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作业及答案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543658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生物作业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生物作业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生物作业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生物作业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生物作业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生物作业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作业及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1、1)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以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为对象。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地理及地史分布和演化发展规律。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阐明生物界的发展史,充实和提高生物进化理论。解决地层时代的划分和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2)地史学:是研究地壳发展历史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发展史,沉积作用(及古地理变迁)发展史,地壳构造发展史等方面。2、研究古生物的意义?(一)地史学意义1)再造地史时期中的古地理,古气候,恢复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再造古地理,古气候:依据不同的生物相代表不同的生活环境2)探讨各地质时期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及演变规律,揭

2、示有关沉积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建立地质年代系统,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二)生物学意义1)生物层序律 2)植物界演化 3)动物界演化第一篇 古生物学第一章 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遗体是保存的生物体本身部分,遗迹则是被保存下来的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2、1)化石的形成条件:a.硬体部分 b.迅速掩藏、密封冷冻或干燥 c.石化作用。2)化石的保存类型:a实体化石 b模铸化石 c遗迹化石3、石化作用的类型:1)矿物填充作用2)置换作用3)升溜作用(碳化作用)4、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5、指相化石:分布范围广,原地埋藏,适应性

3、狭窄,并且能够反映某种气候特征的化石。第三章 古脊椎动物1、简述脊椎动物的演化史?脊椎动物由无颌纲开始进化到鱼纲,其中盾皮鱼亚纲,为现代鱼的祖先,已经灭绝,硬骨鱼中总鳍鱼发展成为古老的两栖类;接着发展到两栖纲,其中鱼石螈是最古老的两栖类化石;两栖动物进化出羊膜卵向陆地发展,进化成爬行纲;爬行纲的一个旁支进化成了鸟类,最早的鸟类出现在晚侏罗世,即始祖鸟;爬行纲的另一个分支发展成为哺乳纲,其中人类是最高等的哺乳动物。第四章 古植物1、1)叠层石定义:具有叠状层类的藻类沉积结构物。叠层石不仅包括在藻本身,还包括其生命活动痕迹所形成的综合产物。2)叠层石意义:研究叠层石对恢复古地理环境及划分对比地层(

4、前寒武系)等有很大意义。第六章 遗迹化石1、遗迹化石定义:遗迹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地史时期生物活动的痕迹并包括他们留下的遗物,不同于遗体化石,也不同于沉积构造(如波痕、干裂、雨痕和象形印模等)。2、针管形迹相:在海滩和海坪等边缘环境中,各种底栖生物挖掘各种垂直的深浅穴,这些潜穴称为“针管形”迹相3、克鲁斯迹相:在海滩和海坪等边缘环境中,各种底栖生物挖掘各种垂直的深浅穴,这些潜穴称为“针管形”迹相;在潮下带的浅海环境中,潜穴不仅没有边缘环境那样深,而且一般总是倾斜或接近水平的,以此作为“摄食坑”。此外,浅海环境的另一些特征是具有各种特殊生物的栖息痕迹,上述两种浅海环境的生物遗迹构造被称为“克鲁斯

5、”迹相。4、似砂蚕迹相:在极其稳定的深海环境中,生物不再需要保护型的潜穴了,而是移动的摄食,因此产生了弯曲状,网状,螺旋状的爬痕,这类遗迹化石称为“似沙蚕”迹相。第二篇 历史地质学第一章地层的划分对比及地质年代学1、地层定义?(P96)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2、简述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中的生物地层学方法(P97)生物地层学方法又称古生物学方法,建立在生物进化的基础上。一般说来,愈古老的的地层中生物化石愈原始,愈低级;愈新的地层,其生物化石便愈先进,愈高级。生物进化是不可逆的,任何一种生物在地球的生命发展过程中只出现一次,不会重复出现,这是生物地层

