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及政策》知识点结构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53139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50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势及政策》知识点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形势及政策》知识点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形势及政策》知识点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形势及政策》知识点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形势及政策》知识点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势及政策》知识点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及政策》知识点结构(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 XINGSHI YU ZHENGCE 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章 依法治国章 依法治国章 依法治国章 依法治国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1、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 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基市原则。 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努力方向。 2、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

2、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严格行政执法,确保司法公正 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4、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措施 基 本 措 施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 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重视道德对公民 行为的教育作用,引导公民依法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 务 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增强公民责任 意识和法制意识 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积极推进全民守法 始终坚持严格执法 第二章 核心价值第二章 核心价值第二章 核心价值第二章 核

3、心价值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形成 发展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改革开放新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指明了中国要到哪里去,它揭 示了

4、民族复兴的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体现了社会主义赦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明确 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它们成了社会发展的根基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 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徳准则上的规定, 强调了我们要培养什幺样的公民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 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国家良好 形象、提升国际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

5、途径 基 本 途 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 着力理论创新,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蕴含的价值资源 着力宣传教育,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着力融入贯穿,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 着力实践养成,促使社会主义献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着力常态长效,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第三章 反腐倡廉第三章 反腐倡廉第三章 反腐倡廉第三章 反腐倡廉 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形势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讲话 讲话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6、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 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第四章 经济运行第四章 经济运行第四章 经济运行第四章 经济运行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经历的几个时期 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实现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 1958 ) “大跃进”及其纠正时期(1958 1965)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 1976) 2、经济体制

7、改革的阶段 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3):市场化的改革阶段 第二阶段(1994年之后):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基础的改革阶段 3、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的理由 理由 从经济总量看,我国已具备经济大国应有的经济规 模。 从经济结构看,我国已具备经济大国应有的产业特 征。 从经济效益看,我国已具备经济大国应有的经济条 件。 从经济影响看,我国已具备经济大国应有的国际地 位。 4、我国实现经济强国梦依然任重道远 局限性 体制机制障碍较多。 需求结构出现失衡现 象。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资源环境约束突出。 5、经济发展“新常态”三大特征 特征 特征一:中国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特征二:产

8、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 特征三: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 动。 6、 “新常态”呼唤“新心态” “新心态” 革除“GDP膜拜”旧思 想。 杜绝“跑部钱进”潜规 则。 涤荡一夜暴富“炒”字 诀。 告别“涸泽而渔”求增 长。 7、“新常态”下的“加减法” “加减法” 经济增速“减”,调结构速度“加”。 强刺激政策“减”,微刺激政策“加” 。 工业制造业“减”,生活环境“加”。 市场准入门槛“减”,企业活力“加” 。 8、 “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 合作重点 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 域。 贸易畅通。投资

9、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 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民心相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9、四个自贸区的改革新思路 新思路 以开放促改革,形成倒逼机制。 强调辐射带动,促进全方位开放。 强调制度建设,对接国际规则体 系。 第五章 新型城镇第五章 新型城镇第五章 新型城镇第五章 新型城镇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1、发展新型城镇的背景 背景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相对粗放而低效。 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 配。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10、,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2、发展新型城镇的意义 意义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 擎。 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 手。 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 径。 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3、发展新型城镇的原则 原则 以人为本,公平共 享。 四化同步,统筹城 乡。 优化布局,集约高 效。 生态文明,绿色低 碳。 文化传承,彰显特 色。 市场主导,政府引 导。 统筹规划,分类指 导。 4、发展新型城镇的目标 目标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

11、升。 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城市生活和谐宜人。 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5、发展新型城镇的主要举措 主 要 举 措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 务。 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 加快发展中小城市。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构建城市群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 络。 创新规划理念。 完善规划程序。 强化规划管控。 严格建筑质量管 理。 加快绿色城市建 设。 注重人文城市建 设。 完善城乡

12、发展一体化体制机 制。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 制。 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6、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策略 基本策略 统一的价值观是有效推进城镇化的前提。 健全法规和政策是实施城镇化的保障。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支 撑。 社会企业家是城镇化的重要促进者。 第六章 问诊雾霾第六章 问诊雾霾第六章 问诊雾霾第六章 问诊雾霾 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置 1、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现状 我国水环境在不断恶化。 我国土地在持续荒漠化。 我国大气环境的污染此起彼 伏。 我国土地环

13、境污染隐患重重。 2、环境恶化的症结 症结 发展方式粗 放。 经济利益驱 动。 执法问责不 严。 体制机制弊 病。 3、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举措 主要举措 从源头上防治污 染。 加大环境执法力 度。 构建环保长效机 制。 4、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 实现路径 坚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 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解决影响科 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 加快建

14、立生态文明制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 复为主。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第七章 周边外交第七章 周边外交第七章 周边外交第七章 周边外交 关注中国外交布局,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传承创新,构建周边“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荣损与共的竞跑 者。 中俄关系相互需要的协作 者。 中日关系竞雄共存的互惠 者。 中印关系竞进均衡的共舞 者。 2、坚持原则,理性管控周边危机 周边外交 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中日关 系。 以和平谈判解决南海问题。 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和平解决。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打击“三股势力” 。 第八章 一带一路第八章 一带一路第八章 一带一路第八章 一带一

15、路 奏响合作共赢最强音 1、“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是续写古丝绸之路辉煌的必由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 求。 “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2、“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重点 合作重点 政策沟通 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 资金融通 民心相通 3、“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风险与挑战 挑战国际秩序,易引发美俄 印等大国战略冲突。 “一带一路”建设将深入到 多个区域安全高风险地带。 必须克服一系列难题。 各国面临转型之困。 国别差异阻碍一体化进程。 安全威胁。 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降 低。 高水平经济一体化

16、建设明显滞后。 区域内贸易占比较低。 区域内基础设施投资存在较大缺 口。 贸易往来存在较多壁垒和障碍。 4、“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思 路 与 对 策 加强区域协调机制建设。 打造七大战略联盟支点。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制定高铁走出去发展总体战略。 推出一批重大项目清单。 积极构建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融资框 架。 最终建成“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 构建双边为主,多边为辅的政府间交流机 制。 与国家发展战略有效对接。 加快合作意愿较强国家实质性合作。 注重新老机制协调问题。 第九章 恐怖主义第九章 恐怖主义第九章 恐怖主义第九章 恐怖主义 打击恐怖主义,建设繁荣稳定的边疆 1、恐怖主义的特点 特点 恐怖主义是一种暴力行为,并且他的袭击对象往往是不 特定的公众,伤亡越大越好。 恐怖主义行为或事件,一般都带有政治性,通过增强民 众伤亡,影响一国政府的决策。 恐怖主义的目的是在全社会制造恐惧恐怖气氛,引发舆 论关注,扩大影响。 都触犯了所在国的法律,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 2、恐怖主义的类型 类型 民族恐怖主义 极端宗教恐怖主义 意识形态恐怖主义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