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人造卫星”教学案例及反思.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58418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人造卫星”教学案例及反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人造卫星”教学案例及反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人造卫星”教学案例及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人造卫星”教学案例及反思.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oI 2 8 No 3 8 8 ( S)8 2 01 04 2 第 2 8卷总第 3 8 8期 2 0 1 0年第 8期( 上半月) 人教版 “ 人造 卫星“ 教学案例及反思 张国琼, 陈玉龙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 中学校 , t J f I 省 宜宾市 6 4 4 0 0 0 人造卫星的教学历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 点和重点。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 , 学生在学习中 感觉很抽象, 特别是对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及环 绕速度 , 同步卫星的发射及特点, 宇宙速度问题 等的理解。 笔者学校一位老师对这 一节课的教 学, 认为较为成功。 现将教学过程和反 思介绍如 下 , 与大家探讨。 上课前 , 播放一段

2、视频 : 一副美丽 的海洋风 景图, 几只海鸥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上 自由飞翔, 一 只小船在海水里乘风破浪的前行, 背景音乐是 电影“ 哥伦布” 主题 曲“ S a i l i n g ( 远航) ” 。 学生们都 被这优美的画面及音乐吸引了。 上课铃声响起, 老师走上讲台。 教师: 同学们, 你们听到的歌曲好听吗? 谁能 说出这首歌的名字? 学生 : 歌曲很 好听 , 但是 不知道是 什么 歌 教师: 这首歌 的名字叫 s a i l i n g ( 远航) , 是电 影“ 哥伦布”的主题 曲。 正如歌 曲 中所 唱到 的: “ 我在航行中乘风破浪 , 其中甘苦谁能说, 为了靠 近你,为了 自

3、由。 ”其实学习知识的过程, 也充满 了艰辛和辛劳, 为了学到真知我们也必须要像他 那样乘风破浪 , 克服 困难 。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哥 伦布的精神一起来学习神秘而美丽的宇宙世界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展示多媒体录像。 音响里放 出“ 东方红”的歌曲, 画面里显示 出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和中国人民欣喜若 狂的感人场面( 旁 白: 这是一首 中国人非常熟悉 的歌 曲“ 东方 红 ” 。 三 十年 前 的某 一次 奏 响 , 给 了 这 只歌 曲更 新更 深的 含义 , 因为那 次它 唱响在 整 个浩瀚的宇宙。 这雄浑的曲调来 自于中国的第一 颗人 造卫 星 东方 红一 号 ) 教师 : 这是

4、中国所发射的第 一颗人造卫 星 东方红一号 。 它的发射在我国发展史上具 有重大的意义 , 极 大地鼓舞了人民的士气, 使得 中国正式跨入世界大国的行列。 ( 接着展示我国 到 目前 为 止 所 发 射 的几 颗 卫 星 图 片 : 东 方 红 卫 星 , 返 回式卫 星 , 风 云 一 号卫 星 )到 目前 为 止我们国家发射卫星的技术已经进入世界 的前 列 。 除 了一般卫 星 的发 射 , 我 国还 掌 握 了一 颗 多 星, 同步卫星, 回收卫星等高尖端技术。 那么卫星 是怎样 升上 天空 的 , 又是 怎 样 围绕 地 球 旋 转 的? ( 引入 课题 ) ( 反思 : 课题 引人

5、比较成功 。 首先 以优美 的 画 面及音 乐吸 引学生的注 意 ; 再从 歌 曲的歌 词 中找 到鼓励学生的词语 , 从而对学生在这一章学习中 可能存在的畏惧困难的情绪进行励志教育 ; 接着 从 我 国发射 的第 一颗人 造卫星 东 方红 一号 的介绍引入了本节课的课题, 对学生进行了爱国 主义 教育 。 ) 教师: 这个问题古人也很感兴趣 ( 展示 图片 “ 万 户 飞天” ) , 图片上的这 个人 同学们认 识吗 ? 学生 : 教师 : 他是明朝时期的万户 , 很想上天, 所 以 把 自己绑 在一 张板 凳上 , 板凳 四周绑 着 鞭炮 , 然 后让 人把 这些 鞭炮 点燃 。 同学 们

6、猜 想 一 下 , 会 出 现 什么情况 呢 ? 学生 : 教师 : 伴随着鞭炮的爆炸, 他和凳子一起冲 上了天空 , 他非常高兴 自己终于能上天 了, 但是 他只是想到如何上天, 却没有想到如何下地, 最 后摔死了( 学生笑) 。 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实验, 但是 它让 人们看 到了人类 上天 的希望 。 此后 经过 大量的研究, 人类实现了这个梦想, 其理论奠基 人便 是伟 大的物理 学家 牛顿 。 展示 牛顿 的人 造卫 星设 想 图 。 教师 : 请同学们 自学教材上有关这个猜想的 内容 。 学生 自学看 书 。 教师 : 请 一个 同学 给大家叙 述下 牛顿 的人造 卫 星猜想 。 第

