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湘家荡设计文化资料汇总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51813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湘家荡设计文化资料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嘉兴湘家荡设计文化资料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嘉兴湘家荡设计文化资料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嘉兴湘家荡设计文化资料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嘉兴湘家荡设计文化资料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兴湘家荡设计文化资料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湘家荡设计文化资料汇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嘉兴概况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 市境陆域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 市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

2、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余个,零散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线,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市境为太湖边的浅碟形洼地,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人工地貌明显,水乡特色浓郁。自然地理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

3、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市境陆域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市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余个,零散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线,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市境为太

4、湖边的浅碟形洼地,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人工地貌明显,水乡特色浓郁。嘉兴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因地处中纬度,夏令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季干冷的天气短得多。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2017.0小时。区划人口嘉兴市为浙江省省辖市,辖南湖、秀洲2个区,嘉善、海盐2个县,平湖、海宁、桐乡3个县级市,共有建制镇43个,

5、街道30个。截止2016年11月30日,全市户籍人口3521175人,比去年底增加26396人,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10.65,死亡率7.41,自然增长率3.24。迁入人口26873人,迁出人口11583人,机械增长率4.34。历史文化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改称嘉兴。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

6、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宝十年()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因吴越王钱元瓘 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县。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

7、,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明宣德五年()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清朝初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

8、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年月日,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年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年月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年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县。年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年,嘉兴市及所辖县均

9、被列为经济开放区。年月,嘉兴城区更名为秀城区;年月日,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嘉兴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市树市花香樟为常绿乔木,树冠广展,枝叶茂密,绿荫蔽日,气势雄伟,为优良的庭院、行道树种。香樟植物全身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取樟脑和樟油,供工业及医药等用,木材坚硬美观,是良好的家具用材。樟树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嘉兴种植也比较普遍,而且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大树,市区内列入大树、名木档案的樟树有90株。开在夏季,花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石榴花作为一种观赏品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市栽培也极为普遍,不少庭院、阳台和室内案头,人们都喜欢置有一、二盆石榴花作为点缀。石榴花开时,红色的花朵像烈火熊熊

10、燃烧,能给人带来一种憧憬未来,努力向上的力量。黄和白色的花朵素淡清秀,使人赏心悦目。杜鹃花居我国三大天然名花之首,在嘉兴花卉的栽培中已经占有一定优势。目前杜鹃在嘉兴市的种植已十分普及。据初步统计,本市已有约二百栽培品种,种质资源较为丰富。杜鹃花在我市的栽培史已有四十年,近几年栽种已较为普及。杜鹃花色彩绚丽,花期从3月至6月,长达四个月之久,深受我市人民的喜爱。杜鹃作为市花,将以她独特的风格出类拔萃,象征着新嘉兴欣欣向荣,锦上添花。文人与诗句明代文人怀悦用“帘卷夕阳吟对酒,窗临流水坐看鸥”的诗句描写了湘湖边的诗情画意;用“青衣开尊倾翠涛,诗成落笔飞霜毫”描绘文人墨客在那里的豪兴雅举。他的春兴“花

11、气醺人似酒醇,东风随处扫香尘。不知画舫琵琶月,载得南湖几度春”诗,写的就是春日相湖文人雅集的情景,从中也可知这里的风光宜人。明代正统至天顺年间,怀悦在相湖畔建柳庄,亦称怀家亭馆,围绕相湖有八个景点,即钓鱼所、观莲亭、清风榻、白云窝、载春舫、耕云堂、栽桑园、采菱滩,世称“相湖八景”;其斋名“铁松斋”,又有月波轩、雪艇水亭、北花园等建筑。【结屋】结屋云萝里,穷经日下帷。溪深欧梦稳,松老鹤巢危。隔竹安茶碓,分泉入砚池。邻翁夜相过,洗斝随前期。【登城望鸳鸯湖】一上高楼思不群,东风吹面洗余曛。红船乌榜春湖上,多载银筝入暮云。【过相湖】扁舟飞出相湖东,花片红穿树底风。才听前村鸠唤雨,斜阳又在暮云中。沈思孝

