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与研究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549268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与研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以青川县部分乡镇留守儿童数据为样本课题负责人: 白 永 洁 负责人所在单位: 青川县竹园镇中心小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7年6月 四川省青川县竹园镇中心小学校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以四川省青川县部分乡镇留守儿童数据为样本课题实施单位四川省青川县竹园镇中心小学校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白永洁小学教师,幼儿园任教十年,小学任教十七年,农村班主任工作27年。设计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案并组织实施,访谈调查,审查资料,撰写文稿。鲜淇薇实习生,内蒙古科技大学数学系学生调查、访谈,设计调查表格,分析处理数据、编制数据图表,校对文稿。概 述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

2、是工业化时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特殊产物,是农村劳动力人口在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为了降低迁移成本,将儿童滞留在原居住地,转移给配偶、祖辈或亲属监护的特殊现象。这些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失了正常的父母之爱和严格教养,破坏了正常的心理结构和社会化进程,形成人格障碍,影响了后期发展。基于目前国内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尚无完善的体系和深入的实践论证,国家尚无完善的儿童保护法规和有效的解决手段,本课题组以实证为基础,以四川省青川县部分乡镇的留守儿童为数据样本,结合日常教育活动中的经验与案例,从教心学、社会伦理学、法律法规等角度诠释留守儿童现象,为解决儿童留守的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民工;

3、儿童健康;儿童保护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政策驱动下,广大农村劳动力离开贫困的农村,迅速向城市转移,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数量极其庞大的农民工阶层。但是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并没有城市化,严苛的户籍政策,动荡恶劣的务工环境,使农民工无法携家带口,被迫将未成年子女留守在日渐凋敝的农村,由配偶、老人、亲戚代养。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外出务工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年年刷新统计数据。据2016年中央电视台的初步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创下了6100万的历史新高。这批失却了

4、父母亲情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生理、心理和行为问题,比如人身伤害,心理障碍,行为不良,学习困难,辍学,未成年违法犯罪等等。(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留守儿童现象严重伤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1)父母长期缺位妨碍了儿童的社会化,对儿童影响深远。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力量源泉,对儿童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父母较之祖辈,有更高的文化素养,有更开阔的视野,因此儿童早期的智力和情感启蒙,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在教育实践中证明了这一观点,由父母教养的儿童自信快乐,与伙伴沟通良好,社会化程度高,而与父母分离的儿童普遍社会化程度低,缺乏与伙伴交往的自

5、信心,沉默木讷、惯于独处。在长期缺乏父母关爱指引的情况下,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与人沟通会变得更加困难,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 (2)外出务工者的婚姻家庭不稳固,易给留守儿童带来二次伤害。农民工普遍文化知识欠缺,技能单一,严酷多变的工作环境,使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受到考验,家庭容易解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法制和责任观念淡薄,缺乏经营婚姻和家庭的能力,非法同居,非婚生子,随意分手,将子女转移给祖辈、亲属抚养,甚至遗弃子女的现象已不鲜见。同时外出务工者的人身安全也令人担忧,在受调研的特殊家庭组中,父亲因工致病、致残、致死率高达26%,仅次于父母离异。破裂的家庭,复杂的家庭恩怨,严重损害了

6、儿童的身心健康,使这些本来难以享受到父母关爱的儿童成长得异常艰难。他们普遍体质不良,学习成绩差,行为问题高发,是学校重点关注的困难儿童,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高危群体。 2.留守儿童现象妨碍了家庭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角度来看,家庭是以传承血脉抚育子女为目的而组建的社会单元。传统的家庭文化强调责任,要求父母为子女的成长牺牲自我利益,这种责任体现在家庭成员分工明确而且被社会广泛认可。完善稳定的家庭制度,相互牺牲的精神,是中国几千年来从家庭内部实现了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后续人才的培养,保障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继承和发扬。 但是在今天,大量存

7、在的留守儿童现象,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被地缘割裂的亲子关系,切断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的传承。这就意味着留守子女不仅缺少来自父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生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无法向上一代学习如何扮演家庭角色和经营家庭的技能,造成子女成年结婚后,出现更多的家庭问题和受伤害的子女。更糟糕的是,这种来自父母的不良家庭模式,有可能被后代学习而得以继承,使家族陷入代际传承的恶性循环。所以儿童留守,无论是对当下社会的稳定,还是对国家未来的人才储备,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3.研究留守儿童的意义儿童留守的种种危害,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逐年攀升正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中国未来的可

8、持续发展,应该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广大坚守在教育一线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儿童保护政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为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改善留守儿童生存质量和身心品质做出积极的努力。二、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一)国内留守儿童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从2000年以来,中国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各领域陆续出现大量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和报道,一致认为目前数量巨大的留守儿童群落是地区经济不发达所造成的,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这些研究和报道成功地促使政府和社会进行反思,提高了对儿童保护的关注度。(二)国

