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47074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型社会的浪潮中,在高等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今 天 , 高校学 生社 团组织作 为高校校 园文化 建设的重要载体 、 大学生思 想政 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 实施 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中团学组织“ 一体两翼” 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逐渐在实践中体现出其覆盖面广、 参与度高、 群众基础深厚等特点。高校中社团的存在 和发展, 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 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 营造了积极、 健康、 高雅 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我国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出了巨大力量。 随着高校学生社团在数量、 规模

2、和类型上的迅猛发展, 高校中的团学组织对其管理 自然也会跟 上发展的脚步。就 目前普遍情况看来, 各大高校基本采取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 成立了类似学生会 的组织 , 一般称 为学生社团联 合会 , 与传统的学 生会一起 , 构成 “ 一体 两翼” 的共青团工作 新格局。高 校团委对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进行指导, 学生会侧重于学生维权与服务, 学生社团联合 会则侧重于校园文化建设。这种管理 格局 规范 了社 团 日常管理工作 , 将其纳入 了体系化、 秩 序化的 轨道 , 对于社 团的建设和 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促进作 用。 加强现阶段高等院校社团的建设与管理,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

3、。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 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 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 , 对于 当前高校社 团的建设与管理来说 , 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考虑到学 生社 团具有 自主性、 群 众性和松散性等特点, 因此在管理学生社团方面, 应根据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兼顾, 形成适合社团发展的一套理念。 笔者根据自身数年来学生社团联合会及 一 线学生社团工作经验, 觉得我国高校社团联合会在工作实践中应坚持三点理念: ( 一 ) 以服务代管理。社团联合会要确立将传统模式的管理更新为服务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 做到上级

4、服务下级, 内勤服务外勤, 全员服务会员, 将社团联合会的服务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 二 ) 从社 团中来 , 到社团中去。“ 从社 团中来 ” , 即社团联合 会本 身来源于社团 , 其最高权力机构 为社团成 员代表大会 : “ 到社团中去” , 要求社团联合会 能够 下到基层服务于社 团 , 社 团联 合会的一 切决定都必须以社团的利益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基层社团的发展考虑。在面对社团提出的质疑 时 , 要给 出耐心细致 的解释 , 并在 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和改进 , 竭尽所 畿地为社团的活动和发 展提 供一切帮助。 ( 三) 发挥强大凝聚力。社团联合会必须在学校众多学生社团中建立应

5、有的威望 、 发挥出强大的 凝聚力。社团大多是相对松散的组织, 成员中的关系多靠感情维系。这就要求社团联合会的主要负 责人具有较高的个人魅力及广泛的人际关系, 着力营造浓烈的社团文化氛围, 吸引更多的会员参与 社团活动, 投身社团工作。 将社团凝聚在周围, 统筹兼顾所有社团发展, 真正名副其实地成为众多社 团的“ 联合会 ” 。 通过和众 多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同仁几年来 的接触 ,笔者发现很 多高校 的社 团联合会更 多扮 演的是一种管理者的角色,而非服务者。这或许是与大多数高校社团联合会最早出自于学生会有 关。其实这种 “ 大社联 , 小社团” 的管理理 念与社团的文化与理 念是有冲突 的。

6、它或许能形成短期 内 的繁荣, 但从长远来看, 过多强调强势的管理不适宜社团的自身特点, 会导致会员流失, 对社团的发 展不利。这就要求社团工作不能只考虑到一时的繁荣, 应更多地从服务角度出发, 方可长远发挥其 “ 翼 ” 的重要作用。 另外一个在高校社团发展过程 中所遭遇到的问题是 , 很多大学生对于社团的质疑和不信任 。 比 如 , 在 大学 生中就有种错误 的认识 , 即“ 大学社 团都是骗钱 的” , 影响了大学生参 与社 团活动的积 极性 , 阻碍 了社 团的长远发展。其实 , 该认 识的源头来 自于社 团会 员本身对 于所在社 团不满。即使是个别问题 , 也会很容易被当事人放 大到

