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驻村调研报告范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547052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驻村调研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驻村调研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驻村调研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驻村调研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驻村调研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驻村调研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驻村调研报告范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驻村调研报告范文 3、积极培育有潜力特色产业 进一步挖崛丰富的中药材、林业、水资源的优势,做好中药、水、林等有发展潜力特色产业的战略研究,制订科学合理规划,进行重点培育,形成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中药产业。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最具优势的民族传统产业,是国家“十一五”鼓励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我省正在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利用中药材资源的优势和制药业的基础,发展现代中药业,调整农业结构,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据去年行业统计,全球中药市场销售额达160多亿美元,近年来均以15%左右速度递增。我国国内市场销售额达8亿美元,其中进口4亿美元。随着人们保

2、健意识增强,中药的用途还从治病向保健、食用和美容等方面扩展,市场潜力非常大。据报导,香港李嘉诚先生将投资上百亿元发展中药业,把中药材原料和成药生产基地建到大陆,在香港设立销售中心,把中成药销往全世界。据调查,我县中药材资源的品种约占全省的72.3%,资源很丰富,钩滕、白术、丹皮、金银花等品种非常道地,种植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种植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发展了杜仲、温郁金、浙贝母、厚朴、金银花、天麻等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是我县农业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好。无论从外部市场环境看,还是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看,发展中药业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一是制订中药业发展

3、规划。开展中药材资源调查,预测市场需求,结合产业基础,研究中药产业发展战略,并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培育中药生产企业。制订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我县有意向发展中药产业的工业大企业发展中药业;引进外地中成药生产企业在我县投资办厂,在山区建立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带动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我县中药产业化。 (2)水资源产业。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资源水量仅为2730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5%。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用水量的增加,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用水量不断上升,将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主要资源之一。据

4、预测,在供水保证率95%的情况下,到xx年温州将缺淡水4.19亿立方米,到2020年将缺淡水12.19亿立方米。我县水资源非常丰富,平均水资源总量34.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3850立方米。水利设施比较完善,已建成大小水库、山塘598座,楠溪江供水工程即将投入建设,西向供水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优质水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优势,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做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科学合理有序综合开发水资源,发展水资源产业。一是研究发展战略。根据生态县建设目标、水资源现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做好我县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研究,并制订开发与保护总体规划。二是加强水体保护。加大

5、对楠溪江源头及各流域水体保护力度,进一步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限制楠溪江上游发展有污染的产业,增加治理投入,减少水体污染。三是合理开发水资源。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科学利用水资源,综合开发水利发电、引水供水、瓶罐装饮用水、水产养殖、旅游观赏等产业,吸引对水源水质有严格要求,并能带动农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到我县投资。 (3)林业资源产业。我县境内山青水秀,溪流纵横,环境优美,林业资源丰富,是一个较有特色的林业大县,发展潜力巨大。充分利用我县物种资源丰富、适林地域辽阔、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交通优越、农村劳动力充足等方面的优势,开发野菜、野果等森林食品;兰花、盆景等花卉;根雕等竹木制品、旅游工艺品及

6、木制出口玩具等产品;石蛙、梅花鹿、七彩山鸡等野生驯养业。进一步提升龙湾潭、四海山森林公园;开发楠溪江源头、五星奇潭森林公园等,建立森林生态休闲旅游网络,开辟森林旅游营销渠道。继续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实现林业产业化。 4、加快发展与农业相关产业 进一步完善农业配套服务业,改善农业结构调整环境。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和范围,提高农业规模经济和效益。 (1)农业生产服务业。进一步健全农技服务机构及网络,建立特色农业专业培训机构、专业信息网站、庄稼医院、畜牧医院、良种母本园、种子种苗基地等;鼓励创办农产品销售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

7、贷款担保机构,健全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服务能力。 (2)旅游观光农业。利用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平台,开发具有山水风情、耕读文化、动植物园、生态水果园、农家乐等功能,能开展采果品尝、体验劳动、旅游观光、农产品现场销售及吃住玩一体化等活动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提升岩头牡丹园、下日川楠溪耕读乐园、楠溪江文化书院的品位,扩大服务功能;引进有实力开发商,适度开发新的富有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实施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化。 (3)生态休闲房产业。利用楠溪江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山水文化、风水文化、耕读文化等特有的居住环境资源优势,在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框架内,结合旧村改

8、造,编制位于岩头、枫林、大箬岩等生活配套比较齐全的集镇辖区内的生态休闲居住区规划,引进有实力有品牌房地产开发商,适度有序开发具有楠溪江古村特色的生态休闲房产业,提高山区乡镇土地资源的附加值,提升山区重点乡镇的城市化品位,转变小农经济陈旧观念,拉动绿色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一)突出一个指导思想 坚持“以资源带产业,以工业促农业,反哺农业,回报农民”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县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县提前实现现代化。 (二)完善五大支撑体系 1、组织领导保障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应切实加强对

