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福州平潭(实验区)环岛路1比1000数字化地形测图技术设计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552051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福州平潭(实验区)环岛路1比1000数字化地形测图技术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毕业论文--福州平潭(实验区)环岛路1比1000数字化地形测图技术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毕业论文--福州平潭(实验区)环岛路1比1000数字化地形测图技术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毕业论文--福州平潭(实验区)环岛路1比1000数字化地形测图技术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毕业论文--福州平潭(实验区)环岛路1比1000数字化地形测图技术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福州平潭(实验区)环岛路1比1000数字化地形测图技术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福州平潭(实验区)环岛路1比1000数字化地形测图技术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 引言12 测区概况13 作业依据14 已有资料及利用15 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25.1 平面控制测量25.1.1 D、E级GPS测量25.1.2 D、E GPS点位选埋25.1.4 内业计算及精度35.2 高程控制测量35.2.1 水准高程控制测量35.2.2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45.2.3 图根控制测量45.3 内业计算45.3.1记簿整饰要求45.3.2平差计算46数字化地形测图46.1 仪器操作步骤66.2 测图注意事项67 成图要求77.1 全数字1:1000地形测图77.1.1基本精度及成图规格77.2 外业数据采集基本要求77.3 外业数据处理技术要求87.4 数据采集作业

2、要求87.5 地物、地貌要素的采集与表示87.6 数据编辑过程要求98 质量控制及安全控制99 计划工作量及工作进度910 资料整理及提交成果1010.1 资料整理1010.2 成果提交10致谢语111引言福州平潭(实验区)环岛路1:1000数字化地形测图技术设计资源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2 指导老师 摘要 目前,数字化测图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地面测量仪器、数字化测图软件的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全新内容,广泛用于测绘生产、水利水电工程、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军事工程等部门。数字化测图作为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技术,与模拟测图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和发展前景,数字化测图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3、。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内容以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和地图数字化为主线,阐述了野外数据的采集过程、徕卡TCR805全站仪在其中的运用、采用数字化方法进行地形测量的工作步骤和应用数字成图软件对内业成图处理的方法。相信这些内容对提高测图的速度和精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关键词 数字化测图 野外数据采集 编辑 地形图 支点 控制点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现代测绘技术基础的数字测图技术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以现代测绘设备和计算机应用软件为主体的数字测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测绘生产,地形测量已从传统的白纸测图转变为数字测图。 随着平潭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提高,

4、工业企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因受平潭公路交通不便利的制约,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规划需要,满足平潭环岛公路规划设计的需要,对环岛路进行11000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约33km2);沿线布设D级GPS网点约40点 ;E级GPS网点约300点 ;四等水准测量约350km(水准埋石约20座)等任务。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技术设计书。2 测区概况平潭,亦称海坛岛。位于东经:1193211955;北纬:25232538。岛屿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平潭素有“千礁岛县”之称,全县由127个岛屿,702座岩礁组成。全县陆地总面积371.91平方公里,主岛海坛岛面积277.13平方公里,为全国第五大岛

5、、福建第一大岛,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简称“岚”,别称“东岚”,旧称“海山”。海坛岛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境内,距福州128公里,东面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仅7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成为我国东南海疆对台经贸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全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平潭岛,是我国东南沿海独具特色的兼具避暑度假、游览观赏、运动探险、娱乐休闲等多层次功能的海岛旅游胜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平潭环岛公路主线长约87km,支线长约25km。沿线贯穿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四个镇,交通发达。全线长约110km,施测宽度300m(沿路线两侧一边为150m),测图总

6、面积约33km2。测区沿线大部分为村庄或丘陵地;部分为平地或防护林,通视条件一般。3 作业依据 1)公路勘测规范JTG(10-200);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7-1995;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6)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4 已有资料及利用 1)平面成果主要有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福建省测绘院施测)提供新测设的C级GPS网点0075、0077、F017、

7、437P等点。该成果均有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3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可作为本工程D级GPS或E级GPS控制点起算。 2)福建省地质测绘院在2009年10月施测的II支线PT01、PT02、PT03、PT04、PT05及B09、B07等,均有1985国家高程及1956黄海高程系成果,可作为本测区等水准高程起算。 3)总参谋部测绘局1975年出版的15万彩印图及福建省测绘局近年来出版的11万地形图,作为技术设计及布置工作之参考。5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5.1 平面控制测量 相对于经典的测量技术来说,GPS定位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

