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53832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7、( )所有的胞吞作用都是经过受体介导的。 8、( )胞吐作用和胞吞作用在转运大分子物质的同时,进行细胞膜与细胞内膜的交流。 9、( )Na+K+泵在消耗ATP时,将Na+和K+转运到细胞内。 10、(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直接引起离子通道的开启,此类受体是离子通道受体。 11、( )催化受体是靠自身的TPK活性来完成信号转导,TPK就是 第二信使。 12、( )偶联G蛋白受体的效应器是酶或离子通道。 13、( )G蛋白是三聚体,只

2、有在聚合状态时它才能作用于效应器。 14、( )cAMP途径中刺激型与抑制型途径共用同种G蛋白和同 一效应器。 15、( )cAMP、cGMP、IP3和DG都是第二信使。 16、( )有被小窝、有被小泡与细胞选择性转运特定的大分子有关。 17、( )细胞表面就是指细胞膜。 18、( )细胞识别仅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辩认和鉴定。 19、(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的学科。 20、(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五、问答题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是什么? 3、液态镶嵌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何异同? 5

3、、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 膜转运蛋白在物质跨膜转运中起什么作用? 7、在细胞膜上Na+和K+是如何转运的? 8、膜受体分为哪几类?它们各有何特点? 9、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转运有什么不同? 10、举例说明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11、 在 c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途径与抑制型途径有什么联 系? 12、 cAMP信号途径与IP3和DG途径有何异同? 13、 细胞如何选择性摄入大分子物质? 14、 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5、 什么是细胞识别?试举例说明。 16、 在细胞膜上脂类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 二、单选题 1D 2D 3D 4B 5

4、C 6A 7B 8C 9D 10A 11A 12B 13D 14B 15D 16A 17C 18C 19B 20A 21C 22C 23A 24A 25C 26B 27D 2 29A 30B 三、填空题 1、 脂类、蛋白质、糖类 2、 亲水头部、疏水尾部 3、 膜内在、膜周边 4、 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5、 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6、 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7、 非脂溶性小分子、极性小分子、离子 8、 配体闸门通道、离子闸门通道、电压闸门通道 9、 载体蛋白、代谢能(ATP) 10、 ATP、对向运输 11、 Na+的电化学梯度 12、 单运输、共

5、运输、对向运输 13、 特异性、高亲和性、可饱和性、可逆性 14、 调节、活性 15、 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受体、偶联G蛋白受体 16、 开启离子通道 17、 自身的TPK活性、磷酸化的靶蛋白 18、 G蛋白、效应器(酶或离子通道) 19、 三、 20、 cAMP、配体、刺激、抑制、A C 21、 聚合、解离 22、 特异的磷酯酶C、第二信使、 23、 结构性分泌、调节性分泌 四、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问答题(答案要点) 、原

6、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1)细胞核:前者无核膜、核仁,环状DNA裸露于胞质中;后者有核膜、核仁,链状DNA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质,存在核内。 2)内膜系统:前者无或具极简单的内膜系统;后者具极复杂的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3)细胞骨架:前者无,后者有。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是什么? 1)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 2)膜蛋白以镶嵌和附着的方式存在脂双层上; 3)具有流动性; 4)膜物质呈不对称分布。 、液态镶嵌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它把生物膜看成是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膜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特点的结构。 、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何

7、异同? 异:前者无需借助膜转运蛋白,转运脂溶性、非极性小分子;后者需借助膜转运蛋白,转运非脂溶性、极性小分子或离子。 同:物质均为顺浓度梯度转运,无需消耗细胞的代谢能。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的能量,物质是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转运的,而主动运输消耗细胞的能量,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转运的。 、膜转运蛋白在物质跨膜转运中起什么作用? 膜转运蛋白可帮助物质进行跨膜转运,它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通过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变构,使物质转运过膜,其转运过程有的是耗能的主动运输,有的是不耗能的易化扩散。在转运方式中,有的载体蛋白只能转运一种物质(单运输),有的同时同向

8、转运两种物质(共运输),或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物质(对向运输)。通道蛋白则是靠在膜上形成极性通道转运物质,此过程都属不耗能的的易代扩散。通道蛋白形成的通道有的是持续开放的,有的是在特定条件控制下间断开放的,包括配体闸门通道、电压闸门通道和离子闸门通道。 、在细胞膜上Na+和K+是如何转运的? 一般情况下,K+内K+外,N a+内根据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可将其分成三类,即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受体和偶联G蛋白受体。 离子通道受体本身是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偶联,它与配体结合时,靠开启或关闭离子通道来转导信号。 催化受体的胞质区域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配体与该受体结合时,后者靠自身的TPK活性来

