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类关键词及心得体会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58900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建设类关键词及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环境建设类关键词及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环境建设类关键词及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环境建设类关键词及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环境建设类关键词及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建设类关键词及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建设类关键词及心得体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生态环境建设类关键词及心得体会 作者: 日期:12 2019年生态环境建设类关键词及心得体会1试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考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核心理论,它深刻阐明了生态系统不仅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还能带来经济效益,造福人民。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不仅可以核算优良生态环境的实物量,而且可以核算其价值量。所核算出的生态环境价值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生态效果和绩效,也可以成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价值生态产品生态商品生态品牌这一生态价值实现业务链条的基础环节。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牵头研究和试点下

2、,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办法已较为完善,因此,笔者建议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开展GEP考核试点,为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生态保障。1.GEP是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英文为GrossEcosystemProducts,简称GEP,也被通俗地称为生态GDP,指具体行政区域内森林、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GEP核算的对象主要包括三类要素:一是中草药、食材、水产品、原材料等生态物质产品;二是净化空气、净化污水、调节气温、固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护海岸等环境调节服务产品;三是休闲娱乐、景观价值、科

3、普宣教、音乐、美术、文学、知识发现、技术发明等生态文化服务产品。GEP与GDP、绿色GDP在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别。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GDP主要来自生产空间,主要体现经济生产的价值。绿色GDP是扣除生态环境损害代价后的GDP,虽然价值“含金量”有所提高,但仍属于GDP范畴,主要衡量生产空间的经济产出。而GEP则主要来自自然生态空间,核算的是各地区每年从陆地、海洋直接和间接利用的自然生态产品,衡量的是各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给社会的生态福利。当前,GEP核

4、算的要素绝大部分尚未纳入我国政府规定的统计范围,因此,若开展GEP核算,应主要核算当前统计部门未核算的要素,以避免重复工作。2.开展GEP考核有基础,必要性强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了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提出在重点生态功能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明确在浙江、江西、贵州、青海等省组织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其中包括GEP的核算工作。同时,2017年起,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开始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在长江经济带地区等区域开展了GEP核算试点工作,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编制

5、了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程,在我国选择了多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开展系列应用和验证。以浙江内陆城市丽水为例,试点评价表明,2017年丽水GEP为4672.89亿元,其中生态物质产品价值为160.29亿元,仅占总值的3.43%,但环境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占总值的55.20%,表现突出。同时,在贵州、青海、云南、内蒙古等地也开展了GEP核算试点。经过多个地区试用和多个单位的验证,GEP核算方法已经比较完善。当前,我国已经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原则上按照县级行政区把全国陆地和海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综合权衡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实施差别化的

6、建设、开发、保护等管控政策。然而,由于我国人口总量较大,全国国土普遍开发,绝大多数县级行政区和主体功能区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生态产品虽然主要来自自然生态空间,但也来自生产和生活空间,而且生活和生产空间提供的生态产品对于生活其中的居民比较稀缺,效用更大。因此,有必要在县级行政区的所有主体功能区都开展GEP核算,以掌握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产品的需要打下基础。此外,全国和各省的生态保护红线正在选划,需要核算自然生态空间生态产品的产出和人均需要,科学确定生态保护红线选划总面积数据,为全国和地方的国土空间规划和优化布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3.全国GEP考核试点将

7、为制度创新打下基础笔者认为,当前选择我国行政区主体功能区开展地方党政领导GEP考核,不仅能为生态保护补偿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家公园体制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绿色发展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创新制度打下基础,更是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具体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全国GEP考核试点工作机构,负责试点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核算报告等重大事项。可选择东部、中部、西部等部分省区市开展考核试点,成立对应的省级和市县级试点工作机构;也可以利用现有的生态文明考核、地方政府综合考核等机制,开展GEP考核试点工作。二是编制全国GEP考核试点工作方案。包括

