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一、六单元)教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43625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5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一、六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一、六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一、六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一、六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一、六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一、六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一、六单元)教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编号(通号):第 1 课时课 题我的母亲教学方法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情感与态度目标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 由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

2、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

3、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

4、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

5、年。 欣赏图片做笔记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在课文中找出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但时间上还是有些紧。学生讨论环节时间不足,没能让学生更多的各抒己见。下次应该多留时间给学生去解疑。 课时编号(通号):第 2 课时课 题我的母亲教学方法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情感与态度目标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教 学

6、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 请简要复述课文内容。二、精读课文重点研习: 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1)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送“我”返校。 三、鉴赏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四、总结 在这篇散文

7、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噶然而止,余味无穷。 五、亲情作业 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

8、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复述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做好笔记完成作业温故知新精读课文段落情感教育教后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情感教育。由于班上的留守学生很多,对母亲外出打工行为不理

9、解,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了父母的无奈。知道父母所做的都是为了什么。 课时编号(通号):第 3 课时课 题好雪片片教学方法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采用快速阅读方法整体感知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以故事要买上

10、帝的男孩导入导语:不错,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在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好雪片片中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到这样的爱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清玄来品品他的好雪二、走近作者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请你采用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回答: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四、小结: 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11、,让我们的身边时时飘落起美丽动人的“好雪片片”吧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听故事做笔记快速阅读课文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教后反思 这节课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 课时编号(通号):第 4 课时课 题好雪片片教学方法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教学重点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教学难点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

12、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二、品读课文(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4)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5)“我”的感受是什么?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二)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1“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3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三)结合课文第三部分,理解文章主旨1如何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2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三、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