6、学方法能够准确的划分,对比地层时代的理论依据。具体方法:2.1标准化石法根据标准化石来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标准化石的要求:a.在底层的垂直方向上分布短b.应有广泛的水平分布,最理想的是全球性的分布2.2生物群(生物组合)分析a.生物界发展的阶段性(绪论:发展特性:方向性、不可逆性、阶段性)有的生物适应性强;另一些生物是适应狭隘环境的种;第三类生物当环境巨大改变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异个体。b.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绝对地质年代只能用同位素法)3、简述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中的岩石地层学方法(P101)3.1岩性法3.2标志层法:在地层剖面中,某些成层不厚、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全球都有此特征)和

7、容易识别的岩层,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平行不整合(假整合)3.3沉积旋廻法:沉积旋回是指一套岩石按着一定得生成顺序在剖面中左右规律的重负,沉积物从粗到细,再由细到粗,构成一完整的沉积旋回(超覆:地壳上升,海浸,粗到细;退覆:地壳下降,海退,细到粗图一风化面 整合 地壳上升 地壳下降 地壳的垂直运动图二 角度不整合:包括地壳水平(主要)和垂直运动(次要)4、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有哪些?生物地层学方法,岩石地层学方法,构造运动,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古地磁学方法5、沉积旋回、标准化石、标志层5.1沉积旋回(P101):一套岩石按照一定的生成顺序在剖面中做有规律的重复,是地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表现(1.磁

8、场变化与构造旋回、岩浆旋回、沉积旋回?加里东运动结束了早古生代(寒武纪、O、S)的地质历史2.构造岩浆旋回法是前寒武系时代划分和对比的重要依据3.新生代构造旋回:喜马拉雅)5.2标准化石(P97):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它们在该地层之上,下岩层中基本没有,这些化石就叫做标准化石。标准化石在地层的垂直方向分布短,有广泛的水平分布,最理想的是全球性分布。便于远距离的甚至世界性的地层对比。5.3标志层(P101):在地层剖面中,某些成层不厚,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和容易识别的岩层,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被称为标志层。答疑扩展:1.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以几类生物或某类生物的几个属种

9、的特殊自然组合为特征),沿限带(以几个化石种的总组合中突出的任一成员出现的总延续时限为标志),顶峰带(以某类化石的富集为特征,既不考虑共生组合,也不考虑延续时限)6、记住P107页表。(重点中的重点)第二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1、什么是相、相变?1)相(P109):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的特征总和。相的概念中包含了沉积环境和物质记录两个方面。2)相变(P109):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的特征总和叫做相,包含了沉积环境和物质记录两个方面。相在空间上的变化叫做相变。2、地史上三次大的冰期?震旦纪(Z),石炭纪(C),第四纪(Q)3、简述湖泊相,三角洲相,浅海相生油层、盖层、储

10、油层(图)(用图解答):3.11. 水上平原沉积2. 水下平原沉积3. 前缘斜坡沉积4. 前三角洲沉积 盖层 生油 顶积层物质组成岩相、生物相 前积层(大的砂体) 存油+ 底积层(富含有基层)三角洲砂体孔隙度高是很好的储油、储水层;前三角洲和滨外陆棚粘土(底积层),富含有机质是重要的生油层;而水上三角洲粘土是良好的盖层3.2记住P111页图3.3浅海相、沉积相如何储油?浅海相:浅水区粗粒沉积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为良好的储油、储水层;低能带泥质、灰泥质沉积孔隙度低,为主要的隔水层或盖层。深水区(特别是静水盆地)富含有机质,是重要的生油层。沉积相:湖泊中由于养料丰富、阳光充足、水流运动不太强烈,适

