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及评论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52137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及评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及评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筑及评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筑及评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筑及评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及评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及评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建筑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功能、技术理性与机器美学冲破了古典形式传统和装饰艺术的局限,代表工业化时代的进步,在特定的时代符合社会需要;但片面的科学化理性局限了建筑艺术的丰富性;追求简洁的形体,创造出新的建筑时代特点;形成国际式方盒子,忽略了传统文化、习俗、心理等需要,压抑了建筑师的创造性。战后建筑可分为两大类,重理、偏情第一阶段:40年代至50末:欧洲“理性主义”的发展,密斯的技术精美倾向;对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的倾向;阿尔托的“地方性、人情化”倾向;赖特有“有机建筑”。第二阶段:50年代末到60年代:形式多样化,粗野主义与典雅主义平分秋色的时代;注重高度技术倾向;个性与象征倾向第三阶段:196

2、0年代至今:形式各异和各有千秋的“现代建筑”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一支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现代建筑”设计原则的,讲究形与意,偏重历史, 自称为“现代主义之后派”(Post Modernism)的思潮正在涌现,多元化是最大的特征。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2.粗野主义倾向3.讲求技术精美倾向4.典雅主义倾向5.注重高度工业技术倾向6.人情化和地域性倾向7.讲求个性与象征倾向a.几何图形为特征 b.抽象的象征c.具象的象征现代主义之后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之后,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筑设计思潮。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建筑界是指1960年代后期开始,伴随着西方世界开始出现对现代主义的广泛

3、质疑,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共同特征:1.重新确立历史传统的价值,采用古典建筑元素;2.建筑形式有独立存在的联想及象征含义;3.采用装饰、追求隐喻与象征;4.走向多元化、大众化与通俗化;5.具有开放性、折中性,主张二元有论新理性主义坦丹扎学派要寻找一种基于文化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建立的、合乎理性的建筑生成原则新理性主义运动的核心是抵抗功能主义和技术至上的现代工业化城市及其建筑,试图将建筑重新返回到城市历史文脉中,并以类型学的方式建立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建筑形式原则,以保持城市历史与建筑艺术的延续性。与后现代建筑引用历

4、史符号不同:1关注建筑的深层结构 2.体现古典精神的延续 3.远离现代商业社会的通俗文化新地域主义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形式多样的建筑实践倾向。这些实践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努力目标,就是认为建筑总是联系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与地域特征,应该创造适应和表达地方精神的当代建筑,抵抗国际式现代建筑的无尽蔓延。现代建筑日趋国际化和“国际式”风格的无尽蔓延甚至拙劣模仿,带来了建筑文化的单一和地方精神的失落。1970年代以来的新地域主义实践不盲从任何权威设计原则与风格,它全面而深刻地关注建筑所处的地方文脉和都市生活现状,试图从场地、气候、自然条件以及传统习俗和都市文脉中去思考当代建筑的生成条件与设计原则,使建筑重

5、新获得场所感与归属感。部分名词解释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是从constructionism 结构主义演化而来。它的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新现代主义是坚持现代主义思想,同时对早期现代主义的局限性进行改良、发展和完善。坚持现代主义的理性与功能,但同时又双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重新诠释高技派的新发展60年代时期,积极开创更复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建筑甚至城市问题;另一方面表现为建筑形式上新技术带来的新美学语言的热情表达;70年代之后,有了新特点,在人文关怀建筑思潮下表现出对环境、生态、文化历史的思考。简约的设计倾向是对现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又称“新简约”、“极少主义”、“极简主义

6、”。都是以尽可能少的手段与方式感知和创造,即要求去除一切多余和无用的元素,以简洁的形式客观理性地反映赖特的本质。三朝五门宫殿之古制,三朝称外朝、治朝、燕朝(唐宋之后称呼不同),五门为 皋、库、雉、应、路,五门一般也是宫殿轴线上很重要的建筑。三朝五门一起烘托、强化了宫殿的礼制属性舍宅为寺佛教传入初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很重要的建筑文化现象,即将私宅捐为寺庙,是当时市井寺庙的重要来源。该现象决定了寺庙住宅化的空间布局,也是佛寺建筑中国化的重要诱因之一现代主义建筑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一种建筑思潮,注重功能和经济的合理性,提倡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使用,关注空间、提倡形式创新并反对不必要的装饰折衷

7、主义:19C末 20C初流行于欧美的建筑思潮,突破了以古典复兴和哥特复兴的单一风格的模仿,而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也称之为“集仿主义”。花园城市:19C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根据“城乡磁体”理论,提出的适度控制中心城市规模,合理发展周边花园城市的规划构想以舒缓大城市压力,这种围绕“母城”发展“子城”的卫星城市理论对城乡关系,城市结构、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均做了探讨,为现代英国卫星城镇提供了理论基础。古典建筑:古希腊盛期和古罗马共和盛期与古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常被认为是西方建筑的文化之源。古典主义:继文艺复兴之后,主要流行于17C下半叶,在欧洲以法国为代表的尊崇古典美学原则的一种普

8、遍思潮粗野主义20C50、60年代的一种建筑倾向,强调硕大体块、沉重构件“碰撞式”构图,注重建筑表面粗糙质感的表达、或空间结构的如实暴露。强调建筑雕塑感、体块构成关系和表现力度,肯定建筑的粗犷美。高技派是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简称,指在建筑建造中坚持采用新技术、建筑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的倾向。主张用最新的材料制造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和参数设计,肯定机器美学。Baubaus现代主义时期一所培养新型设计人材的学校,教育强调自由创作、各艺术门类的融合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设计与工业时代机器生产方式的结合,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提倡形式创新,亦称之为“包豪斯学派”。方城明楼明清帝陵中宝城宝顶前的

