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552041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j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j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j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j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 历史过程与意义;,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知识结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成立,二、新中国民主政治特色,1.历史条件,2.成立准备,3.成立及意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奠定基石、前提),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思想上:中共七届

2、二中全会的召开,政治上:国民党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过程,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中国 共产党,无党派 人士,各民主 党派,人民 团体,各民族,海外 华侨,各地区,人民 解放军,决定首都、国旗、国歌、国名,内 容,国旗和国徽,第一届政协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田汉,聂耳,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

3、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政权性质,“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 ”是多数人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的民主。,人民是指哪些?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决定首都、国旗、国歌、

4、国名,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施政纲领),内 容,共同纲领,宪法,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临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意义:,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过程,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过程,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意义,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

5、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基本的 政党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 党和政府采取了系列重大举措从哪些方面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三个有特定内涵的政治概念。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3、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较?,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法律依据:,A.内容:规定了

6、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B.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C.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49年9月,全国政协一届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规定。,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D.意义: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并对其监督。,职能:,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的中国

7、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后)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1956年,提出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据此形成爱国统一战线,背景:,确立过程,初步建立,职能变化:,新阶段:,在中共的领导下,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作战,共同创建了新中国,打下合作基础。,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1)原因:,3.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2)目的:,(3)法律依据:,(4)含义:,(5)建立:五大自治区,(6)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

8、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知识结构,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本前提( ),筹备:,成立,三大政治制度 保障,1、,2、,3、,民主集中,多党合作,民族共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水平目标(3)宏观概述并认识人民民主制度的特点,新中国成立,新政协召开,开国大典,人代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总结

9、新中国政治特色,从以上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色?,(1)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性质决定) (2)民主集中制(人大、各机关) (3)政治协商(政党) (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结论:我国的政治制度,都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确立的,都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具有中国特色。,单项选择题:,制度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 建国初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为民主政治的实现奠 定了基础.回答1-3题,这一制度在我国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也是中国的国情和 特

10、点所决定的。此制度是指( )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此制度是指( )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11、 此制度是指( )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新中国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国后最早建立的省级自治区是 A.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内蒙古自治区 D. 西藏自治区,A,5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1949年 1954年 1958年 1982年,B,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12、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C,“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C,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已垮台,筹建新中国提上议事日程。,内容,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与会代表:,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 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意义:,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临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间地点:,1949年9月 北平,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进步性,共同纲领规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 主义国家;规定国家各方面 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意义: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