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教学案例.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47468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教学案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教学案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教学案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教学案例.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教学案例刘道灵(扬州市竹西中学,江苏扬州225009)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变换。生活中存在大量相似的图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性质,这为本节课问题的探究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学习目标:1通过探索与交流,得出两个三角形只要具备两个角对应相等。即可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2尝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

2、似,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1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的应用。2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的探究思路和应用。学习难点:经历“操作一观察一探索一说理”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与书本合作1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已知ABCADEF,且LA=8妒,B=3,则F_。;AB:2,DE=I,BC=3,qEF=。3在ABC和aDEF中,且A-40。,B=80。,D=80。,E=60。,AABC和aDEF是否相似为什么【第1题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做准备:第2题让学生回顾相似三角形的简单性质,为解决情境中的难题作铺垫:第3题

3、检查学生的预。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二、与同学合作(一)情境引入1805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与德俄联军在莱茵河作战。当时德俄联军在北岸步阵,法军在南岸,中间隔着很宽的莱茵河。法军要开炮轰击德俄联军。必须知道河的宽度。拿破仑为此大伤脑筋,站在南岸远望德俄阵地。忽然。他观察到对面岸边的一个标志0,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测量河宽的办法。他在自己的岸边选点A、B、D,使得ABj_AO,DB上AB然后确定D0和AB的交点C。然后测得AC=120米,CB=60米,BD=250米。一D你能帮助他算出莱茵河的宽度吗【用历史小故事引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二)探究学习1尝试小明用白纸遮住了3个三角形的一部

4、分,你能画出这3个三角形吗(1)在图中,若CA=A,B=B,AB=AB,那么(1)和(2)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2)若A:A”,B=B”,AB”=AB,那么(1)和(3)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老师给予方法指导,画出三角形,并测量各组边的长度,对照定义,计算是否成比例,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分工合作。】2概括总结由此得判定方法一: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组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几何语言:在AABC与A”BC”中。A=AB=BA”B”C一ABC【在此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图、观察、比较、交流,最后通过活动让学生用语言概括总结。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得出判定条件,能产生自豪感及满足感,

5、培养自信心及逻辑推理能力。】与老师合作:例1:在AABC和ADEF中,以下三个条件中,哪些能使AABC与ADEF相似(1)A=50。,B=E=60。,F=70。(2)A=40。,C=D=50。,E=90。(3)B=40。,C=E=50。,F=80。例2:关于三角形相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一个底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彤相似B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C所有等边三角形都相似D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例1、例2是对刚刚所学判定方法的简单应用,学生能够较轻松地解决问题,从而产生自豪感及成就感,培养自信心。】例3:如图,AABC中,DEBC,分别交另外两边于点D、E。问:A

6、ADE与AABC相似吗为什么7【变式】如图,AABC中,DEBC,分别交另外两边的延长线(反向延长线)与点D、E,问:ADE与AABC相似吗为什么由此得: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平行得相似)几何语言:DEBCADE一ABC【在解决例3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图、观察、比较、交流最后通过活动让学生用语言概括总结。学生通过自67垂线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朱海峰(如东县实验中学,江苏如东226400)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章节及全书的地位垂线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就已经对垂直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

7、这节课也是在学习了角、相交线后的一节课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垂线的性质是后面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核心和重要内容。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会用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垂线的一些性质。(3)经历观察、猜想、探究、归纳的过程,逐步学会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教学重点(1)会使用工具按要求画垂线。(2)掌握垂线的性质。4教学难点垂线性质的探究。二、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1)欣赏一组关于垂线的图片。(2)学生列举一些自己身边的与垂

8、线有关的例子,并抽象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3)对比两条相交直线与两条垂线,让学生找出两图的区别与联系。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学生持久记忆,而且易于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比较。2探究新知活动一:(1)经历欣赏、举例、比较等过程,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定义垂直:己动手操作、实验得出判定条件,能产生自豪感及满足感,培养自信心及逻辑推理能力。例3既

9、是对所学判定方法的应用,同时又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另一种特殊的判定方法。】(三)能力提升1解决拿破仑的难题AB上AO,DB上AB,AC=120米。CB=60米,BD=250米,求:A0的长度。0D2如图,RtA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你能找出几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CDB3过AABC的边AB上一点D作一条直线与另边AC相交,截得的小三角形与AABC相似,这样的直线有几条请把它们一一作出来。ABA【能力提升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检验与评68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分层教学。尤其在第3题重在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四)归纳总结你有哪些方法判断两三

10、角形是否相似(1)两三角形中两组角对应相等;(2)平行得相似(A型,8字型);(3)你还有什么疑问有待解决【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全员参与,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三、与家长合作1和家长交流你今天所学的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2利用周末时间和家长一起用三角形相似的原理测量你家所在住宅楼的高度。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亲自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三角形相似的第一个简单的识别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堂课学生的表现看到这节课基本上实现了以上目标。上完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1在情景引入中,学生突然眼前一亮,很感兴趣。迫切地

11、想学会本节课的知识来解决拿破仑的难题。于是。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中去测量三角形边的长度,并测量计算比例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相似的第一个简单的识别方法: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2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活动的机会,尤其是新知的探究活动。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这些设计都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新理念,让学生悟出学习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所有问题的结果都由学生自己操作、判断得出,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和自豪感。3这节课感到遗憾的是有些学生操作计算速度慢,没有时间等待他们探索出给论。因此他们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不能更好地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