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62017高中地理选修六配套文档(20份)鲁教版1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46241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6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20162017高中地理选修六配套文档(20份)鲁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20162017高中地理选修六配套文档(20份)鲁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20162017高中地理选修六配套文档(20份)鲁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20162017高中地理选修六配套文档(20份)鲁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20162017高中地理选修六配套文档(20份)鲁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20162017高中地理选修六配套文档(20份)鲁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20162017高中地理选修六配套文档(20份)鲁教版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选修六配套文档(20份)-鲁教版1 作者: 日期:12 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通常所说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答案D解析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答案D解析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大量财富,人地

2、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类和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又通过消费活动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对人类具有反馈作用。据此回答34题。3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问题,下列问题不属于这一类型的是()A乱占耕地,破坏土地资源B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土地大面积塌陷C城市人口猛增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D有色金属冶炼产生“三废”污染环境4下列事例反映了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是()A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 B长江休渔C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D珠江三角洲赤潮发生答案3.C4.B解析第3题,人类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

3、题主要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这与人类自身生产造成人口剧增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不同。第4题,华北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等生态问题;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珠江三角洲发生赤潮都是因人类不合理地排放过多的废气、废水造成的;实行休渔制度有利于鱼类再生,符合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6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

4、染排放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 B C D答案5.B6.C解析第5题,考查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之后用于产业活动,生产出产品进行消费,最后将废弃物排入环境。第6题,环节E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如果资源利用不合理则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要求。据此完成79题。7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积极发展国家工业C积极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D治理污染8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

5、游 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总量 D改善生态环境9为保护和恢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A B C D答案7.A8.D9.B解析第7题,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口过多引起的,如人口过度膨胀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及生态破坏等。第8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第9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保护和恢复其生态环境应采取三项措施;但不可能不发展经济,因此在进行资源的开采时要注意环境保护。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

6、1012题。10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11下列污染物与图中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12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运动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答案

7、10.B11.D12.C解析第10题,根据所处地区的差异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进行判断即可。第11题,酸雨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释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有关,与建筑工地扬尘无关。第12题,A、B两项属于人为原因,D项与土地荒漠化地区的自然条件不相符。13不能正确反映当代环境问题发展变化趋向的是()A分布范围:区域性全球性B发生规模:小规模大规模C损害程度:宏观损害微观损害D问题类型: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环境问题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但生态破坏不可能变为环境污染。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15题。全家老少齐上阵/更招呼左邻右舍/雪亮的尖锄粗暴挺进/而青草被蹂躏/土地在呻吟/那滴滴汗融进血痕/风

8、干后/卷起飘飘沙粒/那一双双眼却毫不在意。但水源不足,是这地方唯一令人望而生畏的缺陷。地下水位相当的深,因此井就成了无价之宝。玛金罗琳斯一岁的小鹿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山下良田苦不多,耕来山顶做旋螺。山行杂诗14哪段文字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A B C D15文字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 D地面塌陷答案14.A15.B解析第14题,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植被造成的;文字中的“卷起飘飘沙粒”是关键词。第15题,“耕来山顶做旋螺”描述的是陡坡开垦梯田的景观。湿地有“地球之肾”之

9、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类所关注。读下图,回答1617题。16造成图中2004年湿地面积与1950年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长期围垦长期泥沙淤积当地人民有计划地退耕还湖全球变暖,水源枯竭A B C D17图示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是()洪涝灾害多发水土流失加剧野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A B C D答案16.A17.C解析第16题,据图可知,2004年湿地面积与1950年相比大大减小,结合该图为长江流域部分区域,可以确定湿地面积减小应该是长期围垦和长期泥沙淤积的结果。第17题,该地湿地,即湖泊,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面积缩小会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从而导

10、致洪涝灾害加剧;湿地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某些野生生物的栖息地。18天山雪莲既是名贵的药材,也是一种珍贵的植物物种,但近年来天山雪莲已经很难见到。造成天山雪莲濒临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A物种退化B全球变暖导致其生存环境恶化C人类过度采摘,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D人类对其合理利用的结果答案C解析物种的退化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不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大量生物濒危和灭绝;人类对生物资源的正确开发和利用也不会导致生物灭绝;物种濒临灭绝是因为人类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对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读图示宣传画。据此回答第19题。19上述这幅画所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人类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洪水灾害B全球气候变暖引

11、起海平面上升C全球性干旱造成水资源供给不平衡D经济全球化的工业发展使海水污染严重答案B解析图示美国自由女神像被海水淹没,揭示的是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20下列体现新的环境观的活动是()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B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答案C解析超载放牧会造成草场退化;山地丘陵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但不能严禁砍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以上这些都不符合新的环境观。二、综合题21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上面两图,完成下列填空。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

12、A处,则表示_,表示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表示_,表示_。(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答案(1)水土流失毁林开荒土地退化(荒漠化)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解析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

13、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2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多个地区冰川正加速融化。近几年来,这些融化的冰川触发了比以往更为频繁的洪水,给山脚下的居民带来危难。喜马拉雅地区将是受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报告显示该地区将受到持久而不规则的洪水袭击。喜马拉雅山上的部分冰川可能会在21世纪末完全融化,而其他的冰川则会在几个世纪的时间内逐渐消失。(1)材料中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_。(2)导致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该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影响?(3)材料所反映的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4)冰川融化形成融冰洪水,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题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与所形成的自然灾害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1)全球变暖(2)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森林毁坏使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影响: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3)全球性、综合性、累积性(4)自然灾害是自然原因造成的,而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解析材料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