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附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43803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附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附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附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附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附练习题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3、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

4、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问题。(4分)过故人

5、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于田家。绿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 试用自己的话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5、(1)(这首诗写诗人进村时所见到的景色。)绿树在村边环绕,青山在墙(村)外隐约横(歪)斜,一派山野村舍景象,如诗如画,恬淡宜人。景中充溢着诗人的激动和喜悦之情。(2)这首诗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故乡滋味凸 凹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于

6、是我回了一趟老家。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的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住几天吗?”母亲问。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我一

7、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晚上,母亲问我:“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的我,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

8、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日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

9、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踅(xu)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

10、下来。 (摘自读者2011年第1期,有改动)15结合文章分析第段中“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 16如果去掉第段画线句子中 “意外的”、“潮潮的”两个词好不好?为什么?(2分) 17第段中“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这句话运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1分)言外之意: (1分)18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分) 19第段中的“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感觉” 为何大不一样?流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 20仿照第段画线句子,另写一句话。(2分) 答案:15承上启下(过渡)(1分),承接

11、上文所产生的强烈思乡之情,开启下文回故乡 的情景。(1分) 16不好。(1分)因为这两个词起修饰作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因“我”偶尔回家而产生的惊讶、激动和喜悦之情。如果去掉,就没有这一表达效果。(1分) 17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1分) 言外之意: “我”想和母亲同炕,多陪年迈的母亲,更想重新体验温暖的母爱。(1分) 18排比。(1分) 作用:结构整齐,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更能把作者听了母亲的话后内心“酸楚”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1分) 19因为故乡的“路依旧、山依旧”,而“我”却已是40多岁的人了,母亲更是白发染霜雪,因此,我感觉“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2分)流露出作者当时内心的失落(落寞、哀怨、叹惋)。(1分) 20答案示例:长江,就像巨蟒的身躯,虽蜿蜒,却既柔和又灵动。赌博(网络游戏),就像有害的毒品,虽刺激却伤身又损财。(2分,只要运用比喻的手法、句式基本相同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