测电流;2、会用电压表测

5、电压;3、会读电能表示数;4、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5、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2 2二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三电路故障分析3.284.3(第五周)一伏安法测电阻及相关问题分析 3 3二电能、电功率、三复习月考4.44.10(第六周)一焦耳定律 3 3二伏安法测小灯泡功率三家庭电路四电学综合测验4. 114.17(第七周)一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磁极和电流方向、磁体和磁极、磁场和磁感线、电流的磁场采取分块复习的方法,以典型例题的讲解突破难点、提升能力。 2 2二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发电机三信息的传递4.184.24(第九周)力学部分一多彩物质世界,质量,密度基本技能有9个

6、(1、会刻度尺测长度;2、会钟表测时间;3、会用托盘天平称质量;4、会用量筒(量杯)测体积;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6、会力的示意图;7、会查密度表;8、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9、会画力臂。) 3 3二力的概念、重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三长度的测量、机械运动、速度和平均速度、惯性及惯性定律4.254.30 (第十周)一杠杆、滑轮 3 4二功、功率、机械效率三压力、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四压强计算专题5.25.8(第十周)一浮力、阿基米德、物体的浮沉条件 2 2二机械能三力学综合问题第二轮:把握重点,进行专题复习(5月9号-5月28号,共计20天)这一轮复

7、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选择(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和利用好手上的每一份综合测试题。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实验专题”、“比例、方程等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专题,如:“电路分析和故障判断”、“综合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开放题”、“信息题”、“实验设计题”、“综合类型题”、“应用题”、“科学方法题”等。本轮复习重在方法指导和能力提高。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5月29号6月16号、共计18天)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

8、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度及整齐度。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题技巧,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适应开放性试题,以及科学的解题方法。挑选合适的对应练习题,以省内模拟考试和临汾市中考练兵题进行模拟考试训练。这样,既让学生得以考前练兵,熟悉中考的试题类型,也可让教师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还有,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练习试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定。总之,通过三轮复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强化,由浅入深,既有点的知识,又有面的综合,从而使知识得以系统化,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和加强。我的最终目的

9、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复习,物理运用能力有所提高,中考取得满意成绩。 2、关注热点问题,把握中考动态(1)科学探究方法题主要考核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教材中运用了常考的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常考:控制变量法、替代或等效法(2)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数据、图象、漫画)根据题目要求,通过观察分析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3)开放、创新、综全实践性试题(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即在研究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的方法、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势,研究的结果并不唯一,表达的形式可以丰富多

10、彩。三、各章节详细复习要点:第一章 声现象 重难点: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2音调、响度和音色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

11、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第二章 热现象 重难点:1温度计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2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

12、相关内容)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4其他现象解释例: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第三章 光的反射 重难点: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m/s),光年是长度单位3光的

13、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应根据现象回答)4平面镜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第四章 光的折射 重难点:1光的折射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3透镜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