9、建筑为方城,方城上的建筑为明楼。Rococ继古典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装饰题材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爱用薄浮雕和小幅绘画,不强调装饰的体积感,喜欢鲜艳的颜色和闪烁的光泽罗马风中世纪哥特建筑出现前的一种教堂建筑风格,在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形制上发展而来,结构上多采用半圆形拱券(不同于哥特式的双圆心尖券),具有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特点,故称为“Romanque唐长安 封闭的里坊制,市制:集中独立封闭的商业区;宋东京 开放的街巷制北京故宫 前三殿与后三宫反映朝的公共性空间与寝的私密性空间特质相吻合三山五园 香山静宜园 、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简答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的

10、艺术特点?1.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2.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3.总体性、综合性强,重视整体环境经营,注重建筑个体、群体甚至城市与环境的谐调;4.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5.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的统一;6.规格化与多样化的统一;6.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尢以自然式园林为经典代表;8.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含义。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空间序列的展开有哪些形式?中国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木结构的房屋多是低层(以单层为主),所以组群序列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是庭院,共有三种形式:1.十字轴线对称,主

11、体建筑放在中央,这种庭院规格很高,多用于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建筑和宗教建筑;2.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主体建筑放在后部,形成三合院或四合院,大自宫殿小至住宅都广泛采用;3.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轴线,多用于园林。空间序列又有规整式与自由式之别。规整式以明清北京故宫为最高代表。自由式序列则见于园林。但不论哪一种序列,都 是由前序、过渡、高潮、结尾几个部分组成,一气贯通。斗拱作用?1.结构支撑;2.增加承压面;3.承托挑檐檩;4.利于抗震;5.模数作用;6.装饰作用;7.等级标志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征?1.对称与均衡;2.序列与节奏;3.对比与微差;4.比例与尺度颐和园的造园特色和主要设计手法?1.修改

12、西湖原来的长堤及增设岛屿,使水面多层次而不空朗。2.汲取江南造园的成就,仿制名园为园中之园,大园与小园对比,益增丰富活泼的景观。3.取法于名胜,如镇江金山寺建筑群屋包山的结构。4.总体划分三个区域,万寿山脊以南为前山前湖区域,全园精华所在;山脊以北为后山后湖区域,多林莽松柏及散布亭榭台阁;东南山麓则为宫室部分。宫殿旁知春亭临湖景点,与玉泉山相对。纵横两条虚轴,园中建筑均按此排列,不致漫无秩序,此亦大园布置法之一。 设计手法:1.建筑与景观相得益彰;2.景观的多元文化寓意;3.精心推敲的建筑尺度;4.内容丰富的景观配置中国古典园林布局设计的形式?简述中国古代园林基本布局?1.以池沼为中心的布局,

13、多见于私家园林。2.以重点建筑为中心使景色散开的布局模式。多用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也有用采。如北海琼华岛是以白塔为中心进行景观组织,颐和园是以排云殿、佛香阁作为前山布局之统率。3.周边布置建筑形成单一空间的布局模式。多用于小型园林,如无锡寄畅园。4.把假山的池沼分开,多用较大型园林。如颐和园从整体布局来看就是南水北山的格局5.把整座园林分隔成许多空间的布局形式,常见规模较大的园林,如留园。6.分散设置景点的集景式布局,常见于皇家园林或公共风景园林,如圆明园,避暑山庄。天坛的建筑成就与 天坛群体环境设计特色建筑成就位置:天坛位于内城南郊,与先农坛隔街相对;规制:平面南墙呈方形,北墙呈圆形,象征天

14、圆地方,两重坛墙;四组建筑:a.圜丘组群 b.祈年殿组群 c.斋宫 d.神乐署 牺牲所;环境设计1.占地规模大,突出环境恢宏壮阔;2.遍植柏树,渲染肃穆宁静;3.运用中轴线布局,控制超大坛区;4.提升人的视点,拓展看天的视野,造成天的崇高神圣;5.象征手法的运用;6.主轴线偏东,斋宫偏西,强调天子与天的关系。故宫总体布局,建筑特色和艺术成就?总体布局:1.故宫长960米,宽7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周边环绕城墙和护城河,四周四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宫城中轴线上有六个门:自南往北为: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前朝,北为后廷。2.外

15、朝部分,分前朝,外廷,组成太和门庭院,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化殿、武英殿。3.内廷部分,为皇帝及其家庭居住的“寝”,分中、东、西三路。中路沿主轴布置正宫,依次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其后为御花园。东西两路对称布置东六宫、西六宫作为嫔妃住所。2. 艺术成就:1)设计思想:礼制(等级制)、阴阳五行(象天设都)、风水2)布局:择中立宫、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社3)中轴线艺术:空间有序转换,利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4)模数关系:院落面积和宫殿位置的模数关系5)建筑单体:形制、数字、图案、色彩6)调动其它艺术手段: 雕塑、彩画、琉璃、文字古希腊与古罗马柱式与建筑空间艺术的差异?1.希腊柱式相互差异大,性格强烈;罗马柱式相互差异小,性格较弱2.同结构相关的希腊柱式比较简练;罗马柱式经常作装饰、线脚多,较华丽;3.希腊柱式形成梁柱柱廊;罗马柱式结合拱券、多层建筑造型,形成券柱、叠柱构图;4.希腊柱式结构的建筑内部相对简单,但以万神庙为代表的建筑注重同自然环境结合;罗马拱券结构带来更大尺度或更复杂的空间,内部空间得到突出和重视。5.罗马柱式继承了希腊柱式,券柱、叠柱等发展了柱式构图,但在追求华丽减弱性格。在结构和内部空间方面比希腊有了飞跃性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