9、内留守儿童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国内留守儿童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是由于没有建立专业的学科领域,研究呈碎片化,不能对留守儿童现象进行长期系统地深入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留守儿童的界定混乱,阻碍了留守儿童的研究进程。 目前国内参与留守儿童研究的行业与学术机构众多,对留守儿童的年龄以及父母监护状态的界定均各有标准,对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的称谓也是五花八门。这种混乱的研究现状,造成了各研究领域的数据和概念不能共享,浪费了科研成果,阻碍了留守儿童的研究进程。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妇联、中国人民大学、国务院这些顶级的行政和学术机构对留守儿童界定标准的不统一,更是加剧了这种混乱

10、局面,使后来的研究者无所适从。 2.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缺乏专业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众多的研究者只是把留守儿童问题当成一种社会现象进行展示和归因,却鲜有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与行为进行专业性的研究,因此无法揭示留守儿童在特有的留守背景下,心理和行为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不能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提供参考。3.国内留守儿童的研究没有从儿童权益的角度来进行考量。改善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根本措施在于立法。只有从法理的角度明确儿童必须享有的亲权和身心健康的权益,才有可能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目前国内儿童权益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这意味着中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国内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还没

11、有形成专门的学科领域,缺少长期研究的专业人才。 目前国内各领域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虽然广泛,但是大多数是一过性的,没有成立专门的学术机构持之以恒地长期研究下去,所以不能形成学科领域,不能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虽然短时间能引起社会关注,但是无法为决策部门提供深入严谨的决策依据,以致于政府无法有针对性地调整法律法规解决儿童留守的问题。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而言,留守儿童现象将长期存在,其解决过程也是漫长的,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此,对留守儿童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的关注和研究也必然应是长期性的,系统性的,专业性的,不容忽视。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针对国内留守儿童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试图研究以

12、下问题,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策略。1.探讨留守儿童的界定并提出依据,以求消除歧义,统一概念。2.以四川省青川县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为样本,采集数据,分析样本,尝试以实证的手段解决以下问题。 (1)从社会、经济、家庭的角度,分析儿童留守的原因。(2)研究留守儿童常见的身心问题,动态追踪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其身心成长所产生的影响。 (3)研究在不同家庭背景下,在不同身份的监护人监护下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优化监护方案。(4)借鉴欧美工业化早期移民随迁儿童的经验与教训,权衡在我国国情下,儿童留守与随迁之利弊。3.根据实证研究的成果,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策略。四、课题的

13、研究方法和过程(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的借鉴与参考。 本课题组通过对国内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帮助我们对留守儿童问题更全面的思考。 2.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课题组通过收集青川县部分中小学校留守儿童的数据为样本,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希望能用科学的数据作为事实依据来说明问题,而不是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分析。 3.深入调研 通过对样本学校的老师、领导和各类监护人进行访谈,摸底学生的家庭背景与成长情况,并进行中整理归类,力求找到各种现象背后形成的规律。 4.常态的自然观察 追踪一个班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儿童留守状态的变化,研究儿童在留守前-留守后-结束留守这一过程心理与行为

14、变化的特点,探究留守儿童心理变化的规律。 5.问卷测定 通过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的问卷和测定,分析各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 6.个案调查 对具有极端与典型性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到这些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二)课题的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16年9月10月)理论学习阶段1.课题组成员再次学习了未成年人阶段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2.详细了解国际通用的艾克森心理测试问卷法和rutter儿童行为测试问卷法。3.了解欧美历史上移民儿童的状况,阅读留守儿童问题的文献资料。4.仔细查阅了未成年人犯罪近些年的报道和研究,访问两所高级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了解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15、或中途辍学的孩子的就业情况。5.撰写留守儿童的界定及依据。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3月)确定样本学校,收集数据资料。1.课题组确立本县区抽样的学校、班级,给样本学校发放问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回收,将测试卷归类、建表、分析。2.在这个阶段,课题组采集了青川县木鱼、关庄、石坝、马鹿、七佛、板桥、上马这些学校留守儿童的相关数据。3.走访了竹园片区金子山、竹园小学、竹园中学、竹园圣奥幼儿园、竹园太阳花幼儿园,对竹园片区内这些学校的留守儿童构成比例和家庭背景建立了档案。4.对竹园小学和竹园中学儿童的心理行为全覆盖测定,重点研究。然后汇总数据,分析资料,集结案例。5.撰写青川县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证与分析。第三阶段(2017年5月6月)结题阶段 1.成果汇总,撰写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策略 2.撰写结题报告,结题验收。五、课题的研究成果 1.课题的研究数据 2.访谈笔录 3.心理和行为测定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