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49553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试卷类型:A说明: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卷应涂在答题卡上,第卷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解析】材料中“惧其

2、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说明了宗法制对维系分封的重要作用,答案选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到的是嫡庶尊卑有别;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存在特例;C选项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内容。2.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这说明A. 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B. 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D. 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只是提到“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

3、4字”,并不能表明甲骨文是当时唯一的文字资料,排除A;由材料“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体现了西周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故选B;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C;材料没有提到郡县的信息,排除D。3.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A. 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 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 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 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官制度中的科举制,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科举制度在隋朝时创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一直

4、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由于科举制以考试为主,推荐为辅,相对公平,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为民间精英进入体制打开通道,克服了社会阶层流动的阻塞,故C项正确。“布衣将相”的出现是个案,是“布衣”凭借个人能力和历史时机而实现的,并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的机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察举征召是汉朝的选官制度,选官以地方推荐为主,以考试为辅,由于地方推荐容易出现弊端,并不能带来很良性的社会管理,故B项错误。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并不能体现让民间精英向体制流动,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元朝的行省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

5、“(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钱穆把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 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 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元朝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是中书省,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流动的中央政府”说明行省受到中央的严格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A项。行省是地方管理机构,排除B项;C项不能体现“流动的中央政府”的特点,不是“最准确”的理解,排除;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6、A.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B.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C.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A【解析】【详解】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拥有票拟权,但最终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为皇帝拟写诏令。因此二者都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故答案为A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没有统领六部的权力,也不能负责各地军务,排除B、D项;军机处不负责朝廷日常事务,排除C项。【点睛】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

7、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6.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B.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A【解析】B选项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8、建筑。A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差别。C选项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选项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7.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A. 地主阶级的权欲B.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 地主阶级的要求D. 法家思想的启示【答案】B【解析】【详解】封建经济是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这就决定了当时的政权也会出现分散性,这就给藩镇割据提供了经济基础,为了防止分裂,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地主阶级的权力欲望不是决定因素,故A项和C项错误。法家思想属于这一套制度指导思想,不是决定因素,故D项错误

9、。8.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这表明A. 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B. 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C. 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D. 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答案】D【解析】根据“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有积极意义和局限性,结合所学,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容易造成民众暴政,D正确;材料反映雅典民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无法体现社会分裂,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排除B;材料反映雅典民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

10、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的民主制度A. 开近代西方选举制先河B. 仅仅是城邦居民的民主C. 易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 只体现公民内部的平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结合所学可知,古雅典的民主制度只适用于公民,外邦人、奴隶、妇女、儿童没有公民权,民主只体现了公民内部的平等,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选举制,排除A;古雅典的民主制度只适用于公民,而不是城邦居民,排除B;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10.有些学者认为,(雅典)任何“非专制政治制度”只能通过

11、每个公民都参与的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方式来实现。不管是传奇的斯巴达立法者吕库古,还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构建其理想的城邦时都强调城邦的公民人数不能太多。这些学者认为“非专制政治制度”存在的基础是A. 轮番而治B. 圣贤明君C. 小国寡民D. 抽签选举【答案】C【解析】所谓“非专制政治制度”即雅典民主制,是通过“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方式”来实现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公民人数不能太多”分析可知,雅典民主制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只有小国寡民才能保证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的实现,故C正确;“轮番而治”和“抽签选举”都是方式,不是民主政治存在的基础,排除A、D两项;“圣贤明君”与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1

12、1. 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A. 民主限制个人自由 B. 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C. 城邦鼓励派别竞争 D. 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可以分析出雅典的民主是限制个人自由的,故本题选D项。A、B、C与材料无关。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民主限制个人自由。12.十二铜表法规定妇女无权将财产留给儿子或女儿;公元前169年,法律规定,财产超过十万塞克斯特的富人不能指定女性为继

13、承人;公元前18年,法律规定,有三个孩子的母亲拥有管理财产的权利。由此可知A. 歧视女性是罗马法的立法原则B. 罗马法对社会发展具有适应性C. 女性在家庭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D. 维护有产者利益是罗马法的使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不断调整妇女对财产的继承和管理权力,说明罗马法对社会发展具有适应性,故B正确;歧视女性不是罗马法的立法原则,并且A项也不能说明材料不同时期妇女权利的变化的原因,排除A;C项中“居于主导地位”太夸张,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规定妇女无权将财产留给儿子或女儿”,排除。13.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

14、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这表明英国当时A.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 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C. 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D. 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答案】C【解析】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进行了一系列限制,议会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1721年,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时间上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可知,此时英国国王的权力尚有一定的影响,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故C项正确。1689年颁布的权

15、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排除D。14.美国制完会议就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问题曾出现三个建设方案:方案一,(马里兰州)将奴隶也算入州人口数;方案二(密歇根州)只将自由人算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了A.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策略B.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C.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D. 奴隶是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答案】A【解析】“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说明政治的妥协策略,A正确;B和C属于中央政府运作程序;D说法明显不符合事实。15.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A. 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B. 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C. 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D. 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而被迫辞职,与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无关,A项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秉持相同的阶级立场,B项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