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学生物化学-脂类代谢第三节课.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24MB
约88页
文档ID:115456544
药学生物化学-脂类代谢第三节课._第1页
1/88

1,1,脂肪组织: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CM或VLDL中的FA合成脂肪四、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肝脏:肝内质网合成的TG,组成VLDL入血小肠粘膜: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一)合成部位,2,2,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 CM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二)合成原料,(三)合成基本过程,3,3,甘油一酯途径,小肠黏膜细胞,4,4,甘油二酯途径,肝细胞及脂肪细胞,5,5,3-磷酸甘油主要来自糖代谢肝、肾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可利用游离甘油6,6,五、几种多不饱和脂酸衍生物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PG) 血栓噁烷 (thromboxane, TX) 白三烯 (leukotrienes, LT),7,7,具二十碳的不饱和脂酸,以前列腺酸为基本骨架 具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链,(一)前列腺素、血栓噁烷、白三烯的化学结构及命名,前列腺素(PG),8,8,PG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和双键位置不同,分 9 型:,9,9,根据R1及R2两条侧链中双键数目的多少,PG又分为1、2、3类,在字母的右下角提示。

10,10,11,11,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五碳环为含氧的噁烷代替血栓烷(TX),12,12,分子中有四个双键, 三个共轭双键LTB4),白三烯(LT),13,13,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合成过程:,1.前列腺素及血栓烷的合成,(二)PG、TX、LT的合成,PG:除红细胞外的全身各组织 TX:血小板,花生四烯酸,14,14,2.白三烯的合成,花生四烯酸,,氢过氧化廿碳四烯酸(5-HPETE, 5-hydroperoxy-eicotetraenoic acid),脂过氧化酶 (lipoxygenase),,脱水酶,白三烯(LTA4),LTB4、LTC4、 LTD4及LTE4等,,15,15,PGE2诱发炎症,促局部血管扩张 PGE2、PGA2 使动脉平滑肌舒张而降血压 PGE2、PGI2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平滑肌蠕动 PGF2α使卵巢平滑肌收缩引起排卵,使子宫体收缩加强促分娩1. PG,(三)PG、TX及LT的生理功能,16,16,2. TX,PGF2、TXA2 强烈促血小板聚集,并使血管收缩促血栓形成,PGI2 、PGI3对抗它们的作用 TXA3促血小板聚集,较TXA2弱得多17,17,3. LT,LTC4、LTD4及LTE4被证实是过敏反应的慢反应物质。

LTD4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LTB4还可调节白细胞的游走及趋化等功能,促进炎症及过敏反应的发展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基本生理功能,,The contents of TAG and cholesterol in some foods (for 100g food),20,20,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Metabolism of Phospholipid,21,21,磷脂的结构和功能 甘油磷脂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鞘磷脂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本节主要内容:,22,22,定义:含磷酸的脂类称磷酯甘油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酯(体内含量最多) 鞘磷脂: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X指与磷酸羟基相连的取代基,包括胆碱、水、乙醇胺、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一、含磷酸的脂类被称为磷脂,分类:,23,23,甘油磷脂与鞘磷脂的分子组成,24,24,(一)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统称为甘油磷脂,组成:甘油、脂酸、磷脂、含氮化合物,结构:,功能:含一个极性头、两条疏水尾,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X = 胆碱、水、乙醇胺、 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25,25,磷脂双分子层的形成,细胞膜结构,,,27,27,机体内几类重要的甘油磷脂,28,28,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 inositol),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 serine),29,29,心磷脂 (cardiolipin),30,30,(二)由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酯,鞘氨醇的氨基通过酰胺键与1分子长链脂酸相连形成神经酰胺(ceramide),为鞘脂的母体结构。

31,31,鞘脂(sphingolipids) 含鞘氨醇(sphingosine)或二氢鞘氨醇的脂类32,32,X=磷脂胆碱 、磷脂乙醇胺、单糖或寡糖,按取代基X的不同,鞘脂分为:鞘糖酯、鞘磷脂,33,33,(四)神经鞘磷脂和卵磷脂在神经髓鞘中含量较高,二、磷脂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一)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卵磷脂存在于细胞膜中 心磷脂是线粒体膜的主要脂质,(二)磷脂酰肌醇是第二信使的前体,(三)缩醛磷脂存在于脑和心肌组织中,34,34,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及辅因子,三、磷脂甘油的合成与降解,(一)甘油磷脂的合成,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脂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ATP、CTP,35,35,,,,36,36,,,37,37,3. 合成基本过程,(1)甘油二酯合成途径,38,38,(2)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39,39,磷脂酰胆碱由磷脂酰乙醇胺从S-腺苷甲硫氨酸获得甲基生成 磷脂酰丝氨酸由磷脂酰乙醇胺羧化或其乙醇胺与丝氨酸交换生成甘油磷脂合成还有其他方式,如:,40,40,甘油磷脂的合成在内质网膜外侧面进行最近发现,在胞液中存在一类能促进磷脂在细胞内膜之间进行交换的蛋白质,称磷脂交换蛋白(phospholipid exchange proteins),分子量在16,000~30,000之间,等电点大多在pH5.0左右。

