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545737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思考: 1、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2、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二)考纲内容 (三)历年考点 (四)儒学的发展过程 (五)儒学发展的特点 (六)儒学对社会的影响 (七)儒家思想的研究价值,(一)思考:,思想、文字(语言、书法)、语言、文学、艺术、民俗(节气、节日)、古代科技等,儒家思想,2、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1、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返回,(二)考纲内容,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返回,(三)历年考点(中国主流思想),返回,

2、2014年卷一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考察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秦朝与西晋法律的差别说明在西晋的时候,养子视同亲子,同样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说明这一时期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进一步强化。故应选D。,考察周代的中心地区。所谓“雅言”是指古代通行的标准语,这里即指周代的官方语言。

3、周代的统治中心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故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陕西。故应选C,返回,(四)儒学的发展过程 1、儒学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 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 3、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魏晋隋唐) 4、儒学形成新体系理学(宋明时期) 5、儒学的活跃(明清时期) 6、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晚清) 7、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北洋军阀) 8、新文化运动的新道德(1915年),返回,(1)儒学思想的主要观点,1、儒学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2)儒学思想形成的背景,(4)儒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儒学的形成促进了当时思想的繁荣 儒学的办学实践扩大了教育对象 儒学在兼收并蓄中不断得到充实发展,返回,

4、(3)儒法道的治国理念,(1)主要观点 孔子:仁(伦理道德)、以德治民、克己复礼(非礼勿视、听、言、动)、有教无类 孟子: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法、薄税敛、孝悌忠信)、民贵君轻(民本、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性本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后来的仁义礼智) 荀子:仁义、王道(德治)、君舟民水、性本恶(礼法兼施、唯物思想: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

5、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絜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即使)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荀子王霸) “以国齐义,一日而白(使国家统一于道义,一天就能名声显赫 ),汤武是也。汤以亳,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交通能到达的地方 ),莫不从服,无它故焉,以义济矣。是所谓义立而王也。” (荀子王霸),仁有三义,一曰仁者爱人。无论老幼贵贱,凡属人类,皆有可爱之处。爱人之道即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之忠。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为之恕。

6、二曰克己复礼为仁。礼为周礼,尊亲为本。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弟悌乃理想社会之秩序。尊卑贵贱亲疏长幼乃爱人社会之规则。三曰君子之仁。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二十篇。,认识:儒学强调修身、民本、和谐 政治主张:德治、礼制、仁政、伦理道德 原始儒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关于“士”的修身方面的道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而且,从孔子、孟子到荀子,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都是十分具体的、为人处世中践行的规范和原则,而不是一般的抽象的原理。,返回,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7、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道家“无为”政治,即所谓的“帝道”。,返回,(2)儒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动荡、分化、变革) 经济变化 土地由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经济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制经济发展 政治变化 政局动荡(诸侯混战) 君弱臣强(礼崩乐坏) 诸侯变法(富国强兵、变革制度) 阶级关系变化 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士大夫崛起(治国济世),返回,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 (1)董仲舒的思想 (2)汉武帝

8、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的背景 (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的影响 (5)高考真题,独尊儒术(选官用人、儒学垄断教育),返回,(1)董仲舒的思想 关于集权:主张统一(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关于君权:宣扬“君权神授”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学说(天、君、民关系。) 关于伦理: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返回,天人感应学说 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神学术语。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孔子作春秋言灾异述天道,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

9、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董仲舒从解释儒学的经典着手,建立了一整套神学世界观,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董仲舒“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董仲舒继承了公羊传中的灾异说。他应汉武帝之对策云:“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li)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天人

10、感应是董仲舒神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灾异谴告说,认为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天子违背了天意,不行仁义,天就出现灾异,进行谴责。若“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天人同类”说,认为“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这种说法,以气为中介,认为气具有刑德的作用,“阳为德,阴为刑”。同时,人的道德行为也可以引起气的变化而相互感应,说“世治而民和,志(心意)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精气:生命之源)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董仲舒把“天”

11、塑造成至上神,以“天人感应“说来限制无限的君权,同时也给君父的尊位及其统治找到了理论根据。在董仲舒著作中,上述两种说法是相互结合交替发生的。,返回,(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的背景 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 政治:王国威胁、边疆危机、土 地兼并 思想:无为而治,返回,(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的影响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材料二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

12、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董仲舒的学说中,不仅接受和发扬了荀子关于礼法并重、刑德兼用的理论,而且还大量吸收了墨家“兼爱”、“尚同”的理论,,材料三 秦皇不仁,焚书坑儒,圣文埃灭,志士仁人,心惶意恐。及至汉武,董仲舒诸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主张,确定儒学之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为士人必读之经典,始有经学之说。自此而后,儒家所倡,智信仁勇,忠恕孝悌,恭敛敏慧,礼义从善,莫不遵从,为标榜也。创儒正统,德昭千古,历两千年,余韵犹存,遗风未艾。,材料四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3、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材料五 儒学在汉初社会中不是一点也没有起作用。儒学在传授历史文化知识方面,对汉初社会仍然是很有影响的。儒家所推崇的历史文献“六经”的教授和研究,也是得到官方的肯定和重视的。荀子的学说在汉初儒家中影响很深,“六经”中的诗易礼乐等学,都有荀学的传承。同时,荀子作为先秦诸子和儒家各派学说的集大成者,他那广采各家学说之长的学风,对汉初思想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的影响 独尊儒术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但束缚了其它学派思想的自

14、由发展。 君权神授使君主专制取得了合理性的依据。 使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成为选官用人的标准,不利于多样化人才的培养 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纲五常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其强调的纲常秩序虽有利于统治稳定,但体现了人类的不平等。 天人感应说否定了人类主观努力的必要,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返回,高考真题 2015年卷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

15、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高考真题 2015年卷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5分),答案

16、:(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高考真题 2014年卷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 C,答案D,返回,3、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魏晋隋唐) (1)受到挑战的原因 外因:佛教盛行、道教发展 内因:儒学本身的缺陷(重在伦理、缺少思辨) 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