7、对整个社团 组织的不满。当不满的情绪积累, 并在部分大学生中引起共鸣时, 便产生 了大学生们对于社团的信任危机。 如何消除大学生对于学生社团的质疑?治本的策略莫过于加强社团组 织的规范化、 活动的品牌化, 在其特色领域中发挥出应有功能。只有使大学 生从一开始便领略到社团独特的文化氛围,才能吸引他们参与到社团活动 与管理中, 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具体来说,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 一) 加强对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扶持 任何一个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都必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社团 管理层往往对于基层 社团管理 经验不足 , 容 易在 诸如制度建 设、 组织建设 、 戈 升 乓矗 o 加强高校学

8、生社团的建 设与管 理 圃雹踟 经费筹措 、 活动策划 与实施等具体 问题上不知所措。这便 需要 学生社团联合会承担起扶持社团的责任,在各项规章制度建 立、 机构设置、 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社团全方位的指导。如有 需要 ,可委派有基层社团工作经验 的同学进入社 团协助社长 工作 , 在实践中给予社 团帮助。 社团联合 会应 定期开展社团干部培训会 ,听取指导 老师 意见 ,推 广优 秀社 团干部的工作经验 ,探究社 团未来发展 方 向, 为社 团骨干成 员提供一个交流 工作经 验、 分 享社 团成 果的 平台。主动带领新兴社团快速融入学校的社团系统, 实现社团 的可持续发展。 协调 各级 各类社

9、团关 系, 整合 资源 , 统筹兼 顾 , 促使社 团 间广泛合作 , 相互促进, 逐步形成高校社团活动规模化, 扩大 社团影响力及社团活动号 召力。在一年一度 的社团巡礼之外 , 在校园内外为广大社团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 总之 , 社团联合会 必须站在全局 的角度统 筹规划 , 对 各级 各类学生社团进行服务和协调 , 监督社团活动的开展, 并提供 场所 , 组织评优 , 联合兄 弟高校进行 交流 联谊 , 提高社 团工作 效率, 加大与各大校际社团合作力度。实践证明, 社团联合会 的扶持对于社团的发展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二) 加强社团组织机构建设 当前 , 高校学生社 团正朝着

10、 多样性 、 规模性 、 专业 性 的方 向发展。学生社 团的规模化 发展 , 为社 团活动质量 的提 高、 社 团管理 制度 的创新、 社 团影响力的扩大奠定 了良好 的基础。在 此趋势下 , 对于规模相对较小 的社 团往往会缺 乏关注 , 这是不 可取的。作为高等教育 的第二课堂 , 大学社团是各类参与者共 同的家园。一群 志同道合 的朋友聚集在一起 , 便可 以成 立一个 社团 ; 抑 或在一定 时期 内, 为研究同一个专题 的大学生联 系在 一 起组建社团 , 当研究结束、 目标达成 时 , 社 团便 可随之解散 。 笔者认为 , 社团形式应灵活多变, 做到因地制宜, 并非仅仅考 虑社

11、团的规模及影响力。 基于上述观点 , 各社团均有必要在学校 团委 、 社 团联合会 的指导下制定 自己独 立的社团章程 ,社团联合会根据章程对 社团进行 宏观层面 的服务 、 管理和协调 , 保证社 团活动顺利开 展。另外 , 与学生会、 学生社团联合 会等学生机构不同, 在社 团 内部没有必要局 限于传统 学生组织的机构设置。社 团可 自行 根据特定时期 内组织运作 的需要适时调整 内部机构 ,力求达 到部门分工 明确、 运行高效的 目的。 另一 方面 , 办好一个社 团, 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学生社 团 骨干对学生社 团的发展 、凝 聚社团 内部成 员发挥着 非常重要 的作用,所以,实施社团

