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与当代建筑的危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547474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建筑与当代建筑的危机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态建筑与当代建筑的危机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态建筑与当代建筑的危机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生态建筑与当代建筑的危机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生态建筑与当代建筑的危机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建筑与当代建筑的危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建筑与当代建筑的危机(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概念综述 提出当代建筑的危机 生态建筑的特征和面临的困难 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 实例都江堰和将军关 结语,生态节能建筑,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

2、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当代建筑的危机,当代建筑的危机: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美丽的自然环境,节能建筑的特征,一、少消耗资源。设计、建造、使用要减少资源消耗; 二、高性能品质。结构用材要足够强度、耐久性、围护结 构、保温、防水 三、减少环境污染。采用低污染材料,利用清洁能源; 四、长生命用期; 五、多回收利用。,

3、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就一定要考虑因地制宜,考虑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是气候条件。比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平均温度不会太高,因此建筑主要需考虑的应是如何保温防寒;而南方沿海地区常年天气炎热多雨,建筑主要就该注意通风排水。 第二是资源条件。建筑不一定规模越大就越好,如果当地的资源条件达不到建筑的规模而非要追求那样的效果,结果只能是大大的耗费

4、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能还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仇副部长曾举例说过,陕西的窑洞,冬暖夏凉,就是一种绿色建筑。 第三是自然条件,如当地有没有地震历史,雨水是多是少,地形条件如何,交通情况怎样,都是决定具体的怎么发展绿色建筑的条件。,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法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达成社会共识; 其次生态建筑本省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建筑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收回速度缓慢不愿冒险开发; 第三是各国政府的相关政策达不到位等,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

5、建筑要解决认识问题,需加大生态环境教育,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筑设计逐渐忘了以往那种与自然生态条件相匹配的形式例如,不顾生物气候特征,把一切建筑物降温或采暖的任务交给了大量耗费能量和技术资源的全面空气调节来解决在建筑师把他的责任给机械工程师的同时,其设计已不再受到自然要素的制约,而是依赖技术和高能量的输入其直接结果是破坏了许多城市历史上极富特色的景观,千城一面,更严重的是,当一些发达国家意识到这一危机时,这种非持续性的建筑形式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被尊奉为“现代化”和时代进步的象征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曾经震动了全球,而罗马俱

6、乐部那份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则使这一震动长久地保持了下来于是,人们认识到人类必须在发展中学会克制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否则将有可能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因此,应当将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谧而膏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4很显然,这一思想的出现不仅基于人们对环境及生态问题的深刻认识,也与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因为只有如此,人们才会将对于社会的终极关怀放在人类长远及整体利益之上 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合理的要求,使建筑设计在

7、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进行。建筑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在总体布局、功能配置、空间组合和技术选择等方向进行优化设计,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设计要求,或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较多使用价值。,建筑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在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现状,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及建筑施工技术水平。这里所说的经济,不单单是指费用方面而言,而着重指建筑与付出的合理性,即指建筑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与产生的作用的相对关系。这是一个长远的考虑,因此不一定省钱就是经济,也不能认为一次投入较大但能很好保持环境的设计是不经济的。要处理好其美学性质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经济合理性要求在工程投资尽可能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使用功能要求,而建筑师所追求的美学效果有时会造成投资的大幅增加或建筑使用功能的降低,从而降低其价值系数,但一味追求经济效果,则可能使设计方案丧失很多美学性质,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人们在衡量一种新思想或技术的合理性时往往重视其短期效益是否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如果其短期效益不被看好,纵使它有更好的长期效益,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这可能成为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推广生态建筑的一道门槛在经济方面,生态建筑是需要更多前期费用而利益目标速度又相对较为缓慢的一类项目5更主要的是,用于生态设施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是一定能够装

9、进开发商的口袋,而更多的是为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并且若干年后,才能体现出节约能源的价值大于生态建设投资的价值,这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例如,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生态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从而促进生态建筑的推广,中国在一个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观念总是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还们有形成

10、广泛的人们的共识。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运用人类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建造的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而建筑设计就是联系和综合上述各种要素,通过对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它是涉及工程技术、自然资源、人类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系统工程。世界建筑师们正在探索着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国家的政策具有引导性,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能够使人们的行为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例如,国家提出建筑节能的硬性指标;施行倾向的一些政策;鼓励开发商和业主的积极性等都能让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快速的发展。,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节能建筑的经济合理性,中国古代生态建

11、筑-都江堰,中国古代生态建筑都江堰。它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都江堰不愧为世界文明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

12、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在鱼嘴以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泄洪道,唐朝名“侍郎堰”、“金提”,后又名“减水河”,它具有泄洪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

13、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另一作用是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是中华古代文明

14、的象征,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表达出一种共识,即人类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筑是人类改变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开发行为,建筑行为包含了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改变和转化自然资源,显然这些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影响,也将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面对的头等问题,住宅是城市化建设的主体,有着其它行业无法比拟的巨大市场,因此住宅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如何使建筑这类完全人造的实物自然贴切地

15、融入所处的环境以至于这种融入几乎不被大自然所察觉,这就是生态建筑要解决的课题。全球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吸引着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始研究和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人们发现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害物质中, 50%是在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中消耗的能源已占到总能耗的1/3。因此刻不容缓,建筑师们正在重新反思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建筑师们已经意识到了建筑本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是可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的。研究表明,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关注建筑节能,把建筑作为整体系统设计,并注重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可以比一般建筑节省50% 70%

16、的能量。建筑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消耗自然资源和造成环境污染。,针对中国国情,我们以设计为着眼点,可以从筑场地选址,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 建筑选址:生态建筑在建设立项和整体规划时首先要重视选址,即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要协调。设计应遵循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景制宜,合理恰当地处理好环境、建筑、经济效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新、旧建筑的矛盾,合理预测和控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脉理,因为建筑与环境相互间不断影响、变化。把绿色建筑看成赋有生命的植物一样,处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之下,当地的气候和周围的环境塑造着建筑本身。而建筑师的责任是将一个新元素引入周围环境中。因此,必须重视对建筑周围的环境不造成破坏,并且能和谐共存。建筑的构造、色彩、风格等都必须结合当地习俗、技术和环境的条件考虑。使建筑成为整个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因其所处环境,周边建筑的不同而可能完全迥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