8、(2)观测时间短,提供三维坐标 (3)操作简单,全天候作业5.1.1 D、E级GPS测量在C级GPS网点的基础上,沿设计的平潭环岛公路主线布设D级GPS控制网点,约每隔3km5km测设一对相互通视的GPS点。采取边连接方式布网,布网形式见附图四。在D级GPS网点的基础上,沿设计的主干线布设E级GPS控制网点,约每隔300m500m设置一对相互通视的GPS点(个别特殊地形视实际情况而定)。采取边连接方式布网,布网形式见附图四。5.1.2 D、E GPS点位选埋 1)选点 (1)D、E GPS待定点可在11万图上圈定,至少应保证有两点通视,以满足该测区控制布设的要求。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土质坚实的

9、地上,以便长期保存利用。 (2)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机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以下 。 (3)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大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 ,其距离不得小于50m。(4)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2)埋石 (1)D、E GPS点的标石一般于现场用混凝土灌制,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在整块露岩石上刻制, 如图5-1。图5-1 埋石图 (2)当与旧点重合时,尽量利用旧点标石,并在点之记中加以说明。 (3)标石的埋设均应露出地面35cm,以利于寻找利用。 3)序号 D级GPS点以“TD”加序号,如:TD00

10、1、TD002TDn ,E级GPS点以“TI”加序号,如:TI001、TI002TIn。 5.1.3 D、E GPS观测 (1)本区使用Trimble 4700LS(7台套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一组卫星。 (2)测区概略定位解的取值为东经:11945;北纬:2530。在每个点上应选择PDOP强度因小于或等于8良好的观测窗口观测作业,观测窗口必须具有同步的4颗以上的可见卫星数,卫星离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3)作业前,应检校光学对点器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系统的对中整平是达到良好测量的必要手段。 (4)观测点号的输入和记录,按各级别的测量记录格式附表3要求记录。 (5)观测点的标志面中心至天线垂直距

11、离的量取采用特制专用测高尺上的白式指标线的读数,读至1mm。每测站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6)GPS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公路勘测规范的要求。 (7)天线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 (8)雷雨季节架设天线时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暂时关机停止观测,并卸下天线。5.1.4 内业计算及精度 (1) 内业数据的解算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提供的平差软件包(GPSAD)或Trimble 随机商业软件进行,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分别计算。 (2) 每个时段同步观测数据的检核,按以下规定进行:a. 计算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

12、其值应小于10%;b. 计算同步边各时段平差值的中误差与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计算公式: =式中:标准差,mm;a固定误差10mm;b比例误差系数10ppm;d相邻点间距离,km。 (3)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倍。 (4)若干个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时,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Wx3;Wy3;Wz3; 式中:n闭合环中的边数;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 (5)三边同步环,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代数和,其差值应小于下列数值: Wx5;Wy5; Wz5;W=35式中: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 (6)原始观测计算数据应予全部打印(包括

13、剔除数据),以便检查。 (7)当检核发现需补测或重测的边,应尽量安排一起进行同步观测。5.2 高程控制测量5.2.1 水准高程控制测量 (1)本期四等水准测量以福建省地质测绘院2009年10月施测的II支线PT01、PT02、PT03、PT04、PT05及B09、B07为基础,沿道路方向以附合水准路线、水准结点网的形式布设。 (2)四等水准平均点距约5km埋设一座普通水准标石,全线需埋设约10座标石。水准标石应埋设在土质坚实、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埋石规格按水准规范中的普通水准标石制作,埋设完毕后应做好点之记。 (3)水准点编号在“IVPT”后加流水编号。如: IVPT1IVPTn。为满

14、足要求, 一般在0.8km-1.5km左右增设一个临时水准点,其编号冠以“BM”后加流水编号,如:BM1、BM2。当临时点与导线点重合时,直接利用导线点号。增设的临时水准点应作点之记。 (4)水准观测使用DS3型水准仪、三米区格式双面木质标尺,直读视距,以中丝测高法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往返观测或单程双测),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5)水准观测每测段的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站。使用PCE500微机记录,输出测站及测段汇总。 (6)作业前应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按规定项目检校。 (7)作业开始后的第一周内应检验i角一次,i角稳定后每隔15天测定一次。i角不得大于20。 (8)水准测量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水准规范规定执行。 (9)水准高差应进行尺长改正及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 (10)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按附表2规定执行。5.2.2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1)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用几何四等水准测量联测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作为三角高程测量的起 闭依据。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视距长度不得大于1km,垂直角不得超过15。高程导线的最大长度不应超过相应等级水准路线的最大长度。 (3)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1的规定。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