12、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势在必 行。高校团委、 社团联合会要重视培训社团骨干, 加强社团干 部队伍建设。通过贯彻“ 全员管理” 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 吸 引、 发现、 使用和留住社团的人才,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社团骨 干的素质 , 增强社 团的凝聚力。 ( 三) 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作为当代大学校园活动的主干力量,社团必须通过不断 加强自身的建设, 通过举办高质量活动, 争取向高水平、 高层 次的 目标迈进。而有的社 团仅仅是为办活动而办活动 , 通过单 纯的举办活动的方式来维持社团本身的延续,没有明确的发 展目标 , 形成不了自己的社团文化。这类社团往往不注重自身 文化建设, 这便永远形成不了

13、一种文化氛围, 长远来看这样的 社团必定会走向没落。 社团文化是 社团得以存在的精神基础及上层建筑 ,具有 特色的社团文化才能引导社团走得更远, 实现可持续发展。社 团文化 分为两个 方面 , 一是核 心文化 , 是社 团的整体 定位 , 只 有定位准确 并在发展 中将 这种定位提 升到精神 的层 面上 , 社 团才能够保持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 。二是人文文化 , 通过形 成社团人文文化来提 升 自身的质量和层次。社团文化不仅对 社团的整体发展方向起导向作用, 亦能提高社团凝聚力, 并通 过优秀社团文化的外溢效应 , 最终形成社 团的品牌效应 , 取得 大学生的广泛认可, 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社

14、团。 ( 四) 加强社团活动建设 一 个成功 的社 团必定 会具 有三个特点 ,即常规活动经常 化、 大型活动届次化 、 经 典活动 精品化。这其中常规活动是基 础, 必须维持社团常规活动的正常开展, 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 晒网” 。过于松散的社团组织往往活力 不足 , 会员积极性很难 调 动 , 会使会员大量流失 , 社团也会在短期内走 向衰落。社团 联 合会应确定社 团常规活动开 展最 低频率 ,并加大活动开展 力度和 管理力度。大学社团活动的内容指 向和 阵地选择 , 应 当 围绕社 团组织的宗 旨和 目标来进行, 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同时, 新的时期需有新的变化。当今 的社团活动应该超

15、越 校园讲台和舞台, 主动与社会对接, 更多地将视野和触角延伸 至 社会 , 在广阔 的社会背景中寻求社团 的发展新思路 , 将当代 大学生关注 国家、 关注社会、 关注民生的愿望通过社团这一组 织载体昭示于校外, 并努力提高社团活动社会化的程度。根据 不同社团的特点 , 利用社团的优势和条件为社会服务, 充分调 动广大社团成员的积极性 , 并 吸引社会力量参 与其中。通过引 导社团活动走 出校 园 , 掀起社团文化的高潮 、 展示社团文化的 风采、 促进社团活动品位 的提升和精品活动 的涌现 , 使大学生 能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了解社会、 走向社会。另外, 通过 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优势和责任

16、意识 ,推动大学生在促进社会 进步 、 帮助解决社会 问题 方面有所作为。争取在将来把大学社 团组织建设成为大学生跨入社会前的实践活动基地。 总之 , 建设优秀的社 团 , 必须 以科学 发展观 为指 导 , 以会 员为核 心, 以社团内部文化为导 向, 通过 与社 团联合会及其他 社团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交流, 进一步加强社团组织机构建设、 社团文化建设和 社团活动建设 , 以促 进社 团自身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 发展。 我 国高等 院校 的社 团工作 创造 了辉 煌的过去 ,在新的时 期, 既有新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发展迅猛、 变化迅速, 各个高校社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所以高校社团的 发展一是要与时俱进 、 不断创新 : 一是 要因校 制宜、 创 出特 色。 我们坚信,各高校基层社团在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 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在肯于学习前人经验的同时又善于创 新, 一定能使社团的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 , 一定能开创中国特 色高等院校社团文化的新局面!口 ( 作者系南京师 范大学学生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