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43603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野生动物》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保护野生动物》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保护野生动物》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保护野生动物》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保护野生动物》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护野生动物》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野生动物》教育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护野生动物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8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保护野生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劳动中的作用,感受动物与人的密切关系,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初步的生态意识。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行动起来,爱护、关心动物、自觉保护动物,培养爱心和责任心。 3、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及独立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人与动物的相关资料 2、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并准备好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微机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公益广告。 2. 这则广告在告诉我们什么? 3. 今天我们探究的主题就是保护野

2、生动物。(板书课题) (二)资料交流与展示 课下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调查研究,相信大家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也有了一定了解,下面请小组长对你们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报。 、学生汇报: 1. 我国野生动物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补充材料: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总种数的十分之一左右。但通过刚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感觉到,我国野生动物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1. 我们当地人对野生动物的消费状况? 通过刚才同学的介绍,大家觉得我们周围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强吗? 1. 周围有没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 补充材料:人类在2005年吃掉的动物数量总计4242亿只(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2005年统计数据

3、库),每天宰杀的动物12亿只。 1. 有哪些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 补充材料:20世纪有110种哺乳动物以及139种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在原始正常的状态下哺乳动物和鸟类灭绝的的速度应该是:每500到1000年有一种物种消失,而现在物种灭亡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每20分钟就会有一种动物或者植物从地球上消失。许多生物学家认为在30年间地球上现今生存的五分之一的物种都将会消失。、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调查研究,相信大家已经意识到野生动物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讨论与探究1、看视频,小组讨论、探究造成这样严峻现实的原因。 野生动物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生存危机,下面同学们仔细观看一段视频,也许

4、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老师及时指导他们进行分析、归纳。 ()教师归纳:导致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致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物种自身的原因 ;栖息地破坏与丧失 ;乱捕滥猎 ;环境污染 ;自然灾害 ; 动物是和人同样对痛苦有感觉的生命,动物被杀时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怨恨,和人的贪生怕死并没有区别,你能想象一个所谓美好的世界是以其它生命的牺牲和痛苦做基础的么? 、感知动物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出示“食物链”,给学生以启示; 讨论分析:大家看,在这幅图里,老鹰、小兔和青草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食物,其它动物会怎么样? 所以,在大自然里,每一

5、种动物、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野生动物是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经济、文化价值,更重要的价值是表现在它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义。它的生存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变化。教师补充:一种物种的消灭,会引起其他物种的死亡或泛滥,从而影响到社会、国家的安危,人类的安全,那么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要怎样来保护野生动物呢? 、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1)分组讨论: 1. 我国都从哪些方面保护野生动物? 2. 如果你很有钱,你会保护动物吗?你会怎样保护; 3. 如果你周围有人伤害野生动物,你会制止吗?你会怎样制止。 4. 作为小学生,我们能

6、为保护野生动物做些什么?有什么具体计划。 (2)教师归纳:增强公民保护动物的意识;制定法律法规;建设自然护区;开展人工养育 (四)放飞愿望,升华情感 最后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传唱的是个女孩和丹顶鹤之间的动人故事,故事里的女孩已经不在人世,但每当这支歌响起的时候,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女孩保护丹顶鹤的壮举。 现在老师向同学们提出倡议: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共存,你们愿意响应老师的号召吗,愿意的同学请上台签名。 资料导致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 一、物种自身的原因 物种特化和遗传衰竭,往往是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内在原因。某些种类的野生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

7、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包括食性),使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其他环境,最终落得“不适者被淘汰”的结局。如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竹为食,一旦失去其现有栖息地或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无竹可食,必然大批死亡,出现生存危机。 一些野生动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生活力减退和遗传力衰退的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难以恢复而趋于濒危。如朱huan ,现存数量很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再加上处于人类的半饲养状态,个别适应于野外生活的基因可能会逐步丢失,进而危及其生存,甚至导致其绝灭。 二、栖息地破坏与丧失 人类为发展经济砍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间

8、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动物,特别是兽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森林的砍伐和紧随其后的开荒种地以及草原过度放牧,既占据了野生动物固有的家园,又将野生动物人为地分割成许多孤岛状的小种群,使得它们的生存繁衍遭到极大的影响。围湖造田和占用滩涂是导致水禽、两栖和爬行动物以及鱼类濒危的主要原因。湿地、湖泊以及沿海滩涂被大量开发成工农业用地后,使依赖于此的动物丧失了栖息地、繁殖地而濒于灭绝。如扬子鳄,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上亿年,由于栖息地的丧失,野生种群快要绝迹了,有关部门打算利用人工繁殖的个体实施再引进工程,但苦于无地而不得不坐等扬子鳄野生种群灭绝。 三、乱捕滥猎 乱捕滥

9、猎是造成许多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龟鳖类、蛇类、鹰隼类、藏羚羊、观赏鸟类和蛙类是目前猎捕最为严重的几类动物。龟鳖肉、蛇肉和田鸡腿的美味、野鸟的动听歌声和艳丽身姿、猎隼活体和藏羚羊绒的国际黑市等,均招徕了上述动物的捕杀之祸,致使其野外资源量锐减,不少已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状态。 四、环境污染 本世纪以来,由于农药、鼠药、化肥、煤炭、石油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工业“三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野生动物健康受到损害,繁殖力日渐低下,许多江河湖泊已不再适于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某些生态位较高的野生动物因为食物链的关系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株连。 五、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也是导致物种濒危的原因

