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58534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作者: 日期:2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学会使用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性格、气质等的写作手法。2会分析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手法。3会分析本文精练传神的语言特点。4会分析作者对梁任公的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1连线作者梁实秋(19031987),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浙江余杭)人,生于北京。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

2、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还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2探寻背景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便是梁实秋先生对那次演讲所作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这篇文章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的崇敬之情。1识字注音(1)重点字显宦( )叱咤( ) 莅临( )迥异( ) 精悍( ) 步履( )

3、箜篌( ) 涕泗( ) 蓟北( )酣畅( ) 戊戌( )(2)多音字2字形辨认3词语释义(1)景仰:_(2)风和日丽:_(3)顾盼:_(4)机缘:_(5)博闻强记:_(6)涕泗交流:_(7)叱咤风云:_(8)迥乎不同:_(9)短小精悍:_4词义辨析(1)弥漫迷漫辨析:两者都有充满的意思。“弥漫”强调(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迷漫”强调漫天遍野,茫茫一片,看不分明。如果一事物既具有“到处都是”,又具有“看不清楚”的特点,那么两个词可以通用。判断正误:“德意志门”保留着当年的基本面貌,那残留的黑色印迹见证了那些硝烟迷漫的日子。( )昨日上午7点40分左右,由于大雾弥漫,汉宜高速公路978公

4、里处发生一起40辆车连环相撞事故,共造成6死24伤。( )(2)短小精悍简明扼要辨析:两者都可形容说话和写文章简要。“短小精悍”着眼于“篇幅(短小)”,“简明扼要”着眼于“内容(简单明了)”;“简明扼要”可作状语,修饰“说”“写”等词,“短小精悍”不能。除此之外,“短小精悍”还可以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判断正误: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离开与回归的写法独特,采用了简单易懂、短小精悍的自由体方式,很好地再现了一个移民儿童的真实生活。( )(3)博闻强记见多识广辨析:两者都含有见识、见闻广的意思。“博闻强记”偏重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记忆力

5、强。“见多识广”偏重于阅历多。“博闻强记”多用于书面语,“见多识广”多用于口语。判断正误:就算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这样见多识广的专家,踏进柳州奇石馆后,也是一路目不转睛,嘴里还不停地赞叹“太漂亮了”。( )他生性乐观、性格坚强,而且博闻强记,有着过人的记忆能力和非凡的心算能力,一刻也没有停歇他的科学创造。( )答案:1(1)hun ch zh l jing hn l kng hu s j hn w x(2)bn bn pn qin qin jin jiji xi2(1)戊戌变法 戍守 戎马 (2)潇洒 洞箫 萧瑟 (3)诧异 侘傺 叱咤 (4)步履 草屦 木屐(5)擦拭 苏轼 弑君 (6)

6、沧桑 苍茫 悲怆3(1)佩服尊敬;仰慕。 (2)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3)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 (4)机会和缘分。 (5)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识”。 (6)眼泪鼻涕一起流下。 (7)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8)形容差别很大。 (9)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4(1) (2) (3) 1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介绍梁任公的演讲背景的?2文章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梁任公的外貌的?这些描写有何特点?4梁任公演讲时“敲脑袋”这一细节描写有何作用?5梁任公的演讲有什么特点?答案:1提示: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

7、、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通过与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对比,突出梁任公演讲的动人和受欢迎的程度,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本。2提示:讲演稿预先写好,又整齐又美观;外貌,突出其“风神潇洒”;谦逊而又自负的开场白;开头引用古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先生博闻强记,能成本大套地背诵;先生忘情投入,讲演成为表演;讲演的效果。3提示: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文字不多,但很传神。描写共分为两层:第一层描写梁任公的身材、肖像、衣着;第二层描写梁任公的精神气质。人物形象刻画精当、语言简洁,既遵循了人物固有的特点,又略有夸张地描绘出一位充满活力、神采奕奕、充满自信、满腹经纶的学者形象。4提示

8、:演讲时“敲脑袋”这一生活化、大众化的动作,再现了梁任公演讲时背诵引证内容的情形,写出了梁任公的博闻强识、才华横溢,表现了先生演讲时的投入,也展示了先生平民化的学者风采,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5提示: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声音沉着而有力,宏亮而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记、学识丰富);感情酣畅淋漓(感情丰沛);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记);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我的学困点我的学疑点1梁任公讲到桃花扇竟“痛哭流涕”,讲到杜甫的诗又“张口大笑”,这是为什么?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

9、情?2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3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4作者对梁任公怀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种情感。(1)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2)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答案:1提示:讲到桃花扇想必他联想到的是自己的国家。由南明王朝的腐败无能以致被灭亡联想到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以致灭亡,所以“痛哭流涕”;讲到杜甫的诗又“张口大笑”是因为诗中有收复失地的畅快,所以说,梁任公

10、已经将自己当做作品中的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授课生动投入,还因为他的爱憎不自觉地流露了出来!所以,梁任公先生在讲演中流露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情感。2提示: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所知,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撰文彰显。3提示: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景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本文的情感表达

11、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表达。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代表作者的心情。二是半直接半含蓄地表达。作者表达一种心情,但不是直接表达景仰赞叹之情,如“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其中“很幸运”是表达心情之词,也就是说文章在叙事中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讲课老师的崇拜之心。三是完全含蓄地表达。不直接赞美,借助外貌、动作等描写表达赞美之情。如从外貌描写中能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欣赏、赞美之情;又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能从这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

12、种心情、一种感情。4(1)提示:这是对梁任公外貌的描写,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为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由衷赞美之情。(2)提示:这是作者描写梁启超先生的奇特的开场白。自己先抑后扬,足见梁任公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从中可以感觉到一位活生生、有那么一点点谦逊其实又非常自信的梁启超先生了,幽默谦虚而又不失自信。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是本文的一个亮点。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文学讲话)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答案:思维激活:先要读懂这些话,它们强调的重点是文章要短不要长,为了强调自己的主张,用了同义反复的写法。提示:观点一:简练是一种很好的文风。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并值得称赞的事。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他主张散文“篇幅不一定要长”,主张简单,“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