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调研报告范文4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5516819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情调研报告范文4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情调研报告范文4篇 一、柴湾村基本村情 1.柴湾村概况 新安县磁涧镇柴湾村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位于磁涧镇北部,东至洛新开发区,西接礼河村,陇海铁路和磁五路分别以东西向和南北向贯穿我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485户,总人口1935人,土地面积总计约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700亩。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6万元,人均年收入4100元。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村中第一大姓为孙家,第二大姓为党家。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2%。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全村有小学1个,在校学生近

2、300人,教师18人。 柴湾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村共有11个水泥预制板厂,是新安县最大的水泥板生产集散地,并成立了水泥板行业协会。村双委计划今年进一步突出柴湾村水泥预制板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力争年内形成规模效应。 2.历史与自然状况 柴下河湾处有良田数百亩,土地肥沃,本村因此得名“柴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柴湾的山里没有住着神仙,河里也没有住着龙王,却也照样有她不俗的名气和灵气。村北直面人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邙山。涧河这颗璀璨的明珠从村南绕村而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柴湾人。 村中铁路以北,有一古寺遗址,古名南泉寺。传说有一高僧

3、,云游到此,坐地休息,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建立寺庙。因寺在泉南,故名南泉寺。汉武帝东巡东都经过此地,遂进寺上香,后普降春雨,百姓甚喜。 古寺遗址不易寻。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百转千回,曲径通幽,于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处方见南泉寺。正是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南泉。朝听晨钟,夕闻暮鼓。古时鼎盛时期,钟鼓之声,远闻数里,常年香火不绝。南来北往的香客不惜舟车劳顿,纷纷前来上香许愿。 3.基层组织建设 柴湾村双委在村支书孙仓、村主任邓和平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双强”党员17人,多次荣获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和“五好”

4、党支部称号,柴湾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村双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被磁涧镇党委副书记王三虎誉为“磁涧镇最团结的村级领导班子之一”。 柴湾村双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柴湾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

5、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柴湾村双委以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柴湾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柴湾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进,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民的文化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开始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年以来,村双委抓住“村村通”机遇,

6、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30万元,新修水泥路面2公里;为了解决群众浇地难的问题,筹资10万元兴建一眼排灌站及渠道硬化配套1公里,可浇地面积500亩;投资4万余元整治公路,硬化边沟米;多方筹资投入教育基础工程,投资3.5万余元,对校园实施绿化、硬化,完善配备了桌椅、电脑、图书、仪器等,使办公条件明显改善,使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上台阶。柴湾小学原来排全镇第25名,现在进入前10名。实现了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9%,特别是有线电视光纤入村,入户率达到50%以上。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柴湾在县组织部援助下投资20万元建造一座两层村委办公大楼,现已投入使用,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

7、。除了植有护村林环卫全村外,柴湾还不断加大绿化家园的力度,在主干道两侧又种植了2排树木。路旁共新植树木余株,使柴湾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磁涧镇退休老干部孙云照,古道热肠,关心家乡柴湾的建设,积极响应村双委的号召,带头把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数万元捐献出来,购买水泥约100吨,带动广大村民踊跃捐款,修水泥路近1公里。 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组组通公路已经部分实现,并将全部实现。村双委已将修路纳入本年发展规划。 一、丁圩村现有5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2户,总人口2158人,劳动力860人,在外打工劳动力560人,尚能转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其中旱地1441亩,中低产

8、田518亩,粮食种植面积达841亩,油料面积30亩,蔬菜面积10亩,花卉面积500亩,其它经济作物面积60亩。畜牧业生产情况:大家畜4头,生猪150头,羊105只,家禽养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产业生产情况:企业6个,其中私营板厂1个,个体工商户5个。企业从业人数30人,粮食生产59000公斤,油料生产3000公斤,禽蛋产量28000公斤,蔬菜产量50000公斤,社会经济总收入1154万元。第一产业收入643万元,第二产业425万元,第三产业86万元,分别占总经济收入的55、37、8,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花木,人民收入花木和外出劳务。年农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劳务收入1500元

