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59028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标准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

2、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1)

3、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

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5、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名词解释题1、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

5、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4、三纲领八条目: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2、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学记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1)豫、时、孙、摩。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

6、经验教训,概括出“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而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2)长善救失。孔子曾经提出过“改过迁善”的思想,偏重于强调在道德教育中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学记则把这?思想发展为教育和教学的一项比较普遍的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

7、善而救其失也。”(3)启发诱导。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4)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5)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互相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

8、长。”这里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后人则把教学相长进一步引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相互促进。无论做本义还是引申义的理解,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都是有启发意义的。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一、名词解释题1、三大文教政策: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2.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3.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董仲舒的这三大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三

9、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董仲舒把“三纲五常”及其相应的忠孝等封建道德,说成是上天赋予的,是违背不了的,旨在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五、简答题1、概述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1)德教是立政之本。(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3)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五、简答题1、颜之

10、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2)要爱与教相结合;(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3、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考试方法。五、论述题1、试述唐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教育管理的加强:1.国子监的设立。2

11、.地方官学由专职官员长史管理。3.部门对口管理。4.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二)规范教学内容:1.结合专业的划分,确定必修和选修课程。2.规定各门课程的学习年限。(三)学校类型和设置形式的多样化:1.学校类型的多样化。2.设置形式多样化。(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扩张:1.中印文化教育交流。2.中日文化教育交流(五)封建教育等级性加强(六)学校开始受科举的影响和支配:1.学校教育以入仕做官为目的进一步得到加强。2.教学内容限制在科举科目上,注重经学和文史。3.教学考试方法受科举影响,模仿科举考试。2、评述隋唐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选才

12、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属,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 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

13、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3、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

14、、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它是由朱熹编定的。2.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

15、”;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3.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回回国子学,实际上是一所外语学校。4.两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_等。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7、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 大学与小学两个阶段。四、名词解释题1、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2、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