11、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含有淡水动物化石是湖泊沉积很重要的特征,所以湖相沉积(主要深水相)常被认为是良好的生油层,另一方面滨湖带的砂岩体,孔隙度高,是重要的储油、储水层。第三章 地壳运动大地构造分区5、沉积旋回、构造旋回、岩浆活动旋回1)沉积旋回(P101):一套岩石按照一定的生成顺序在剖面中做有规律的重复。2)构造旋回(P120):地槽由下降接受沉积至上升为遭受剥蚀的褶皱山系之间的一段时间被称为褶皱旋回或构造旋回。3)岩浆活动旋回(P121):由峰谷到峰尖再到峰谷,表示岩浆活动由微弱到广泛再到微弱构成一个大规模的岩浆旋回。6、为什么太平洋正在缩小、封闭,大西洋和印度洋正在扩大?(P127128)

12、(大题!)太平洋边缘处于不同板块互相结合的构造活动带。洋壳沿大洋中脊增生,沿深海沟(陆壳消亡的地带)向下俯冲而消减。构成环太平洋岛屿和大陆边缘的中、新生代褶皱系,正是这两个太平洋板块和四周大陆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随着褶皱带的形成,大陆板块因镶边而增大;太平洋板块因不断被两侧大陆板块跨越而缩小。因此,太平洋是一个古老的,并且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将导致最后封闭的海洋。大西洋的边缘没有被构造活动带环绕,并不构成板块的接合带,大洋和大陆地壳块体连结在一起,形成复合板块。大西洋和印度洋是新产生的正在裂开的海洋它们产生开始于中生代中后期,也就是卫根那的泛大陆分裂的时期。由于大洋中脊洋壳的增生,海底向两侧

13、扩张,大西洋和印度洋不断的扩张(消亡型;增生(背离印度洋、大西洋)型)第四章 前寒武纪8亿年之前;阜平、五台、吕梁、晋宁运动;五大板块1、前寒武纪划分和对比方法(P129130)1)构造岩浆旋廻法 2)同位素年龄测定3)沉积建造(1920亿年的吕梁运动)和变质作用(构造越老变质作用越深):“鞍山式铁矿”是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典型的沉积建造 4)生物地层法2、什么是埃迪卡拉动物群,南沱冰碛层?1)埃迪卡拉动物群(P131):最早的后生动物化石见于震旦系上统(冰碛层之上的海相地层),是一些不具硬体部分的无脊椎动物软体的印模化石,即所谓的“裸露动物”,澳大利亚南部发现的最为典型,称为埃迪卡拉动物群,发现

14、于冰碛层之上的庞德石英岩中。2)南沱冰碛层(P139):前寒武纪晚期,大致在6.57亿年左右发育的冰碛层,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在我国南方称为“南沱冰碛层”。附:埃迪卡拉动物群,无壳,裸露动物南沱冰碛层5.8亿年小壳动物出现澄江动物群3、华北地台及扬子地台是怎么形成的?(P135,P138)吕梁运动导致一些早元古代褶皱带的形成。早元古代褶皱带镶嵌在太古界陆核之间或边缘,在中国的北方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稳定地块华北地台。晋宁运动导致了川滇地槽带和雪峰九岭地槽带转化为元古代褶皱带。它们和川中古陆核一起,构成一巨大的稳定地块扬子地台。4、麻粒岩相、绿片岩相(P134)1)麻粒岩相(原始的):厚度巨大的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经历以片、麻岩和麻粒岩为主的深变质作用。以阜平群、集宁群和乌拉山群、迁西群、泰山群、大别山群、登峰群和鞍山群的下部为代表。2)绿片岩相(相当于优地槽的沉积):厚度巨大的沉积火山岩系,由中低级变质的中基性、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层位一般靠上,以五台群、吕梁群、二道洼群、鞍山群的中上部、绛县群为代表。5、五台运动、晋宁运动、吕梁运动1)五台运动(P134):太古界地层和上覆元古界之间普遍为角度不整合关系,标志着太古界末期的地壳运动,称为“五台运动”(或鞍山运动)。这次运动使得太古界地层褶皱、变质,从而形成一些稳定的基底地块-“陆核”。2)吕梁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