9、转导信号。 偶联G蛋白受体与配体结合时,其胞质区域通过激活G蛋白作用于效应器(酶或离子通道)来转导信号。 、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转运有什么不同? 小分子物质的转运是靠直接穿过细胞膜来实现的,称跨膜转运,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而大分子物质不能穿过细胞膜,只能靠膜性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实现转运,称膜泡转运。大分子进入细胞为胞吞作用,排出细胞为胞吐作用。胞吞作用中,按吞入物质的性质和形成内吞泡的大小分成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按特异性则分成非特异性胞吞和特异性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举例说明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

10、偶联G蛋白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胞外区域为与配体结合的调节部位,胞质区域为对G蛋白发挥作用的活性部位,该受体在膜两侧的结构不对称,功能也不同;而与该受体偶联的G蛋白也只存在于细胞膜的胞质面,在膜外表面则无对称的蛋白质。 、 在 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途径与抑制型途径有何联系? 1)有共同的效应器(腺苷酸环化酶AC),两条途径靠不同的G蛋白作用于AC,前者激活AC,后者抑制AC; 2)Gs与Gi具有共同的。Gs靠Gs起作用,Gi靠 Gi起作用,但二者在与聚合时都会失去活性。在两条途径中,其中一条途径发挥作用时,可通过解离出的抑制另一途径中的G。 、 cAMP信号途径与IP3和DG途径有何异同? 同

11、:两条途径都是膜受体通过G蛋白作用于效应器。 异:1)膜受体、G蛋白、效应器不同。前者效应器为Ac,后 者效应器为特异的磷酯酶C。 2)第二信使不同,前者为cAMP(一种),后者为IP3和 DG(两种)。 、 细胞如何选择性摄入大分子物质? 1) 细胞膜上受体选择性地与某物质结合; 2) 膜上有被小窝将受体聚于其中; 内陷、融合、脱离 3)有被小窝 有被小泡(进入胞质) 、 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膜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长短和不饱和程度(链短,分子运动快;不饱和程度高,分子运动频繁); 2)胆固醇的双向调节作用:一方面防止磷脂过度运动,保持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防止磷脂的碳氢链相互

12、凝聚以保证膜的流动; 3) 膜蛋白的含量。(多 流动性 ) 、 什么是细胞识别?试举例说明。 细胞识别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辨认和鉴别及细胞各种 生物大分子与各种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同种生物的 精子和卵子的相互识别和结合、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衰老红细 胞都属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辨认和鉴别;细胞通过受体识别并 结合配体,则属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在细胞膜上脂类的作用是什么? 1) 构成膜的主体; 2) 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 其运动决定膜的流动性; 4) 提供稳定膜蛋白的疏水环境。 第二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内膜系统: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内膜体系,包括核

13、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等。 2、 多聚核糖体:附着或游离的核糖体常由mRNA串连在一起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被串连的核糖体排列成环状或玫瑰花状,称为多聚核糖体。 3、 粗面内质网:由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所形成的结构,其主要功能为负责蛋白质的合成与转运及蛋白质的修饰加工等。 4、 微粒体: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内质网断裂成许多封闭小泡,称之为微粒体,它仍具有内质网的基本特征。 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 第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生命活 动的科学。 2、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细胞膜:是细胞

14、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4、简单扩散:脂溶性和非极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过膜的过程。 5、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极性小分子物质借助膜转运蛋白顺浓度梯 度过膜的过程。 6、主动运输:载体蛋白利用代谢能,逆浓度梯度转运小分子物质过 膜的过程。 7、膜转运蛋白:细胞膜上负责转运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蛋白。 8、膜泡转运: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经一系列膜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 转运的过程。 9、膜受体:细胞膜上能特异地识别、结合配体,并引起胞内一系列 反应的跨膜蛋白。 10、配体:能特异地与受体结合并引起胞内效应的信号分子。 11、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在细胞膜的有被小窝上,特定受体与相应大分子物质结合,引发形成有

15、被小泡而实现选择性快速吞入某物质的过程。 12、胞吞作用:胞外大分子物质被细胞膜逐渐包裹、内陷,脱离 细胞膜形成含有摄入物的膜泡,进入细胞质的过程。 13、胞吐作用:胞内膜泡移向细胞膜并与之融合,将内含的大分子质排到胞外的过程。 二、单顶选择题 、原核细胞不具备的是 、细胞膜 、核糖体 、DNA D、核膜、核仁 、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主要成分中不包括 A、蛋白质 B、脂类 C、糖类 D、核酸 、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离子强度 C、 pH D、脂肪酸不饱和程度 、 膜脂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是指 A、脂分子在膜上亲水头部与疏水尾部不对称 B、 在两层膜脂中脂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C、在两层膜脂中膜蛋白不同 D、细胞膜外表面是亲水的,内表面是疏水的 、 造成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