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措施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51782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措施 机械加工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措施(2012-2014年)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示范校建设精神,严格遵循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的要求。完善师资培训体系,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使得教师的发展与学校发展同步,全面提升教师师德水平、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为保障,从而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与专业群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全面提升学校现代化水平,创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校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2、 工作目标

2、 以国家级示范校指标为依据,结合专业实际,拟定具体目标如下: (一)扩大教师队伍,满足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要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适时补充,生师比要逐步提高,到2014达到161,其中兼职教师占教师队伍总量的比例达到10%左右。 (二)优化队伍结构,打造教师团队,提高整体素质 有序开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培养。到2015年专业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分批选送专业教师脱产到企业实践或参加市级、国家级的培训工作力争在原有基础上新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和聘用1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9名、外聘教师6名。 (三)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 加强

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多渠道吸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充分发挥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作用,按照培养计划和目标,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一批合格的专业课教师。 (四)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完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制度、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教师进修培训计划、教师培养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制度。初步形成体现职教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体系。三、实施办法 (一)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1.学校培养1).学校为培养对象创造参与各级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为其成长提供舞台。参加活动后要求其写出体会和收获,并在全校范围内举

4、行讲座或上示范汇报课。2).实行导师制,学校将聘请教学专家与培养对象结成交流对子,开展拜师学习活动,为其成长提供直接指导,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3).积极安排并督促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专业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促使他们尽快成长。4).学校定期组织对培养对象的评价活动,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总结表彰先进,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2.自我提高1).要求每位培养对象对照相应评审标准,自我分析、找出差距,针对个人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个人提升计划并进行自我对照和反思。2).每学期至少开设一堂公开研究课或示范课,逐步形成自己独特

5、的课堂教学特点。每学年至少在市级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或有一篇论文在市级交流或发表、至少参与一项教科研课题或独立开展某项教学专题的研究。3).自觉主动地拜师学艺,每学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研习情况并接受指导,阶段性成果向指导教师汇报。(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激励举措,优化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完善双师培养方案和教师业务进修管理条例,优化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双师培养方案,落实专业教师每年度的技能提升培训、职业理论培训、下企业顶岗实践、教学改革实践以及学历进修。2.拓展培养平台,提升骨干教师综合素质 实施“校本研修”和“校外培训”的双轨培训。开展校本研修,建立教师育德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

6、能力三位一体的校本化教师实践课程计划,构建师德和素养类综合课程,有序组织校本研修和自主互动学习,提升骨干教师综合素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技能提升的培训,继续选派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到职教培训基地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双轨学习培训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3.校内培训提高技能加强校内实训、实习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任教师一人双肩挑,鼓励参与技能比武活动和学生的技能比赛指导,积极开展多渠道、多种类的技术技能培训和技能比武活动,推进学校实践性教育,推动师生技术技能练兵,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教学能力。(三)双师型教师建设 1.根据专业教师

7、普遍年轻化的现象,推出了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了青年教师“拜师结对”的活动,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岗位的要求,认真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熟悉教学过程及各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学习教育教学的经验。 2.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奖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和考核。具体方法有:一是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学习并参加技能等级考核。二是在教学和生产实习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训练,与学生一起参加技能等级考核。三是建立教师自我培训机制,通过自学自培,不断提高完善。四是请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 3.社会实践(实施专业教师

8、到企业实践制度)为了更好地与企业接轨,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第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一是不定期地组织全体专业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增加感性知识。二是在暑假或教学任务不很重的情况下,抽调部分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紧密型合作企业挂职定岗,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企

9、业文化,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回来后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双师”素质。 4.学历进修鼓励并要求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或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学校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中青年教师。要鼓励专业教师结合所学专业在二到五年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机械加工专业教师40以下的应具有机械加工专业技师资格证,新教师应在五年之内取得专业对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同时鼓励教师理论实践“双肩挑”,既负责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又负责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 5.技能培训与

10、考核。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把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并选聘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积极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聘任的场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对现有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提高。组织专业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培训,力争在3-5年内所有专业教师均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合格证书。(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1.积极开展兼职教师岗前培训由教务处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岗前培训,让其了解中职

11、教育发展规律和熟悉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中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以适应中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2.促进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 1).按时参加组内的教研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兼职教师明确教学大纲,任务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提升理论修养,增强表达能力。 2).定期开展示范课讲授和说课活动,组织兼职教师参加教学观摩,通过示范与观摩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3).聘请有经验的优秀老教师对其进行培训,可以系统的讲授教育教学知识,也可以通过教学案例的成功经验帮助兼职教师提高自己。四、制度保障 建立项目绩效考核机制。根据规划各项要求和内容,对建设项目进程、资金投入和使用进行动态监测。每半年由规划领导组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目进行考核,从而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目如期建成。五、经费保障 建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逐年递增。经费使用力求规范程序、科学论证、严格管理,确保计划中重点项目和阶段计划的配套经费落实到位。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逐步改善教师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条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队伍的专项督导,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有序高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