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研究报告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551035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研究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的研究报告2003-05-16作者(来源):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欧钧佑 杜奕昌 一、 课题的提出教育对现代化建设所需各类人才培养并作用于“科技进步、经济腾飞、国力增强”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已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素质教育又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我们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家庭教育指导,不能不特别地关注单亲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儿童”,指的是包括父母一方死亡或父母离异而形成的单亲家庭中712岁的小学生。他(她)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的身心发展轨迹具有哪些特点和规律?我们在教育上,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上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一系列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研

2、究的课题。我们确立本课题的直接动因是:1、单亲儿童现象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单亲儿童的出现,绝大多数是因父母婚姻破裂导致家庭解体造成的。自60年代以来就因离婚率的急剧上升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美国卫生部统计中心的资料显示:美国的离婚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仅1981年,美国240万对新婚夫妇中,有120万对离婚,且再婚的家庭中有44%再次解体。有资料显示,英国目前的离婚家庭数为60年代离婚数的6倍。1984年,瑞典有近588.3万的单亲儿童。20世纪80年代来,我国的离婚率也急剧上升。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一半以上是离婚案件,这还不包括在各民政机关办理“

3、协议离婚”的人数。上海市的资料表明:全市每年离婚总数与结婚总数之比,从80年的1.95%,上升到89年的13.4%。更令人不安的是,上海市青少年犯罪人数中,1/3出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增多导致单亲儿童人群的扩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单亲儿童现象都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妇联就把离异家庭子女问题的研究列入议事日程,并委托专业人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育对策的研究。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研究人员,进一步联系学校和地区的实际开展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是义不容辞的职责。2、单亲儿童身上反映着父母离异带来的诸多消极影响。 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广泛的。心理学研究

4、表明,分离和丧亲是人类整个生命时期最具冲击性的事件。这种冲击对于712岁的孩子的心理乃至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巨大和广泛的。它不仅会影响这些儿童的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大国尤为严重。小学生年龄小,心灵脆弱,更需要成年人及早地给以良好发展,而且会导致精神失常和心理变态,其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对我们这么一个社会关心和指导,使他们健康的成长。3、良好的教育和环境刺激,能促进单亲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不是悲观主义者。我们认为,适当或良好的教育和环境刺激,能重新塑造人,能转变单亲儿童的附着依恋,能帮助他们从分离或丧亲造成爱的剥夺中恢复过来。研究单亲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对策,是整个社会

5、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必须重视的课题。它既是为了单亲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为此,我们开展对单亲儿童心理与教育对策的研究,其主要价值的定位并不在于理论上的高度和深度,而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单亲儿童心理特点的了解,帮助教师较为正确地把握单亲儿童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她)们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单亲儿童相应教育对策的研究,为教师提供减少单亲儿童心理创伤、消除心理异常、恢复单亲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和快乐天性的教育对策,以利于提高实施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通过关于单亲儿童的课题研究,在人们的观念上进一步确立保障单亲儿童享受与完整

6、家庭儿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营造有利于单亲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的教育氛围的理念。需要指出的是,单亲儿童分散在各学校的年级和班级中,对相对分散,人数不多的单亲儿童进行筛选,实施调查、访谈,进行个案研究、开展团体或个别心理辅导等实践与研究,很可能因涉及个人“隐私”,其操作复杂,给课题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研究目标的确定:试图了解并分析本地区单亲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着重了解单亲儿童的学习心理;寻求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以减少单亲儿童的心理创伤,消除他们不良的心理,恢复单亲儿童天真、活泼、快乐的天性,进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二)、研究内容的确定:鉴于

7、我们对本课题价值和研究目标的自我定位,同时考虑到本课题研究组成人员的特点,在确定研究内容时,我们决定以“不贪多、不求全”和“重操作、重实用”为原则,选定为以下内容:1、了解本地区单亲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情绪和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其成因;2、从现状出发,寻求帮助单亲儿童促进社会和学习适应性良好发展的有效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若干对策;(三)、研究方法的选择:根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我们的研究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调查研究部分1、样本的组成和抽样方法:我们选择了反映徐汇区不同层次,不同地段、不同类型的7所小学,作为本项研究的基地。在这7所小学的学生中作了“单亲儿童”筛选性调查后,随机选取了273名单亲儿童组成样

8、本。2、调查的手段和工具:用AAT(学习适应性)和CBCL量表进行测试。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听课方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独立性、毅力和身心健康。(AAT(学习适应性)测试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测试量表,它由一整套标准化的测试题目组成。我们选用了其中的(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量表,按规定的测试程序对7所小学273名单亲儿童的学习适应性进行了测量,然后将测量后获得的数据与常模进行比较。对273名单亲儿童AAT测试后,回收到有效问卷245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89.74%)我们还根据并参照有关调查问卷和量表自编了单亲儿童情感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DQET),以作为了解单亲儿童情感

