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ICH.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43875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组化ICH.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免疫组化ICH.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免疫组化ICH.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免疫组化ICH.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免疫组化ICH.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组化ICH.》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组化ICH.(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组织化学及其应用,概 述 1免疫组织化学概念,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又称免疫细胞化学,其主要原理是用荧光素、酶、胶体金等标记的抗体检测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经过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之后,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手段,凡是能作抗原、半抗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核酸、酶、激素、磷脂、多糖、受体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内将其检出和对其进行研究。,2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免疫组织化学的工作原理 抗体与其抗原特异性结合 通过化学反应使特异性抗体标记上显示剂,如酶,金

2、属离子、同位素等,显示一定的信号(如:颜色) 借助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其颜色或电子密度等变化,从而确定抗原在组织、细胞内的定位和含量。,2.2 免疫组织化学的全过程包括:, 抗原提取和纯化 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 抗体效价检测和抗体纯化 标记抗体 细胞和组织切片标本的制备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反应和显色 观察和记录结果,抗体(antibody)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纯化的抗原直接免疫动物(大多数为兔) 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混合物。 特异性不如单克隆抗体好,有时会造成一定的交叉反应,但灵敏度高于后者。 能广泛用于石蜡包埋组织切

3、片。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单克隆抗体是由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分泌的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大多数为小鼠Ig。其优点为特异性强、抗体产量高。但灵敏度逊于多抗。 单克隆抗体只针对抗原分子的某一个抗原决定簇(这一抗原决定簇可以是抗原分子上的无关抗原决定簇)。 在免疫组织化学中广泛用于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常用标记物 1酶 为最常用的标记物。作为标记的酶应具有以下条件:底物是特异性的,且易于显示;酶反应产物稳定,不易扩散;容易获得纯酶分子且较稳定;酶标记抗体后,不影响两者的活性;被检组织中不应存在内源性相同的酶或其底物。常用的标记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

4、酸酶(AKP)、葡萄糖氧化酶(GOD)等。 2荧光素 指在高能量光波的激发下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常用的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TRITC)、PE等。 3生物素 与卵白素的亲和力明显高于抗原抗体的结合力。 4金属标记物 如铁蛋白和胶体金。多用于免疫电镜。,2.3 免疫组织化学组织细胞处理 切片前的准备工作,(1)载玻片的清洁: 市售载玻片需经清洁液泡24h,流水冲洗,系列乙醇浸泡,凉干涂胶,如需开展原位杂交,还需将玻片240烤2 h。 (2)切片粘合剂的种类 多聚赖氨酸(分子量300KD):0.5%浓度。 APES试剂(3-氨基、丙基三氧基硅烷): 干净载玻片丙酮5mi

5、n APES(1ml+ 50ml丙酮):用镊子夹住浸入APES试剂13次纯丙酮洗二次干燥玻片用铝箔包好,室温或4保存备用。,石蜡组织切片中抗原性的修复: A、化学方法: 胰蛋白酶(0.050.1% ,含0.1%CaCl2) 蛋白酶K B、物理方法 单纯加热法: 高压加热法: 微波方法: 柠檬酸盐缓冲液,2.4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A、一步法 B、二步法 C、三步法 D、多步法,一、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染料作为标记物,最常用的荧光素是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将FITC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和组织切片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I

6、TC呈现黄绿色荧光,代表所鉴定抗原的定位。FITC为黄褐色粉末或结晶,最大吸收波长为490nm,最大发射波长为520nm。 免疫荧光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二步法)。,二、免疫酶法,用酶标记抗体,在组织切片上进行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后,用组织化学方法使标记的酶催化相应的底物,生成有色产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可间接地对抗原物质进行定位。标记抗体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标记物更常用。,常用的免疫酶(染色)方法,免疫酶标法,PAP法主要染色原理 : 用第二抗体作“桥梁”,既与第一抗体结合,再与PAP复合物联接,最后用底物显色剂显色。,非酶标法:PAP法,抗原与抗体分子的

7、结合,不受两者数量比例的限制,但如需要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则抗原与抗体的量需保持一定比例。 在抗原或抗体过量的条件下,不能聚合成大颗粒,因此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BIG BEE现象),亲和免疫组化 葡萄球菌蛋白A(SPA法):用SPA代替桥抗体 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 (Avidin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ABC) ABC法是利用卵白素与生物素特有的高度亲和力这一生物学性质,先将生物素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形成生物素化HRP,然后与卵白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ABC复合物。用生物素化二抗与第一抗体结合,再与ABC复合物联结形成抗原抗体生物素

8、化二抗ABC。最后用底物显色剂显色。, 用链霉菌亲和素代替ABC复合物中的卵白素,则为: 法:(StreptAvidin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将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先连结起来,则称: 法:labelled StreptAvidin-Biotin 用链霉亲和素连结辣根过氧化物酶,则为: 法:(StreptAvidin Peroxidase conjugataed method) 若用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霉亲和素则称法。 若分别用碱性磷酸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则称法 特点: 敏感性高,(比高倍); 背景淡,链霉亲和素更好; 方法较简便,时间较短; 应用范围广