8、试点工作的考核目的原则、试点地区、考核方法、核算要素、技术方案审查程序、结果应用等内容,并在国家发改委主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国家统计局牵头的绿色发展评价、省级党委牵头开展的地方综合考核中增加GEP指标。三是编制并实施全国GEP核算技术方案。考核试点可分三步走。第一步,组织国内科技机构制定全国陆地和海洋GEP核算技术规程,针对包含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禁止开发区县域或市域,开展GEP核算和考核试点。结合日常资源环境监测业务开展GEP调查,开发全国GEP评估查询管理系统,绘制生态空间生态价值分布图。第二步,针对试点地区的优化、重点和限制开发区县域或市域,开展GEP核算。第三步,针对试点地区

9、的全部主体功能区开展GEP核算,并与GDP进行比较分析。四是开展GEP核算结果的考核应用。根据每年GEP的增减量和环境保护投入成本,评估生态保护、环境修复和污染治理的成效,纳入上级对市县党政领导的综合考核、绿色发展评价等考核,纳入对责任部门及其领导的考核。五是开展试点工作评估。在考核试点期末制定试点评估方案并实施,聘请第三方技术机构统一对试点地区的GEP核算和考核等工作开展评估,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核算技术规程和核算工作要求,提出试点工作下一步的意见方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旨归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反映,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

10、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标志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境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的系统性革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人类社会发展,需要从自然界摄取物质、能量和信息,这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前提。人类离不开自然,自然环境不仅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而且也是重要的精神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体力智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然而工业文明往往会过分突出人的主体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渐渐走向

11、疏离。在实用主义的指导下,人把自然作为索取对象和工具手段,不断地对自然提出各种要求,逐渐发生了人与自然的分化,以至于发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人错误地认为人可以主宰自然。然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却一次次地教育了人,人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不能站在自然界之外去支配自然界,人的血肉之躯来源于自然界并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奴役自然本身是不明智、不现实的,切近的、眼前的利益在短时间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事与愿违,“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自然灾害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增强,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为破坏了的自然会造成人类发展的困境。据联合国环境署报

12、告,2016年,冲突、暴力和自然灾害造成约3110万人在自己的国家流离失所,其中因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人数达2420万人。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还体现在自然物种的加速灭绝,自然资源的大量流失,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等,全球生态危机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实质上,自然灾害是以“天灾”为表象的“人祸”,是人类过度地干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这就警示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既要利用好自然,又要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一方面,人要依赖于自然生存和发展,需要自然提供直接的生活资料和生命的活动资料;另

13、一方面,自然对社会也有依赖,依赖人对它的认识和开发,依赖人对它的尊重,从而发挥其存在价值。人应该顺应自然,在人与自然“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建设美丽世界。当前我国处在多重挑战的关键期、满足人民多样化需要的攻坚期和解决生态问题的窗口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显现,社会利益主体和需求表达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态势,特别是人们的生态文化理念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培育敬畏自然的生态价值理念迫在眉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培育良好生态文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出,“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人的理念决定人对自然改造的方向,人的实践活动不是任意妄为的,需要正确发

14、挥人的主体作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化解生态危机,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自然生态更优美,人民生活更美好。树立“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思维。中华文明从肇始之初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化思维方式,从“人自然社会”整体意义上认知和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天人合一”认为人类和自然万物是一种整体性的大生命观,是宇宙自然界的生生之德完满合一的自然状态,人以其文化创造成为协和万物的德性主体,能“为天地立心”,把生养万物作为自己的职责,用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万物,行自然界的“生生之道”。“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思维是对工业文明的整体性超越。工业文明的理论前提是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可以依凭科技和工

15、具的进步无限制地开发利用;其价值目标是为了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对工人和自然进行双重盘剥;其实践指向是奉行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以无限追求物质财富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忽视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片面追求个人权利,忽视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为社会与自然危机埋下了隐患。新时代,生态文化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超越和扬弃,从而走向“天地人”整体观的视域。“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是系统化的整体性思维,用协调发展的方式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要使人能够享有自然界的生态资源,并实现永续发展。培育道德共同体的伦理价值理念。生态整体主义要求把“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以此作为评判人类生产生活、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准。罗马俱乐部在人类处在转折点中提出全球伦理学,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促动了人类对生态伦理的普遍关注,奥尔多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提出大地伦理,要求人对构成生态的无生命物也负有道德责任,建立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和谐的价值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要义是树立道德共同体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