41,41,二软脂酰胆碱,R1、R2为软脂酸,,,X为胆碱,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42,42,,磷脂酶 (phospholipase , PLA),(二)甘油磷脂的降解,43,43,四、鞘磷酯的代谢,(一) 鞘氨醇的合成,,合成原料,合成部位,全身各细胞内质网,脑组织最活跃软脂酰CoA、丝氨酸、磷酸吡哆醛NADPH+H+及FADH2,44,44,合成过程,,,45,45,(二)神经鞘磷脂的合成,,46,46,脑、肝、肾、脾等细胞溶酶体中的 神经鞘磷脂酶 (属于PLC类),磷脂胆碱,N-脂酰鞘氨醇,,神经鞘磷脂,(三)神经鞘磷脂的降解,47,47,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 Metabolism of Cholesterol,48,48,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和生理功能 胆固醇的合成 合成部位 合成原料 合成过程 合成调节 胆固醇的转化,本节主要内容:,49,49,胆固醇(cholesterol)结构:,固醇共同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概述,50,50,动物胆固醇(27碳),51,51,植物(29碳),酵母(28碳),52,52,胆固醇在体内含量及分布:,含量: 约140克,分布: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 大约 ¼ 分布在脑、神经组织;肝、肾、肠等内脏、皮肤、脂肪组织中也较多;肌肉组织含量较低;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量较高。

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53,53,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对控制生物膜的流动性有重要作用;,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54,54,一、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为乙酰CoA和NADPH,组织定位: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以肝、小肠为主 细胞定位:胞液、光面内质网,(一)合成部位,55,55,1分子胆固醇,,18乙酰CoA + 36ATP + 16(NADPH+H+),葡萄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乙酰CoA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二)合成原料,(三)合成基本过程,56,56,甲羟戊酸的合成,,57,57,鲨烯的合成,胆固醇的合成,58,58,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酶的活性具有昼夜节律性 (午夜最高,中午最低) 可被磷酸化而失活,脱磷酸可恢复活性 受胆固醇的反馈抑制作用 胰岛素、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合成,(四)胆固醇合成受多种因素调节,59,59,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 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它主要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合成。

饥饿与饱食,胆固醇,60,60,胰岛素及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合成,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 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则能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因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甲状腺素还促进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酸激素,61,61,二、转化成胆汁酸及类固醇激素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胆固醇的母核——环戊烷多氢菲在体内不能被降解,但侧链可被氧化、还原或降解,实现胆固醇的转化一)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在在肝细胞中转化成胆汁酸(bile acid),随胆汁经胆管排入十二指肠,是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62,62,(二)胆固醇可转化为类固醇激素,(三)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3的前体,7-脱氢胆固醇,63,63,第六节,Metabolism of Lipoprotein,血浆脂蛋白代谢,64,64,血脂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特点及结构 载脂蛋白的定义、种类、功能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本节主要内容:,65,65,一、血脂是血浆所含脂类的统称,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定义:,来源:,66,66,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

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67,67,电泳法,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形式而运输二、不同血浆脂蛋白其组成、结构均不同,(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68,68,超速离心法:CM、VLDL、LDL、HDL,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 CM),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69,69,(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70,70,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 指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apo A: AⅠ、AⅡ、AⅣ 、AV apo B: B100、B48 apo C: CⅠ、CⅡ、CⅢ、CⅣ apo D apo E,(三)载脂蛋白,定义:,种类(20多种),71,71,③ 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AⅠ激活LCAT (卵磷酯胆固醇脂转移酶) CⅡ激活LPL (脂蛋白脂肪酶) AⅣ辅助激活LPL CⅢ抑制LPL AⅡ激活HL (肝脂肪酶),② 载脂蛋白可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AⅠ识别HDL受体 B100,E 识别LDL受体,① 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功能:,72,72,疏水性较强的TG及胆固醇酯位于内核。

具极性及非极性基团的载脂蛋白、磷脂、游离胆固醇,以单分子层借其非极性疏水基团与内部疏水链相联系,极性基团朝外四)脂蛋白的结构,73,73,来源:,三、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 但代谢和功能各异,(一)乳糜微粒(外源),74,74,代谢:,75,75,运输外源性TG及胆固醇酯存在于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使CM中的TG、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FA及溶血磷脂等LPL(脂蛋白脂肪酶),CM的生理功能:,76,76,来源:,+ apo B100、E,代谢:,VLDL,VLDL 残粒,LDL,LPL,LPL、HL,LPL——脂蛋白脂肪酶 HL—— 肝脂肪酶,,,,,FFA,外周组织,FFA,肝细胞合成的TG 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肝脏为主,小肠可合成少量二)极低密度脂蛋白(内源),77,77,VLDL的生理功能:运输内源性TG。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