10、之一。比如,1998年长江流域罕见的洪灾,使许多栖息于平原地区或丘陵地区的野生动物蒙受了灭顶之灾。(看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无知与自私,是人类对物质享受的无止境的追求,而动物所面临的生存问题,也正是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汶川大地震致竹子大量死亡 大熊猫面临生存危机 背井离乡 大熊猫的心理也经历了地震及其搬家的考验,多数熊猫的烦躁感和趋人化倾向明显。 在成都大熊猫基地,记者看到了来自卧龙的四只“逃难”大熊猫,强强、紫云、紫霞(母)、戴立。他们是去年6月18日卧龙过来的,四只熊猫全是残疾,其中,强强最为严重,因为当年中过偷猎者的圈套,双腿被截肢,只能跪着走路。戴立的左后腿也严重受伤。

11、而紫霞因为胸部受伤,身体一直比较虚弱,刚搬来成都不久,就感冒了,老是流鼻涕,过了十几天才好。 几个月以来,这四只熊猫和从卧龙来的两名饲养员一起,很少有别的人来。 原来住在条件还算不错,是新修的成都大熊猫基地的三期圈舍,但因为要搞旅游,这些“流浪猫”从上个月18日开始,被安排到了一个废弃不用的老兽医院里住。 记者在现场看到,里面潮湿黑暗,几乎看不到阳光。 虽然说熊猫不怕冷不怕潮湿,但总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很容易生病的。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紫霞又开始打喷嚏起来,声音很大。 饲养员小赖告诉记者:“又得给她喂些药了。”他们计划把这四只熊猫搬到四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新修好的圈舍里,能看到阳光。 但在

12、四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炎向记者透露,地震后转移到碧峰峡的卧龙怀孕大熊猫生的幼小熊猫身上出现了不少小痘痘,有可能的原因是碧峰峡的温度比卧龙还是要高一些,这也说明,卧龙才是大熊猫的最佳栖息地。 张和民表示,雅安虽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但气温偏高,不是最佳的生存地。卧龙大熊猫核心种群迁到雅安后,造成种群密度过大,有可能造成流行病暴发。“所以,有必要尽快完成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重建工作。”张透露,去年曾发生过一种传染病,死了两只熊猫,至今病因不明。所以他们想异地建大熊猫疫控中心,防止疾病传染,再对大熊猫产生重大打击。 最遗憾的是,还有两只熊猫受地震的影响而流产,其中,熊

13、猫茜茜可能是因为被麻醉的时间太长的原因而流产。茜茜是地震时圈养大熊猫逃跑时间最长的熊猫。 这些大熊猫的心理也经历了地震及其搬家的考验。茜茜刚搬过来的时候,走路都蹑手蹑脚的,先用脚试探下地面,才敢走一步,好像总担心地又动起来。 而多数熊猫的烦躁感和趋人化倾向明显,工作人员经常要和熊猫亲密交流才行。 幸运的是,经过地震以来的逐步恢复,大熊猫的心理逐步恢复趋于正常。“我真正担心的还是野生大熊猫。”张和民说。 竹荒与开花 汶川大地震后,包括卧龙、成都等大熊猫的食用竹均受到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大熊猫的生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水源、竹子和坡度小于3040度的平缓地带。不幸的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地方已经很

14、少了,特别是地震过后大片山体发生滑坡,吞噬着大熊猫的栖息地。 “熊猫并不怕冷,在雪地上睡一个晚上,雪都不化的,我担心的是没有吃的。”张和民多次给记者强调,“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由于低海拔地区竹子大量死亡,大熊猫会面临食物短缺等生存挑战,这个冬天不能排除有更多野生大熊猫生病甚至死亡。”事实上,汶川大地震后,包括卧龙、成都等大熊猫的食用竹均受到很大影响。成都熊猫基地在绵阳等地的竹源地遭到严重破坏,已经影响到了大熊猫尤其是幼年大熊猫的正常生活。 “圈养大熊猫如此,野生大熊猫的境况更是令人担忧!”专家说,地震损毁的大熊猫栖息地有180万亩,其中位于邛崃山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受损特

15、别严重。 张和民透露,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卧龙保护区有7%的面积受重灾,而这一区域主要是熊猫活动的低海拔区域,这对熊猫的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分析,野生熊猫是垂直迁徙的动物,按照季节的变化,从春季,大约3月份受孕后,从3月底下到低海拔地区,开始从低海拔的地区逐步向山上走,赶着吃竹笋,到6月份左右,大约要增重15-25公斤,才有利于其生崽。熊猫是最负责的妈妈,“根据我们的观察,熊猫可以抱着幼崽9天不吃不喝不动。”所以低海拔区域的竹子大面积死亡,对熊猫的生存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随着寒冬的到来,地震后低海拔地区食物的匮乏,野生大熊猫体能必然下降,最容易生病。”张和民甚至认为,相比于1983年的竹子大面积开花死亡,这次地震的破坏对熊猫种群的繁衍生息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对熊猫的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