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定值与极值问题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470670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何定值与极值问题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几何定值与极值问题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几何定值与极值问题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几何定值与极值问题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几何定值与极值问题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何定值与极值问题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何定值与极值问题综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几何定值和极值 1. 几何定值问题 (1)定量问题:解决定量问题的关键在探求定值,一旦定值被找出,就转化为熟悉的几何证明题了。探求定值的方法一般有运动法、特殊值法及计算法。 (2)定形问题:定形问题是指定直线、定角、定向等问题。在直角坐标平面上,定点可对应于有序数对,定向直线可以看作斜率一定的直线,实质上这些问题是轨迹问题。 2. 几何极值问题:最常见的几何极值问题大体包括:有关线段的最大最小问题;三角形面积的最大最小问题;角的最大最小问题等。【例题分析】 例1. 已知的两边的中点分别为M、N,P为MN上的任一点,BP、CP的延长线分别交AC、AB于D、E,求证:为定值。 分析:用运动法探求

2、定值,先考虑特殊情况,令P在MN上向M运动,此时D点向A运动,P点运动到M时,D点将与A点重合,而AMMB,于是,于是转入一般证明。 证明:连结AP 例2. 两圆相交于P、Q两点,过点P任作两直线与交一圆于A、B,交另一圆于、,AB与交于点C,求证:为定值。 分析:设两圆为O、,现从运动极端分析,因为直线与都是以P为固定点运动的。当与重合时,便成了左图的情况,而AC和分别成了两圆的切线。且,QA、分别为直径。 容易求得 这就是所求的定值。 证明:如右图,连结PQ、BQ、则有 例3. 在定角XOY的角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以P为圆心,任作一圆与OX相交,靠近O点的交点为A,与OY相交,远离O点的

3、交点为B,则为定角。 分析:先探求定值,根据特殊化求定值,一般证明的原则,先看图(2),如果以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P为圆心,以OP为半径作圆,此时,A点与O点重合, 证明:如图(1),作 例4. 已知E、F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AB、CD边上的中点 求证: 分析:本题即证EF的最大值为,因此可先考虑特殊情况,以找出等号成立的条件,再证一般情况。 证明:(1)当四边形中AD/BC时,如左图 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 (2)当AD不平行BC时,如右图 连结AC,取AC的中点G,再连结EG、FG 在中, 在中, 又中, 综合(1) (2),得【考点解析】 例1. 如图,AD是O的直径,B是AD延长线

4、上一点,BE切O于点E,交BE延长线于点C,若,弦EG交AD于点F。求证:。 证明:连结AE、ED 点评:本题用到了垂径定理的推论,圆周角、弦切角、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 例2. 如图,在中,O是AB上一点,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半圆与AC切于点D,与AB交于点E,若AD2,AE1,求的值和四边形BCDE的面积。 分析:求的值,需要用转化的思想,因为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要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解决问题。因为,所以可以把问题转化到中解决问题。求四边形可以用割补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和等腰两个三角形分别求解。 解:连结BD,过D点作于点F 点评:本题主要运用了

5、转化的思想,把求转化到了中来解决。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弦切角、圆周角、勾股定理等知识。【模拟试题】一. 几何定值问题 1. 求证: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为定值。 2. 在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的AD上任取一点P,则(PCPA):PB为定值。 3. 在正方形ABCD内,以A点为顶点作且,设这个角的两边分别交正方形的边BC、CD于、F,自E、F分别作正方形对角线AC的垂线,垂足为P、Q。求证:过B、P、Q所作圆的圆心在BC上。 4. 已知CD是半径为R的O的直径,AB是动弦,AB与CD相交于E,且成角,求证:为定值。二. 几何极值问题 5. 在中,D是AB的中点,E、F分别是AC、BC上的点,

6、试证明的面积不超过的面积之和。 的周长6. 如图,中,D、E分别是BC、AB上的点,且,如果依次是m、,证明:。 7. 已知P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AB边上的一个动点,DP的延长线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Q,问P点在什么位置时,使得的值最小? 8. 设AB是O的动切线,与通过圆心O而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相交于A 、B,O的半径为r,求OAOB的最小值。【疑难解答】 A.教师自己设计问题: 1 . 本周的模拟试题为什么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2 . 解答题的8个题各属于几何定值和极值的哪种类型?它们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B. 对问题的解答: 1. 本周的几何定值和极值问题综合性较强,而且一般都在解答题中出现

7、,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极少,因此本周的模拟试题都是解答题。 2. 答:解答题的第1题、第2题和第4题是几何定值中的定量问题;第3题是几何定值中的定形问题;第5到第8题是几何极值问题。下面就这8个题的解题思路分别作以下的说明。 第1题:已知P为正内任意一点,它到BC、CA、AB的距离分别为PE、PF、PD,求证:PDPEPF为定值。 分析:点P可以在三角形内任意运动,当P点运动到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时,显然就是正三角形的高,因此,PDPEPF必取定值,这个定值,就是的高h。 证明:连结PA、PB、PC显然有: 第2题:分析:用运动法令P与D重合,则(PCPA): PB变为(DA DC):DB,显然其

