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545487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第一篇: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第二篇: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第三篇:20XX年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第四篇:20XX年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第五篇:20XX年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更多相关范文 *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地区教育局和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实现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校本化,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生命活力,营造了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工作中,校本培训工作开展扎实: 1、师德培训

2、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三爱”教育为主线,教师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了教师自身修养,塑造了良好的教师形象。提高了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2、现代教育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了教育理论,结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对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问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搜集、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

3、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 方法和手段。 3、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科学运用教学评价的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等培训。特别是对三年内的新教师,加大了培训的力度。 4、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逐步树立了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了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以逐步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5、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教师普遍掌握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主要是办公软件、课件制作方面的相

4、关内容。 6、青年教师的专项培训 通过比赛、听课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马晓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师是课程实验和推广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和参与者,因此,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关键环节。本学年,为确保课改实验的有效开展,落实好课改的精神,我校以校本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一系列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切实为教学教育提供理论支持。现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自训自练 当前,我校的教师校本培训目的为了让全体教师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和目标,明确基础教

5、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实施课改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掌握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力争使一批教师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教师。 一是针对我校的教师实际,我们分别制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年度计划、教师则根据个人所需,制定了以课程学习为重点的自训自练计划。 二是学校班子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学校领导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 三是根据不同年龄、学历、水平、学科教师的自身

6、需求,对全年的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并加强组织指导,把培训工作各项措施落在实处。极大地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避免了在继续教育中“一刀切”的现象,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形式多样,求实创新 实施课改以来,我们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调动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坚持用课程理念统领培训全过程,用课程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贯穿培训过程,倡导参与式、交互式、探究式、交流式等各种互动培训方式。二是实行分科、分期、滚动进行的集中培训方式和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主要方式有:专题讲座,参加各级课程培训的人员做专题讲

7、座,并对接受培训人员提出的问题给予对话式的解答和指导;研讨交流,以参与式研讨为主要形式,集中或分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在体验、互动中切实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三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中学习、案例分析、交流探究、互相听评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一)理论学习,夯实基础 1、师德方面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和中小学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的培训,结合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通过各种形式的师

8、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2、新理念方面的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要结合本人的教学情况选修新课程培训的有关专题进行自学。同时学校方面也要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我校的教育专题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我们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实践活动。分学科开设一些教学理论讲座,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还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更是充满全新的气象,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都做

9、到“四有三保证”:有主题、有目标、有主讲人、有记录;保证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落实。通过“备课说课讲课反思评课”五位一体的教研模式,为教师营造了一个研究学习的氛围和环境。不仅使广大教师教研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师是课程实验和推广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和参与者,因此,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关键环节。本学年,为确保课改实验的有效开展,落实好课改的精神,我校以校本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一系列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切实为教学教育提供理论支持。现总结如下: 一

10、、目标明确、自训自练 当前,我校的教师校本培训目的为了让全体教师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和目标,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实施课改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掌握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力争使一批教师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教师。 一是针对我校的教师实际,我们分别制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年度计划、教师则根据个人所需,制定了以课程学习为重点的自训自练计划。 二是学校班子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学校领导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

11、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 三是根据不同年龄、学历、水平、学科教师的自身需求,对全年的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并加强组织指导,把培训工作各项措施落在实处。极大地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避免了在继续教育中“一刀切”的现象,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形式多样,求实创新 实施课改以来,我们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调动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坚持用课程理念统领培训全过程,用课程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贯穿培训过程,倡导参与式、交互式、探究式、交流式等各种互动培训方式。二是实行分

12、科、分期、滚动进行的集中培训方式和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主要方式有:专题讲座,参加各级课程培训的人员做专题讲座,并对接受培训人员提出的问题给予对话式的解答和指导;研讨交流,以参与式研讨为主要形式,集中或分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在体验、互动中切实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三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中学习、案例分析、交流探究、互相听评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一)理论学习,夯实基础 1、师德方面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和中小学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的培训,结合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对教师进行政治思

13、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通过各种形式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2、新理念方面的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要结合本人的教学情况选修新课程培训的有关专题进行自学。同时学校方面也要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从做课和评课说开去、李元昌“主题教研”有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影响教学质量的几方面因素、课标与考试命题、教育教学思潮的更迭、关于考试类型和成绩分析的几个问题的学习和对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问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搜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

14、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习时间为每周一学三学时,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举办教育、教研理论专题讲座。为促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在校本培训中,我校除对自学进行督促、检查考评外,还积极举办各类专题教育理论讲座和组织教师参加市、镇级(官地镇中)专题讲座并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学校也多次组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有关专著,观看新课程课堂教学录象。我们重视抓好有实验课题年级教师的课程培训工作,以点带面,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培训,使我校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及时进行了吸取和消化,不仅更新了教育观念,形成了新的

15、人才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等,同时促进了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我校的教育专题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我们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实践活动。如承担州、市组织的新课标课堂教学比赛、研讨或观摩课、分学科开设一些教学理论讲座,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还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更是充满是新的气象,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都做到“四有三保证”:有主题、有目标、有主讲人、有记录;保证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落实。通过“备课说课讲课反思评课”五位一体的教研模式,为教师营造了一个研究学习的氛围和环境。不仅使广大教师教研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研训结合,促进发展 1、开展活动,激活教师学习与实践内驱力。 为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实践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使教师真正把学得的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教育行动。我校采取了“以教研驱动自训”的策略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具体做法是: (1)开展教学“三个一”这一群众性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成长。学期来,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