9、,也可用于原位杂交和免疫电镜。,步骤: (1)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后; (2) PBS浸洗,5min3次; (3) 3%过氧化氢溶液,10min;(去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4) PBS浸洗,5min3次; (5) 滴加10%正常非免疫动物血清(与二抗同源)10min(封闭); (6) 倾去血清,不洗!加第一抗体,37,30-60min; (7) PBS浸洗,5min3次; (8) 加生物素化二抗,4560min; (9) PBS浸洗,5min3次; (10) 加ABC复合物,4560min; 或 (10)每张切片加1滴或50l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溶液,10min; (11) PBS浸

10、洗,5min3次; (12) 新鲜配制的DAB-H2O2溶液,310min; (13) 自来水冲洗,复染,中性树胶封固。,显示剂的合理使用 目前最常用的显示剂 用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系统 DAB: 3.3-diaminobenizidine(3、3-二氨基联苯胺盐酸盐) AEC: 3-amino-9-ethlylcarbazde( 3-氨基-9-乙基卡吧唑) 用于碱性磷酸酶(AP)系统 BCIP(5-溴-4-氯-3-吲哚基磷酸)NBT(硝基四氮唑蓝) AP-Red和Fast-Blue ( 萘酚AS-BI磷酸盐快红或快蓝) AEC溶于酒精,所以封片时不能用中性树胶,以免退色,而只能用甘油明

11、胶或市售的AEC封片剂。,其它: 免疫金银法 放射免疫自显影法 葡聚糖聚合物技术 EPOS(enhanced polymer one-step stain)法:一步法 EnVision法或ELPS法 (enhanced lablled polymer system):二步法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信号的原位放大 (catalyzed signal amplification,CSA),三、免疫组织化学的质量控制及 注意事项 1. Ab的保存和配制 保存性分装 即用型 配制,2正确的设计和结果判断 对照原则: 替代对照要注意相同的原则;阳性结果阴性对照,阴性结果阳性对照;染色清晰,定位准确。 阳性对照

12、: 阴性对照: 自身对照:,正确设计对照方法,阴性对照: ()空白对照:用置换第一抗体; ()血清替代对照:用同种动物正常血清代替第一抗体; ()同型抗体对照:用未免疫同种动物的Ig代替第一抗体 (4)抑制对照:用未标记的抗体先和相应的抗原结合; (5)吸收对照:用纯化的抗原对抗体先行吸收; 阳性对照:用已知或已被实验证明为阳性的组织; 自身对照:利用组织切片内的各种不同的组织成分作对照。 在病理科的日常诊断工作中,只要有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即可。,出现假阳性的几种原因 1、酶-底物反应时间过长; 2、切片洗涤不充分,或在孵育中切片干燥; 3、抗体的交叉反应:抗体特异性不够,或本身含有与人体组织

13、发生交叉反应的成分; 4、非特异性反应:边缘现象、皱折和刀痕、出血和坏死等; 5、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干扰:红细胞、炎细胞、退变坏死细胞和某些腺上皮分泌物,以及某些富含过氧化物酶的组织,如脑、肝等;,出现假阴性的几种原因 1、抗体和检则试剂盒配对是否合理。如单克隆抗体(多为鼠),其检测试剂盒应该用鼠的试剂盒,多克隆抗体(多为兔)应该用兔的试剂盒。 2、抗体的浓度太低或久置失效。 3、孵育的时间太短。 4、固定和温度:组织固定不当或固定时间过长,温度偏高。 5、染色步骤是否正确,如 DAB或H2O2的浓度不当及失效。 6、染色过程中切片过分干燥。 7、需要抗原处理而没有处理。,出现背景着色的几种原因

14、 1、内源性过氧化酶没有完全阻断。 2、正常动物血清使用不合理,如第二抗体为羊抗鼠IgG,应该用羊的正常血清。 3、脱蜡不够彻底。 4、组织粘贴剂使用不当或太浓。 5、PBS冲洗不够。 6、抗体稀释不合理,浓度太高。 7、底物显以时间太长。,免疫组化的结果判断,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判断应非常严谨,阳性细胞的染色分布有三种类型:胞浆型、细胞核型和细胞膜表面型。阳性细胞显色深浅可反映出抗原的浓度,并以此作为定性、定量和定位的依据。 阳性细胞的染色常定位于细胞,并与阴性细胞间有明显间隔,而非特异性染色常不限于单个细胞,而是累及一片细胞,两者可有显著区别。,结果判断标准 必须掌握的一些原则: 阳性细胞定位是否正确? 明确阳性分布:胞膜、胞浆还是胞核阳性 间质清晰,无背景着色。 阳性细胞要在5%以上,才能定为阳性。 参考评价: 50% + +,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的表达,EJ细胞PCNA表达,EJ细胞CDK6表达,GFAP阳性神经胶质细胞,体外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GFAP阳性,培养的成纤维细胞 微管呈绿色 核呈蓝色,海马细胞 微管蛋白 绿色(胞体、树突) 轴突终末蛋白 棕色(突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