12、的别墅绿罗庄,在相湖(今嘉兴市郊区七星乡相家荡)滨。嘉兴城区甪里街有其专祠。【京邸怀绿萝庄】笑我游燕似客卿,五湖三亩独钟情。种鱼可有千头美,养鹤将翮无六成。池上墨花沉夜雨,簾前带草自春晴。明朝定乞初衣去,肯使山灵谢姓名。【秋日绣野庄即事】万竿清玉小窗西,鼓枻来看日欲低。当下开簾驱野马,可中分食施山鸡。碧梧叶坠仍三径。香稻花垂定几畦。客友求羊谁复至,独留明月伴幽栖。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一百首(以下简称棹歌),尤为脍炙人口,堪称乡土诗词杰作。 “棹歌”源出于民间,常为船工行船时所唱。作者在棹歌自序中说:“以其多言舟楫之事,题曰鸳鸯湖棹歌聊比竹枝、浪淘沙之调。”是诗人采用民歌体裁,来描写故乡一带风土人

13、情的大型七言组诗。相湖怀家亭馆相家湖,雪艇风阑近已芜。犹有白蘋香十里,生来黄蚬蛤蜊粗。嘉兴画家与海上画派嘉兴画家与“海上画派”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海派”早期几乎都以嘉兴画家为主,他们人数之多,影响之大,时称“鸳湖派”。嘉兴有毗邻上海的地利之便,更是画学渊薮之地,书画名家代不乏人,自南北朝以降便有顾野王、顾况、陆晃、唐希、赵孟坚、吴镇、盛懋、姚绶、李日华、宋旭、项元汴、项圣谟等著名画史;清代更有陈书、钱载、王概、张廷济、陈奕禧、翟大坤、董棨、陈铣等如群星璀璨,辉耀画坛;更有晚清之辈张熊、朱熊、周闲、朱偁、蒲华、杨伯润、吴滔、吴谷祥、文鼎、陶淇、沈曾植、金蓉镜、潘振镛、潘振节、郭兰枝、郭兰祥、巢

14、勋、吴徵等40余人毕集沪上,成为“海上画派”的中坚群体。其中蒲华与任颐、虚谷、吴昌硕并称“海派四杰”,为海派之翘楚;张熊和朱熊、任熊合称“沪上三熊”,是海派早期的代表,其地位崇高,形同创始人;朱偁为同光年间“海上十名家”之一,时与王礼同领海上花鸟画派主流;吴徵与吴子深、吴湖帆、冯超然获“三吴一冯”之名,为海派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嘉兴画家以明显的地方特征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融入海上画坛,为“海上画派”的开创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流风余韵,绵延至今。古迹半墩祠堂位于南湖区东栅街道半墩村的“半墩祠堂”,是民国初年当地一位王姓地主建造的私人住宅,为砖木结构,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祠堂内雕梁画栋,精致窗花随处

15、可见,是江南民间一幢典型建筑。1992年,“半墩祠堂”被嘉兴市政府列为嘉兴市文物保护点。80多年时间过去了,如今的老宅内堆满了各种机器零部件,老宅外的院墙里也长满杂草,加上老宅的南边屋角部分坍塌,这都使得老宅看起来有些破败。不过,“半墩祠堂”仍是东栅街道仅存的一处老式建筑。雀墓桥村唐代,嘉禾屯田。东栅一带入高丰屯区寻找东栅的高丰白雀集屯田一文中写道:“租埒六州满载船,高丰白雀集屯田,清代陆以諴和鸳鸯湖棹歌唱出了嘉禾屯区连年高产丰收的喜悦”;“声名远扬的高丰屯,不但人丁兴旺,也引得百鸟翔集,莺歌燕舞。传说神鸟白雀自天而降,鸣于双溪间粮屯。乡人视为祥瑞之兆,敬白雀为百雀之母。据传,白雀不食谷,专除蝗虫等,如守护农田的小精灵。后来,白雀死了,那里的人们相信它们的灵魂重返天堂了,留下的身躯会永远陪伴这方土地。于是大家虔诚地筑墓葬之。雀墓相拥的地方,年年风调雨顺,稻米飘香。知恩图报的人们又盖起了雀墓庙,庙里香火常年旺盛。千百年来,农家不忘白雀带来的吉祥,更不忘脸色白净的朱自勉为官治田的功德。不知什么时候起,雀墓庙里又塑起了白脸官的神像。播种及收获的时节,人们总要到雀墓庙的白脸神前烧香祭拜。丰衣足食的小村热闹起来,为方便人来畜往,庙侧乌桥港中的渡口建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