7、 2 8卷总第 3 8 8 期 2 0 1 0年 第 8期( 上半 月) 理教学探讨 o f Ph y s i c s Te a c h i n g Vo 1 2 8 No 3 8 8 ( S)8 2 01 04 3 学 生 : 教师 : 这位同学叙述得非常好 , 牛顿正是通 过 这样 的猜 想提 出 了人 造卫 星的模 型 。 那 么人 造 卫 星 围绕地 球旋 转 时 的 运 动物 理 量该 怎样 描 述 呢? ( 反 思 : 人 造 卫 星模 型 的 引 入 比较 自然 , 用 “ 万户飞天”的故事向学生展示了中国人的祖先 对飞天的向往和对后人研究 的启示 。 通过多媒体 展 示关 于牛

8、 顿人造卫 星模 型的猜 想 , 形 象 生动 地 引入人造卫星发射的原理。 ) 多媒体展示人造卫星绕地球旋转的模型。 教师 : 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必须要有外力来提 供向心力 , 那么人造卫星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 力是什么力提供的呢? 学生 : 是地球 对人造 卫 星的万有 引力 。 教师 : 回答得非常好 。 下面我们结合 牛顿第 二定 律和 万有 引力 定 律来 推 导 描 述人 造 卫 星 作 匀速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 在 黑板 上推导 描 述人 造 卫 星作 匀 速 圆周 运 动的各个物理量。 教师: 由这些表达式可知, 不 同轨道 的人造 卫星其运动的物理量是不同的, 有什么规律吗?

9、 通过 学生 的讨论 , 得 出结 论 : 人 造 卫 星 的 轨 道半径越大 , 其线速度、 角速度、 向心加速 度越 小 , 周期 越大 。 教师 : 人造卫 星是怎 样上 天的 呢? 多媒体展示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 教师: 人造卫星发射上天必须要给卫星提供一 个发射的初速度 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 多媒体展示人造卫星的三种发射速度及其 意义。 ( 反思 : 这里的多媒体应用非常恰当。 人造卫 星的发射速度本来很不好讲 , 使用多媒 体后 , 这 个难点就被突破了。 学生在观看人造卫星发射的 全过程的同时就可以理解发射速度的意义。 ) 教师 : 人造卫星通过火箭的帮助升上了天空 之后 , 它

10、又会怎样围绕地球旋转呢? 多媒 体展示 人造卫 星 的几 种运 行轨 道 : 极 地 卫星 , 赤道卫星, 任意卫星轨道 。 教 师 : 通 过刚 才的 动画 , 同学们 可 以看 到 : 不 管什么卫星都必须在 以地心为 圆心的轨道上运 动 , 这 是为什 么? 学生: 因为人造卫星作匀速 圆周运动的向心 力为万有引力所提供 , 而万有引力的方向是指向 地 心 的 。 教师 : 回答得非 常好。 正是 因为万有引力的 作用 , 人造卫星必须 围绕地心旋转。 我们试想 , 可 不可 以发射 一 颗 平行 于 某 个 纬度 圈 ( 赤 道 除外 ) 的人造 卫星 ? 学 生 : 不 能 , 因

11、为此时 它 的向心 力 没有 指 向 地 心 。 教师: 回答得非常正确。 发射的卫星根据其 用途不同可以有很多的种类。 下面介绍一种非常 重要的卫星 地球 同步卫星。 多媒体展示地球同步卫星动画, 显示其相对 地球静止的运行原理 , 并在黑板上演算人造地球 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 角速度 、 离地面的高度。 教师 : 通过计算 可知, 地球 同步卫星离地面 的高 度是很 高 的 , 因此 发射 同步卫 星的难 度 比一 般卫星要大得多。 下面一起来看看地球同步卫星 的发 射过程 。 视频展示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过程。 教师: 地球 同步卫星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 是能实现全球 同步通讯 。 人类是

12、怎样利用同步卫 星实现全球通讯的? 动画展示利用地球 同步卫 星实现全球通讯 的 原理 。 教师 : 大家可以看到 , 要实现全球通讯 , 必须 发射三个地球同步卫星才行 。 ( 反思 : 多媒体的应用把传统的难题解决 了。 它通 过形象 生动 的动 画把人 造卫 星的运 行轨 道 , 同步卫星的原理解释得很清楚, 特别是对实现全 球通讯的解释很是经典, 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模 式 所不 能解 决 的。 ) 视频播放阿波罗登月, 神舟五号的发射 , 嫦 娥计划 , 最后图片展示美 国挑战者号的失败。 教师: 同学们 , 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 有 成功的喜悦 , 也有失败的悲哀, 甚至要付 出宝贵 的生命 , 但是不管怎样的困难都不能阻止我们探 索 自然的步伐。 美国总统里根曾经说 : “ 英雄之所 以被称之为英雄 , 并不在于他人赞颂 的言辞, 而 在于他们始终如一地 、 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 的宇宙进行探索 , 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乃至贡献 出 生命的精神。 我们已经失去了“ 挑战者号” , 但是 不能 失去挑 战 的勇气 和信心 ” 。 ( 反思 : 本节课结束语的设计让人回味无穷 , 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起到了很大作用。 ) ( 栏 目编辑 罗琬 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