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3部分 第五讲(一)文言文16篇默写集训复习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53493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3部分 第五讲(一)文言文16篇默写集训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3部分 第五讲(一)文言文16篇默写集训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3部分 第五讲(一)文言文16篇默写集训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3部分 第五讲(一)文言文16篇默写集训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3部分 第五讲(一)文言文16篇默写集训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3部分 第五讲(一)文言文16篇默写集训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3部分 第五讲(一)文言文16篇默写集训复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语十二章 (1)人不知而不愠,_?(学而) (2)为人谋而不忠乎?_?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_。”(为政) (4)_,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不亦君子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6)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中的“_,_”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8)正如孔子所说“_,_”,对已学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方法。,博学而笃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学习和

2、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正如论语中所说:“_,_。” (10)“求知至乐”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对(论语十二章)中孔子“_,_”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_。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 (4)_,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辟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贤者能勿丧耳,(6)呼尔而与之,_。 (7)蹴尔而与之,_

3、。 (8)_,万钟于我何加焉! (9)乡为身死而不受,_;乡为身死而不受,_。 (10)是亦不可以已乎?_。,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11)鱼我所欲也中用“_,_”两句说明有可以得生、辟患的方法却不用的原因。 (12)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体现作者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_,_。 (13)鱼我所欲也中提到有些人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的原因是:_,_,_?,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_,胶鬲举于鱼盐

4、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劳其筋骨。 (3)所以动心忍性,_。 (4)人恒过然后能改,_,_。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了国家可能灭亡的原因是:_,_。 (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的“必先苦其心志,_,_,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劳其筋骨,饿其体肤,4曹刿论战 (左传) (1)_,民弗从也。 (2)_,弗敢加也,必以信。 (3)_,神弗福也。 (4)小大之狱,_,必以情。 (5)_。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小惠未徧,牺

5、牲玉帛,小信未孚,虽不能察,忠之属也,(6)下视其辙,_。 (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_,三而竭。 (8)吾视其辙乱,_,故逐之。 (9)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 (10)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_,_。,登轼而望之,再而衰,望其旗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邹忌修八尺有余,_。 (2)吾妻之美我者,_;妾之美我者,_;客之美我者,_。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 (4)_,受上赏;_,受中赏;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而形貌昳丽,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6、,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5)令初下,_,门庭若市。 (6)_,虽欲言,无可进者。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借助类比,以“_,_,_”推导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齐王纳谏后“令初下”时情景的语句是:_,_。,群臣进谏,期年之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6出师表 诸葛亮 (1)诚宜开张圣听,_,恢弘志士之气。 (2)不宜妄自菲薄,_,_。 (3)宫中府中,_,_,不宜异同。 (4)_,不求闻达于诸侯。 (5)先帝不以臣卑鄙,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以光先帝遗德,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俱为一体,陟罚臧否,苟全性命于乱世,猥自枉屈,(6)受任于败军之际,_。 (7)庶竭驽钝,_。 (8)兴复汉室,_。 (9)亲小人,远贤臣,_。 (10)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蜀汉当时处境进行分析的句子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奉命于危难之间,攘除奸凶,还于旧都,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1)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 (12)古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做出惊天伟业的诸葛亮未出茅庐前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他在出师表中所说的“_,_”就是最好的佐证。,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8、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桃花源记陶渊明 (1)中无杂树,_,_。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 (3)_,鸡犬相闻。 (4)_,并怡然自乐。 (5)问今是何世,_,_。,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黄发垂髫,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的“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思想。 (7)桃花源记中表现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境况的句子是:_,_。,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三峡 郦道元 (1)两岸连山,_。 (2)_,隐天蔽日。 (3)其间千二百里,_,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_

9、,_,_,_,_,_,良多趣味。 (5)每至晴初霜旦,_。 (6)_,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巴东三峡巫峡长,_。,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林寒涧肃,属引凄异,猿鸣三声泪沾裳,(8) 郦道元在三峡中正面描写山的挺拔与险峻的句子是:_,_。 (9)(2014河南)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是:_,_。 (10)三峡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 (11)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沾裳,9马说 韩愈 (1)世有伯乐,_。 (2)千里马常有,_。 (3)_,骈死于槽枥之间。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 (5)_?其真不知马也。,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