9、特点的分析与思考的参考依据。(自编问卷附后)。实践研究部分采用行动研究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基地学校中深入开展实践探索,形成有利于单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教育对策。整个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展开。主要工作有: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同类研究的前沿信息;组织并完成单亲儿童心理的4项调查;选择个案,对个案进行观察、谈话和适当“干预”,从个案研究中积累成功的教育经验;进行单亲儿童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家长学校、家庭访问和个别接触等途径实施家庭教育指导;从上述各实践中筛选经验,经总结和反思后再指导实践,形成本课题需要的教育对策。三、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与分析1、单亲

10、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差。 表1、单亲儿童学习不适应的人数和比例年 级总 人 数不适应的儿童数不是适应儿童所占的比例1-2年级493061. 2%3-4年级1076157. 0%5年级892730. 3%合 计24511848. 2%表1说明:(1)、245名单亲儿童中,有48.2%的学生存在着学习适应总体不良的情况。(2)、在人数比例上显示年龄越小,适应不良的人数越多、比例越高。表2、各年级单亲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分类情况表2 各年级单亲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分类情况年级统计值学 习态 度听课 方 式学 习技 术家 庭环 境学 校环 境独立性和毅力身 心健 康总量表1-2年级均值1.76671.63332.

11、30002.83331.83331.5333标准差0.77390.71840.83671.11670.87430.50473-4年级均值1.73371.80331.77051.86891.85252.19672.40981.4754标准差0.79380.70280.69270.76320.70320.67870.88270.50355年级均值1.81482.00001.96302.30002.66672.88893.00001.7778标准差0.62250.83210.75860.97110.62020.93370.91990.4237注:上述量表得分范围为15,分值越低,学习适应性越差。从表

12、2不难看出:(1)、小学一到五年级学生(即712岁内)中的单亲儿童学习适应性各项指标分值低,总体水平是低的;(2)、各年龄段单亲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存在差异。总体上是中年级学生水平最低,低年级学生次之,五年级学生略高。这种情况反映在各项指标中,则显示“态度”、“方法”、“独立性和毅力”、“身心健康”年级越低分值越低。这是由于年龄小的孩子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都相对较低的缘故。两项“环境”指标显示低年级学生的分值比其他年龄段高些,这又同单亲儿童的情感发生、发展特点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地位有关。低龄段孩子的情感发生和体验较多直接受外部环境的作用,一般都比较直接、比较外露,所谓“感受的多,思虑的少”。他们的喜怒

13、哀乐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在一般情况下(指没有特殊的不良刺激),他们对外部环境的需要比较容易满足,即便遇到不愉快,也容易释放,“一哭了之”。值得探究的是,为什么中年级的单亲儿童分值最低?究其原因,我们首先可从儿童社会认知的特点加以分析:7-12岁儿童处于社会认知发展“帮团时代”,他们从幼儿期的“自我中心”逐步“社会化”,其关心的对象也从主观逐步转移至客观,他们开始喜欢从近邻和班级中选择友伴组成团体。而儿童中期(9-10岁)的三、四年级学生,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中又处于“自我中心”与“与人和作”的承上启下的“纽带段”即“自我中心”尚未摆脱,“与人合作”处于萌芽。为此,三、四年级(9-10岁)儿童在自身

14、心理发展上与儿童前期和后期学生相比较又有以下3个特征2个特点。特征一,自身过度的敏感性心理上易受到伤害,并有意识地采取“相反”行为反抗外界的权威。特征二,接受暗示的两极性无条件同伴的暗示,时常拒绝成人的教育、引导和暗示。特征三,道德认识的单一性以“帮团”和友伴为依据,“帮团”和友伴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都是对的,反之亦然。特点一,儿童中期的男孩,产生了有意反抗外界的权威,以不正确的行为方式来维护其男孩性的角色。特点二,儿童中期的女孩,一部分外向型的会象男孩一样维护自我,一部分内向型的会顺应或服从权威,但时常寻机发泄。其次我们可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加以分析:(9-10岁)三、四年级单亲儿童在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班级群体、教育气氛等诸多方面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较处于“劣势人群”,又因为单亲儿童自身“纽带段”的特征和特点,造成自我意识、成就动机、学习态度、人际关系和群体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不和谐。正因为上述的原因,导致了中年级的单亲儿童AAT(学习适应性)测试的分值低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单亲儿童的测试分值。2、单亲儿童情绪及社会适应性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表3 229名单亲儿童认知、情绪、社会适应性情况项 目不愿与人交谈自 卑情 绪低 落固执常发 怒焦 虑时 常发 呆过 分胆 小随 意性 强人数66717484127139141147百分比28.8231.0032.313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