9、农业结构调整的领导,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各乡镇、部门特别是农业乡镇、涉农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应成立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将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相关乡镇、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三是完善决策机制。应制订一套科学、完善的决策程序,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开展对我县林业、水资源、生态环境及名特优农产品的调查,为农业结构调整决策提供依据。应邀请相关知名专家组成农业结构调整专家组,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咨询服务。四是建立考评体系。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目标责任制要求,制订农业结构调整绩效考核办法和奖罚机制。建立农业结构调整

10、示范乡镇、示范基地,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2、政策引导推动体系。一是完善规划体系。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乡镇领导、科研院校专家、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建立编制小组,负责编制我县大农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农业发展规划体系。二是健全扶农政策。围绕特色资源保护与开发、主导优势产业提升、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制订一套体系完善、推动有力、富有成效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3、市场信息导向体系。一是健全信息平台。及时收集有关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供需、农业投资、上级扶农政策等方面信息为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拓展发

11、展渠道。利用我县在外开超市能人回家过春节的机会组织联谊活动,并推介我县农业及名特优农产品,通过超市平台销售我县农产品,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一步健全在外经营能人商会组织,加强联系沟通。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经销公司。三是建设交易市场。在乌牛、罗东等地建立乌牛早茶交易市场;在上塘、枫林、岩头等地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交易市场,获得市场信息对称性,降低农业企业和农民交易成本,提高主导农产品市场集散能力。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投入,培育一批集散能力强、知名度高农产品交易市场。 4、自然灾害防御体系。一是提高农民防灾意识。加大对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对典型防灾减灾的案例进行剖析,进

12、一步提高农业企业、农户防灾意识。邀请有关从事防灾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相关人员进行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我县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二是健全灾害预报网络。把国家气象、防疫部门年度预报的台风、洪旱、疫情等灾害预警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发送给农业企业、农户,使他们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工作。有关乡镇、部门干部要及时到农业企业、农户指导防灾工作,最低限度地减少农业损失。三是建立防灾专项预案。要制订重要农业基地及农产品的防灾应急专项预案,根据应急专项预案要求内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模拟演习,进一步提高实施防灾应急能力。 5、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一是完善水利设施。进一步加强瓯江一级支流的楠溪、西溪、

13、菇流、乌牛溪和主要二级支流的小流域治理工作。二是保护基本农田。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科学整合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土地。三是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我县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程度,重点做好瓯江北岸、楠溪江两岸及源头、重点风景区、生态脆弱地段的生态保护。 (三)启动九大扶农工程 1、特色资源开发工程。一是制订资源开发计划。建立由相关部门及有关乡镇组成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特色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由相关部门组成资源联合调查组,对山区资源进行专项调查,摸清资源情况,建立资源数据库。委托有关科研院校,研究我县特色资源开发战略,帮助我们理清开发思路,指导政府科学决策。制订我县农业及相关特色资源产业专项规划

14、,指导我县特色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二是建立资源开发项目库。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选定的优势开发项目编制可行性报告,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从中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进入资源开发项目库。三是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制订专项优惠政策,吸收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来我县投资开发。在媒介上介绍我县特色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区位条件和引资项目,让广大投资者了解永嘉、关心永嘉、投资永嘉。同时邀请有意向投资者召开特色资源开发投资说明会。 2、山区农业帮扶工程。一是选择一批帮扶产业。从资源优势强、产业特色浓、乡镇领导决心大的重点农业乡镇中选择一批基础扎实、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中选择一批带动面广、示范性

15、强的基地和农户,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培育。二是建立一套帮扶机制。建立以挂钩部门扶特色基地,沿江乡镇轮换扶山区乡镇,沿江村居扶山区农业示范村,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扶农业科技项目,工业行业协会、商会帮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业企业帮农业企业、示范户的帮扶体系。重点扶持特色浓、开发潜力大的产业,带动面广、示范性强的基地,观念新、市场意识强、实力厚的龙头企业、示范户。三是出台一个扶农政策。结合全市实施的“139富民攻坚计划”,县委、县政府已经制订一个推动有力的扶农政策。各有关乡镇、部门要制订配套实施方案,重点扶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 3、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制订培训计划。要计划通过5年

16、时间,使种养殖农户和农业企业负责人通过150个课时以上的培训,掌握35门农业实用技术或技能,进一步提高农业企业负责人和农户的整体素质。按照农业企业负责人和农户的文化水平、培训需求,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培训。二是创建培训载体。将已建立的科协农函大、科技局远程教育、农业局农广校等教育培训平台进行整合,在各产业相对比较集聚的乡镇建立技校,对农户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科研院校师资力量,引进浙江省农科院、中医药研究院等单位同我县相关技校开展合作办学。组织相关农户在本县农业示范基地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示范基地成功做法,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三是建立培训基金。建立农民素质培训基金,集成到县委、县府的层面上,结合农民素质培训计划,进行集中统一使用,进一步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率。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