9、。 二、存在问题。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农民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够致富,上级号召引进新品种,不少农民群众对种植花木抱着消极态度,对种植花木认不上,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不接收新鲜事物,只知道种粮食,有饭吃不挨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今后要进一步推进花木之乡经济发展、使农民及早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致富门路窄,收入增长困难,发展生产无资金,无工业项目,无技术人才,交通闭塞,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村郭无房屋,党员干部无活动场所。水利配套较差的丁圩电灌站,不能发挥抗旱排涝作用,对农业生产

10、造成极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生活难以提高。 三、目标规划。1、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扩大花木种植面积,引进高档花木品种,培养花木经纪人队伍,搞好花木营销促进农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转,搞好花木生产面积,花木面积生产到1000亩。2、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全民创业积极性,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近期村里招来了一个板材厂,现在已经在筹建中,需要资金50万元,要求上级扶持。搞好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年年年外出务工人员要达到700人。搞好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到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3、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设好,搞好党员活动室。4、搞

11、好村庄规划,开好一道沟,铺设村中心路和村内道路,预计到村内全部铺设水泥路,使村容整洁,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组织专人进行规划。5、搞好水利建设,开挖好田间一套沟,修复好村电站,保证农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四、搞好村板材厂建设生产,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厂带动其它项目的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培育花木龙头企业,促进花木生产,提高农民积极收入。搞好资金筹措,按项目落实责任,由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五、建议:1、村无房屋,希望上级给予资金支持,建好村部房屋。2、村板材厂生产,资金短缺,要求信用社给予扶持。3、颜邵路面窄,要求加宽,村内道路铺设资金困难,要求上级给予支持。4、村电灌

12、站损坏,要求水利部门给予资金支持修复电站。 z镇村位于东方红河东南方向,距z镇6公里路程,因早期地主姓陆得名;全村共有农户426户,总人口为2020人,其中劳动力为700人。当前共有面积350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为2100亩。村下共设七个村民小组,分别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新庄、李圩、前王。 在z镇政府的领导下,村积极学习中央关于新农村的精神,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和谐发展。 (一)经济发展现状 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1亩,目前无固定产业链,以第一产业种植业为主,一年两季作物,小麦和玉

13、米。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外出务工达260多户,打工地点集中在苏、锡、常,浙、宁、沪等劳动力密集型工厂。农民人均收入在6000-7000余元,由于地理位置等些原因,村中没有企业,也没有家庭作坊式的工厂,村中能人大户主要以养殖业为主:村前书记李龙养殖400余头猪,三组李泽养鸡10000余只,前王组周道军在外经营轮船配件,运输和汽车用品等。村财政收入极为薄弱,主要为财政拨款,村集体奖金,收入不稳定。 年村小区建设完成,总投资达400余万元,村部设立于此,规划建立农贸市场,超市等各式商铺。在村小区建设之前,村级道路已较为完善,目前已建成3条水泥

14、路,一条水泥路即将开工。 村贫困户现象也较为严峻,其中低保户为14户,五保户9户,特困户25户,共48户,约占总户数的11%,其他贫困户达百余户,约占总数的28%。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村支两委构成完善,年7月举行了支委换届选举。支委成员6人,分别为书记,会计,副书记,计生专干,民兵营长,副主任。村村民委员会每三年选举一次,由村民公开选举产生,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全村村民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共有党员52人,今年新当选的村支两委自开展工作以来多次得到乡镇党委的好评。目前,本村建立了新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诸如党员活动室,治安接访

15、室,民兵活动室,服务大厅,劳动力平台服务室,广播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支部书记办公室,会计办公室,支部副书记办公室。 (三)社会治安与信访工作现状 社会治安和信访工作是关系到人民安全的一项重要事务,维护社会稳定是村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村村支两委一直高度重视本村的社会稳定工作,近年来,未发生重大严重性群体治安事件。在信访工作上也积极主动化解矛盾,但在村小区建立期间,个别户由于开发商承包问题发生上访事件,目前未得到解决,村干部本着公平公正原则积极做好上访群众思想工作,工作进展顺利。 (四)教育建设现状 村目前只有一所小学,包含一至四年级,位于村四组,距村部250米,当前校总面积为800平方米。在校学生数为160人,教师总数达11人。5-6年级,村小学的学生需到z镇中心小学学习。村每年大学升学率不高,年村考上本科为3人,占参加考试人员的8%,大专5人,占比为13%。 (一)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最重要的诉求点,当前,村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