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47656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雪》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雪》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雪》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雪》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雪》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教育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雪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 雪教学设计逊让乡中心学校 袁永鹏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巧(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蕴美。(2)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3)理解本文几个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玩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

2、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磬口( )塑罗汉( )脂粉奁( )灼灼( )朔方( )凛冽( )2.解释下列词语:博识 美艳 灼灼 蓬勃凛冽 天宇精魂 升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二、正课 (一)

3、文学常识了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教师适当补充。(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三)初读感知 1.听读。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2.展示听读收获。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明确:滋润美艳生机

4、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江南的雪,第二部分(46)段,写朔方的雪。2.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两幅图的特点。明确:江南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五)美读品味 精

5、力专注,走入散文诗的意境,体悟诗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提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进入情境,读出特点。学生自由地大声动情朗诵。(六)展读评价找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师生评价。评价参照:发音准确,节奏合理。读出诗意,感情充沛。“江南雪”语调要温润,赞美的,充满向往的。“朔方雪”要用孤独不屈充满战斗性的语调。三、小结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略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另外散文诗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也让我们

6、陶醉。所以同学们课下加强朗诵,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并有感情地背诵。第二课时一、文本探究(一)内容、语言1.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学生交流讨论反馈。明确:(1)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然后对比着引出江南的雪。(2)接写雪的质地、颜色。(3)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雪野图,衬托江南雪独具的风格。(4)写孩子们塑雪罗汉,将雪与孩子们的快乐联系起来。语言:提示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谈谈怎样体现快乐的。明确:呵、拍手、点头、喜笑等。2.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点。明确: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

7、一个怎样的形象?(学生交流讨论反馈。)明确:作者用一个“但是”巧妙转折,先交待朔方雪与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远如粉、如砂,决不粘连”写出塑方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二)情感和主旨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交流反馈。明确:作者对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对充满生机的南方雪景充满怀念和喜爱之情,对如粉如砂,旋转升腾的朔方雪,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热情讴歌。2.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

8、什么?(1)提供本文的背景材料(多媒体)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2)生结合背景材料计论,回答问题归纳主旨。明确: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藏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二、关键词语的品味(

9、研讨课后练习二)学生结组交流,畅所欲言。明确: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三、迁移拓展 1.江南的雪那平和恬静的美让作者欣喜,寄托他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作者更由衷地赞美北方雪的孤独与刚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华的精神。好,让我们闭上眼来倾听殷

10、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走进雪的世界,去领略它那独特美韵。(放录音)2.学了这篇文章,听了这优美的歌曲,你对“雪”是否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请拿出笔来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字数不限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学生写作,完成后交流评价)四、小结 同学们,雪是雨的精魂,雪是春天的使者,雪象征着纯洁,雪象征着刚毅,雪是奉献者的化身,雪是挑战冷酷的斗士。心灵的冬季有雪相伴,你的心田,定会纯洁滋润,你的心音定会铿锵悦耳,你的心房定会宽阔坦荡。雪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入: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

11、寒江雪”)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初步明白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把学生的思想一下子拉到有关雪的主题中来。(二)新课1、 幻灯片展示相关有雪的图片和相关古诗词名句。并给出本节课的主题及作者介绍。2、 根据文章情况,分段落进行对比分析说明。3、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墨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1、 知道作者简介,并且要明白文体的分类等部分知识点。2、 让学生分析这四个方面。1、 学生自己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写作背景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将本课的写作背景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学习了文章后,将写作背景进行分析学习,这样整个文章的前后联系就统一起来了。学生学会故事情节的分析和串联。(四)归纳总结。给出相关雪的图片,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分析。归纳北方的雪是什么?作者对北方的雪的态度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