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560034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威一中2019年春季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解析】紧扣材料中“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精耕细作水平。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在秦、魏等国出土生铁铸造的农具”不符;

2、C项中“必备品”的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D项的表述从题目中无法看出,应排除。故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所谓均田制指封建王朝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所有制形式为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占田过限,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

3、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A项没有认识到均田制只是在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上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不在均田制范围;B、C项不符和均田制的特征,故选D【考点定位】选修一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3.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 经济地位优越B. 政治地位低下C. 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 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知 A 项表述正确;

4、“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说明官员对商人的歧视仍未改变,商人的政治地位依旧地下,B项正确;商人骑装饰华丽的马就受到政府的限制,说明其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D项正确;题目只涉及统治阶层对商人的限制态度,未涉及人民群众的态度,故 C 项中“全社会”的说法过于绝对。C 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宋代商人地位4.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 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 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

5、 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能力。联系材料,“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说明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说明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虽然出现在宋朝,但材料并没有体现该内容。5.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户籍还有军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 缓和土地兼并B. 促成社会分化C. 强化社会控制D. 发展商品经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以看出:明初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并严格

6、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加强管理。故选C。A、B、D与材料所述关系不大。【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史明初的户役制度6.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扬州之所以好,是因为在这里可以通过经营盐业和典当业等而变得富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学而优则仕”和“读书求功名”的传统观念。故本题应选B项。AD不符合明清加强重农抑商的事实,C夸大了官员经商现象。【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

7、济。7. 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枯、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A. 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 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C. 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 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由材料:乾隆三十七年“台地多用宋钱”,这并不能作为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的依据,也不能作为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的依据,A、D项错;材料没有提及大陆的货币体系,C错。【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8.张謇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

8、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其根本目的是A. 批判商务立国B. 主张工业富民C. 全面学习西方D. 倡导实业救国【答案】D【解析】由“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可知,发展工业是富民强国之术,而且还有抵御外侮的作用,结合张謇生存的年代可知,救国强国是当时的最主要任务,故选D而排除B;由“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可以看出,张謇认为只靠商业立国是不够的,故A的说法不准确,所以排除A;题干仅仅提到工商业,而不是全面学习西方,故排除C。9. “中国之资本家,或为大商人,或为大地主,惟于此两

9、者之外,有一外国所未能见之资本家在焉,盖即官吏也。”造成中国“官吏资本家”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官僚得风气之先,率先投资于近代工业B. 辛亥革命后,“工商立国”观念深入人心C. 受“实业救国”影响,大批官吏投资设厂D.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囊括主要工业部门【答案】A【解析】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在中国率先开展近代化的洋务派,这些投资都是官方投资,即官僚资本的雏形,后这些洋务派中不少人转化为民族资本家。10.下图是画家马塞斯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名画放贷者和他的妻子。这幅画反映的实质是A.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B. 们价值观念的改变C. 金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D. 拜金主义泛滥【

1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画中可以看出放贷者和他的妻子认真地看着斤两,反映了人们对黄金的追求,实质上体现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BD是现象,不是实质;C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答案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11.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A. 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 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C. 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 社会结果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718

11、世纪”,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12.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A. 雇佣劳动关系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B. 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劳动的工场C. 蒸汽机的使用促成了动力和能源的巨人革命D. 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生产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劳动的工场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和主要特征,故答案为B项;结合所学可以知道,雇佣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不是特征,排除C项;D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特征,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工业革命.需要掌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解题的关键是对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的识记

12、。13.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 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B.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D.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当中兴起的电力、石油等工业都是重工业,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重工业得到长足的进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故C选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是电气,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不是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故A选项错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以重工业的发展为

13、主导,但不是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故B选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但这不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故D选项错误。14.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A. 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B.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 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 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是指1

14、9世纪晚期出现了垄断现象,由于实行自由竞争最终导致垄断的发生而垄断却不利于经济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亚当斯密不曾想到的结果,所以答案选B,A项与题意相反, C D两项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之后,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15.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 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B. 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 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D. 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答案】B【解析】“整体的观

15、察时形成的观点”“观点迥然不同”说明研究历史应该不局限于本地区,应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故B项正确;A中各国历史不符合题意;C中关注东方历史不是材料主旨;中大国历史研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题,40分)16. (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 马克思在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