8、定值为。 由于图中直角比较多,所以可做垂线构造相似形证明。 证明:由A引 第3题:本题属于定形问题,要证B、P、Q三点所确定的圆的圆心在BC上,若命题正确,则B点就是半径的端点,且,AB就是圆的切线, APQ是割线,那么必有,证明即可。 证明:如图, 得 AB是过B、P、Q三点所作圆的切线,BC过切点B垂直于AB,它必通过圆心,也就是过B、P、Q所作圆的圆心在BC边上。 第4题:这是定值问题,既然AB是O的动弦,而且与O的定直径CD保持夹角为,则可把这些动弦视为一组平行移动的弦,显然,做一条过圆心且平行于AB的弦,则E点与O点重合,这时,于是探求到定值为,这里的是特殊位置,一般情况就比较好证了

9、。 第5题: 分析:因为DADB,所以就可以拼合成一个四边形,然后再去与比较面积的大小。 证明:(1)如图(1),以D为对称中心,把旋转,易知四边形是凸四边形,连结,而且 (2)当E运动到与A重合时,如图(2) (3)当F运动到与B重合时,如图(3) 综合(1)、(2)、(3) 总能成立。 第6题:分析:初看本题不好下手,但仔细想来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把分别用同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代数式表示,将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极值;另一是将的和,分别求其代数式再求极值。 证明:设BCa,ACb,ABc,则mabc 第7题:分析: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Q点随P的运动而动,题中涉及两个未知量的和。BQ随AP的变化而

10、变化,所以可用AP的代数式来表示。这样,我们设所求两线段之和为线段AP的函数,即可用代数法求解。 解:设APx,ABm,ADn,APBQy,易证 把(1)式变形为 即y的最小值是,用代入(2)式 解得,当AP的长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比例中项式,APBQ的值最小。 第8题:分析:设OAx,OBy观察图形可看出中,斜边AB上的高OPr为定值,则AB越小,其面积越小,当OAOB时,面积最小,此时,也最小,的最小值为。动态几何中的定值问题开场白:同学们,动态几何类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灵活、多变,能够全面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中就有一类是定值问题,下面我们来看几道题

11、:【问题1】已知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AC=1,P是斜边BC上的一动点,过P作PEAB于E,PFAC于F,则PE+PF= 。方法1:特殊值法:把P点放在特殊的B点或C点或BC中点。此种方法只适合小题。方法2:等量转化法:这是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想到的方法,PF=AE,PE=BE,所以PE+PF=BE+AE。方法3:等面积法:连接AP,总结语:这虽然是一道动态几何问题,难吗?不难,在解决过程中(方法2抓住了边长AB 的不变性和PE,PF与BE,AE的不变关系;方法3抓住了面积的不变性),使得问题迎刃而解。设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方法2,若其他两种方法学生没有想到,也不要深究,更不要自己讲掉

12、。此题可叫差生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赛比艳,艾科)(设计意图:由简到难,让程度最差的同学也有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机会。)过渡:这道题太简单了,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太特殊了,我若把等腰直角三角形换成一般的等腰三角形,问题有没有变化,又该如何解决?请看:【变式1】若把问题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改为等腰三角形,且两腰AB=AC=5,底边BC=6,过P作PEAB于E,PFAC于F,则PE+PF还是定值吗?若是,是多少?若不是,为什么?方法1:三角形相似进行量的转化 (板书)(M为BC中点)(解题要点: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是常作的辅助线,抓住这条线的长度是不变量这个特点,建立PE,PF与AM之间的联系,

13、化动为静)方法2:等面积法:(M为BC中点) (板书)(解题要点:抓住三角形面积是个不变量,用等面积法求解,这是在三角形中求解与垂线段有关的量的常用方法。)(若学生想不到,可提示:在此题中,不变的东西是什么?不变的这个量和变量PE,PF之间有什么联系,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学生会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周长,面积等都是不变量。(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引出求垂线段长度的常用方法:等面积法)(教师行为:出示题之后,让学生做,教师下去看。叫用方法1的同学先站起来回答,然后再叫用方法2的同学。以达到过渡到下一题的目的。)问:我把题中的5改为a,6改为b,PE+PF还是定值吗?你能求出这个定值吗?答:是

14、定值,求解方法不变。问:由这题,你能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一个一般性结论吗?结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为定值PE+PF=(a为腰长,b为底边长,h为的边上的高)(等面积法可以求解,注意当顶角为钝角的情况)问题:通过前面几题,你能说说在解答动态几何问题时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答:不要被动、变迷惑,通过观察,分析,动中窥静,变化之中求不变,从而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不变量或不变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点或线在运动的过程中,是否需要讨论。过渡:上面两题中的动点都是在一定线段或直线上运动,有些同学可能还是觉得不够刺激,下面再来一道刺激一点的,让点在一个区域内运动,请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