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2、4单元测试(标准答案附后)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43876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2、4单元测试(标准答案附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2、4单元测试(标准答案附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2、4单元测试(标准答案附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2、4单元测试(标准答案附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2、4单元测试(标准答案附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2、4单元测试(标准答案附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2、4单元测试(标准答案附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丰中学高二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四单元) 命题:桑志刚 审题:徐越冰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第一卷 选择题(26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A、脂肪(zhi ) 鼙鼓(pi ) 太监(jian ) 贿赂(luo ) 三闾大夫(lu )B、江皋(gao ) 珍馐(xiu ) 柏树(bai ) 吐哺(pu ) 潜移默化(qian )C、肯綮(qing) 中听(zhong) 麾下(hui) 刈割(yi) 怵目惊心(chu )D、溃围( kui) 辟易(pi ) 弦歌(xian ) 妃嫔(pin ) 妍媸毕露(yan )2下列句

2、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A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B“我爸李刚”的宣言里,何尝不是充斥着令人浮想联篇的意味?“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这话太值得权力监管部门玩味了。 C郑宇例举实例,借以说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在弘扬中华传统价值观点,“不能用西方的挈约取代谦让,用自我取代宽容,用经济理性取代爱的回报。”D蜀相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偭怀到泪流满巾,顿挫豪迈。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A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些资料越编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

3、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B巴南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巴南人们甚至把“阳春白雪”山歌唱到了央视大舞台。C记者坦言:“内地政府越来越透明,很多场合下,官员应对记者游刃有余,挥洒自如。”D从小山回家开始,那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对未来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在我看来,贾樟柯更像一个时代的摄影师,每次都精心地选择视角,拍出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局部。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B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 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鲍照是魏晋南北

4、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B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养生主”,即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C杜牧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李贺并称为“小李杜”。他的阿房宫赋体物写志,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D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

5、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6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在这一选段中,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其中有多处照应本选段之前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这就进一步深化和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B诗人用“揽衣推枕起徘徊”这一系列的动作,来烘托出杨贵妃乍一听到玄宗使者到来时的那种惊讶、激动的心情。 C选段中“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遥相呼应,直接体现了诗人对李、杨二人耽于享乐直至自尝苦果的强烈讽刺和批评。 D“梨花一枝春带雨”一句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了杨贵妃在痛苦委屈、幽怨

6、难抑、悲喜焦急之下泪流满面的凄美形象。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7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本选段是描写湘君在等湘夫人的情形下痴心一片、辛勤劳作为她精心建造新房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挚诚向往。 B选段中详细地描写了新房、新床和新庭院的布置情况,可以说是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由此充分烘托出了湘君的一片赤诚。 C新房之中充满了芳椒、兰桂、辛夷、薜荔等香草,这既是对新房的点缀和装

7、饰,又寄托了湘君自觉追求高洁的品性和修养的要求。 D屈原诗歌中的香草意象和个中所寄寓的情感被之后的万千文人继承和发扬,比如柳宗元就曾写过“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名句。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8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令人感悟。 B三、四句是说人生的命运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表面上,这是让人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辛酸与愤慨。 C五、六句是说喝点酒来宽

8、慰自己,再也不去歌唱行路难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D七、八句是说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言又止,不再多说什么。结尾两句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9、。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9下面对上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应该翻译为“骨节间的空隙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是有余地的”。其中,“乎”是形容词尾;“其”是代词,代上文的“间”。B庖丁这段对文惠君的答话层次分明,先总括一笔“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然后分述原因和过程,最后又以文惠君的话作结,环环相扣,十分紧凑。C庖丁解牛有三个境界:始之解牛,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解牛,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依乎天理”,能“以神遇而不以自视”

10、,至于“游刃有余”之境。D本段文字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善于通过神态、动作和直接的心理描写刻画形象。如写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古文阅读 与元九书(节选)白居易(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

11、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

12、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元九,即元稹,字微之。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合为时而著 合:应当,应该。B小穷则以诗相勉 穷:失意,不得志。C己尚病,况他人乎 病:生病。D知吾罪吾,率以

13、诗也 罪:怪罪,谴责文章。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歌诗合为事而作 视为止,行为迟 B欲稍稍进闻于上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C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D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 以无厚入有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对时事与治道多所关注而有所体会,白居易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诗文创作的基本看法。B白居易为实践他的诗歌理论而创作的诗歌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喜爱,未能发挥效用,却已受打压、毁谤,他觉得真正理解和喜爱他的这些诗歌的人只有元稹。C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了创作与社会政

14、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定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D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长恨歌就属于这类作品,不但白居易自己很重视这首诗,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1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B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C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D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第二卷 语言表达(94分)14把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岂图志未就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