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46722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别》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教学导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教案 作者: 日期:2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1能揣摩表情达意的词句,适度开发课程资源,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2能在朗读中想象并体会古诗悠远飘逸的意境,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文包诗”课文的作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情境。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鹤楼送别,感受到诗人话别的情景,领会到他们的友情,在离别之际李白吟诵了一首千古传诵的

2、古诗。(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自读)(提前板书:黄鹤楼送别 李白 孟浩然)2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来到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再一次走进课文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二、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一)朋友分离,心中不免依恋、伤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心情的词语。(出示自读要求)(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的心情? 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呢?读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再把你找到的词句认真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二)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感情朗读。1是啊,在这相聚的最

3、后时刻,他们谁也不愿提起分别的话题,都把依依惜别之情深藏心底。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出示语句)(板书:依依惜别)(交流看法后,指导朗读)2.然而,不忍别,终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控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出示句子,齐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孟浩然的话语中引用了王勃的一句诗,(出示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说明什么呢?(学生交流)3一个满怀敬仰,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谊深长,从话别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浓浓的友情,一份深深的离情。(板书:把酒话别)下面,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这段对话。(

4、采取多种方法朗读,体会感悟)4.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孟浩然登上了船。人有情,景也通情,只见岸边(出示语句:岸边杨柳依依),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站在李白的身边,感受他的心情,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三、学诗解意,想象意境。满腔离情,万千愁绪,此时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首千古名作一咏而出(出示古诗),学生自读。(板书:吟诗作别)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诗句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读诗句,再回过头去读读课文,你能读出诗的一、二两行对应的是课文哪几自然段吗?诗的三、四两行呢

5、?(配乐朗读古诗)四、围绕送别,拓展延伸1 自古以来,送别是诗人吟诵的主题,而李白更是一个非常重友情的人,除这首送别诗之外,还写了其他几首流传至今的送别诗赠汪伦、送友人、渡荆门送别(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读后交流) 2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们总是在聚散中生活着,聚散两依依,聚亦欢喜,散也美丽 。因而,还有很多古诗也常常描绘到送别的场面,老师在此向同学们推荐几首送别诗(课件出示诗的题目: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朱大入秦芙蓉楼送辛渐 留别王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一下。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选择你积累的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学着课文编一个小故事。我们

6、将举办一个“送别”赛诗会,看谁搜集的古诗多、故事编得精彩!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别依依惜别李白 把酒话别 孟浩然吟诗作别教学设计说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之中,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时,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一、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达到感情上的共鸣。二、强化朗读,升华情感 。学习本文,采用采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三、诗文对照,想象意境。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意。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