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高中地理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50158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高中地理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高中地理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高中地理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高中地理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高中地理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高中地理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高中地理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掌握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3理解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形成的原因,根据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归纳出其主要的区位因素。【重、难点】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不同农业地域主要的区位因素【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方法、归纳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读教材P42图3.1和图3.2,比较两地农业景观有何不同,总结农业的区位含义。2读教材P42图3.3

2、,说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合作探究】1.阅读以下材料,说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2)我国东部季风区以种植业为主,内蒙古以畜牧业为主。 (3)吐鲁的番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 (4)东北平原的种植业,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林业。 (5)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带到日本栽培,效果不好。 (6)新疆的农业生产都靠在水源丰富的绿洲,形成了特色的“绿洲农业”。 (7)“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 (8)荷兰的鲜花在24小时之内可以空运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 (9)从“谷贱伤农”到“增

3、产涨价”。 (10)袁隆平“杂交水稻”扩大种植范围,提高单产。 2农业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影响农作物种类、分布、生长期、熟制等降水影响农业类型和耕作方式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温差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地形地形影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不同地形由于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农业类型土壤影响作物品种、产量、质量水源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水源是农业稳产、高产的保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市场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发展商品农业必需有便利交通政策政府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科技培育良种、修水利等影响

4、农业发展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 。3. 农业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在农业生产中,各种自然因素可以改变吗? 结论: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 比较稳定,而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4阅读教材P4445案例,思考下列问题。(1)限制地中海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2)地中海发展为时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3)法国、西班牙在竞争中如何发挥各自的农业区位优势?第二课时【自主预习】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在一定的 和一定的 ,在 、 、 和 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2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 、 、 、 等具有相同特征。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5、【合作探究】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区位条件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较少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土壤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3)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4)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及解决措施。【特别提醒】1限制性因素: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个或几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些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新疆的绿洲农业限

6、制性因素是水源。2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的分布。当某地区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主导因素。3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在自然因素中气候因素的作用最关键。【拓展延伸】农作物自然条件水稻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地区小麦温带长日照植物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玉米喜高温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棉花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喜温凉中温带地区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椰子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梨、苹果暖温带柑橘亚

7、热带天然橡胶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花生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分布区和丘陵地区【课上训练】1决定下列农业生产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热量 水源 光照 市场 B水源 地形 热量 市场C地形 国家政策 土壤 科技 D土壤 热量 国家政策 地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据此回答23题。2导致产生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3如今北方市场随处可见荔枝的原因A交通条件和食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B荔枝的种植区位范围扩大到了北方C大部分荔枝是北方温室里种出来的 D我国北

8、方市场对荔枝的需求量变大了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5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6下列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B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单产高 C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D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安排合理【高考链接】(2013新课标卷)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回答12题。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

9、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的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势较平坦 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 B热量足 C技术高 D品种全(2013大纲卷)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34题。3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4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A温

10、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课后作业】右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所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 土壤2a 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水源充足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热量条件好下左图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下右图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读图回答34题。 3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增加 政策支持 农业劳动力增加 科技支撑 A B C D 4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 机械化洗手,那还不简单。但是,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我们在数名家长中调查时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会叮嘱孩子常洗手,但对于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时间的长短,并不太了解。很多家长这样理解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每次用流动水冲洗等。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