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张凤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492989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元二使安西》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张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张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张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张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张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元二使安西》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张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元二使安西》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张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及反思(张凤) 作者: 日期:9 20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蒙城县庄子小学 张凤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 20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个生字: 舍、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读诗、唱诗,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从中感受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课时安

2、排:1课时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王维的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大家还会背吗?一起背给老师听听好不好?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我们都知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思乡诗,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另外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题目),与之前学习的不同的是,它是一首送别诗。 2首先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回顾作者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PPT出示) 3解题。请同学

3、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师:元二,原名元常,因排行第二,因此称为元二。安西,是指唐朝时为了通知边疆而设立的安西都护府。在老师的指点下同学们能说出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4 那么能书擅画的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古诗。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大家都已经读了,老师听大家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舍、朝)(1)多音字(舍、朝)(2)诗中读音及意思:舍,古文字(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囗,代表村邑),表示村

4、邑中的茅屋。造字本义:村邑中供旅人暂住的简易客店。朝:造字本义:月落将尽、红日初升的大清早。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听唱读。 5那我们学着他的样子,再读读。 6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刚才我们介绍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

5、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客舍 ()柳树: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男女赛读。(出示春景PPT)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1、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2、浥:润湿。3、客舍:旅馆。4、柳色:柳象征离别。5、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

6、北边疆的要道。 1.体会路途的艰辛 读了这两句,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想想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嘛?那么王维会说些什么呢? 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干嘛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以后还有机会一起喝酒吗? 那么安西又在哪呢?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位置以及地理关系。(出示唐代地图) 此去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想看,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1)指导读(引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2)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角色扮演讨论) (3) 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

7、呢? 3总结升华 (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 齐读后两句 (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 齐读后两句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来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语言的送别,观赏送别的画面,感受他们的离别情吧! 四、会读,有感情 1读全诗

8、:(有感情朗读) 赛读(男女生赛读、左右赛读) 齐读:我们一起来送送元二吧! 2唱诗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段。 第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第二遍,如果你能行,你可以轻轻地跟唱。如果还暂时不行,就边听边学,千万别着急。第三遍,会的,你可以大声跟唱。 五、课外拓展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有

9、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再搜集一些。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 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想象的内容有: 1.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

10、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2.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此次上课不足之处有:1. 教学生字,在田字格范写更好。2.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字要加入教学。3. 上课语速有点快。4. 有问题出示了未收回。5. 加入教师范读会更好。6. 必要时可以拓展有名的送别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