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pple探寻中国创新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43545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Apple探寻中国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从Apple探寻中国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从Apple探寻中国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从Apple探寻中国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从Apple探寻中国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Apple探寻中国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Apple探寻中国创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Apple探寻中国创新 论文作者:一个人鍀世界专 业:苹果专业学 号:2014156班 级:Apple指导教师: Kalen摘 要2011年10月5日,对于大家也许不会太陌生,那一天,一位具有创新特色的天才逝世。他就是Apple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这一消息,迅速震惊全球,紧接着悼念活动越发轰动。在中国,就有上万人进行对于他的逝世而悼念,这不得不让人去思考,是什么,这么的让人为之而隆重的悼念。是什么?是他的个人魅力,还是他的创新价值?还是受到了他的现实扭曲力场的影响?当然,从这些问题中,我们不得不从他身上反思到我们自己身上,乔布斯的Apple成功,是源于什么?我们仔细推敲,便可以知道,其中

2、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那,有的人就会问,那我们中国也不缺少创新呀。当然,也不缺少“创新”,一种束缚的“创新”;也有的人就会认为,Apple创新,在中国,也可以做到“复制”与“粘贴”;也有的人认为应该还存在其他因素吧。的确,但我想探究的是:Apple的创新,在中国,确实能做到“复制”与“粘贴”吗?关键词:灵感 , 追求, 激情, 专注, 执行目 录摘 要I1三个苹果的故事12感知,体验生活12.1信仰之旅12.2电子设备的迷恋23非同凡想33.1创新意识33.2创新的再挑战44专注的力量54.1细节的把握54.2铸就出的价值65窥探中国“创新”85.1科技与教育85.2一种观念96两种环

3、境因素96.1家庭环境96.2社会环境107寻找中国创新127.1目前的位置127.2中国应向哪里走128还有一件事儿14参考文献15致 谢16151三个苹果的故事从史至今,有三个最著名的苹果: 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现在握在乔布斯手中。 从夏娃摘下苹果的那一刻开始,人类从此就和苹果牢牢地绑在一起,驱动她的只是人类永恒的好奇心和逆反心态,却未想到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这种水果自此被符号化,代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叛离固定模式的努力。另一个苹果,则击中了人类最具有智慧的头颅,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影响着这个世界。牛顿的故事不论是真是假,都在人类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留下了漂亮的一笔。接下来就是

4、乔布斯的苹果,这一完美主义和偏痴狂,给人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感知世界,让一种产品成为一种宗教,一部分人类开始思考新世界的可能性,可大部分人类却从此不需思考,只需接受。所以,这三个苹果拯救了世界,欲望、知识、激情,不仅如此,它们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门。在接过那个苹果的时候,我们都在期待去探索一个未知而充满诱惑的世界。正如,有人这样说: 夏娃的苹果让人有了道德; 牛顿的苹果让人有了科学; 乔布斯的苹果让人有了生活。2感知,体验生活 2.1信仰之旅握在乔布斯手中的苹果,给人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感知世界,让一种产品成为一种宗教,一种信仰,更让人们懂得感知、体验生活。对于信仰的铸就,我们看看他的旅

5、程便可以知道。起初,乔布斯养父母虽然对宗教信仰并不十分狂热,但还是希望乔布斯能受一点宗教教育,所以每一星期天,他们就带他去路德教堂,并且订阅了生活杂志。也许,我们会认为信仰,只不过需要去接受而已。当然,并不只是接受那么的简单。正如后来,有一天,乔布斯带着杂志去教堂质问牧师,“那么,上帝知道这些吗?他知道这些孩子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吗?”,从此,他再也没有去过教堂,也再没有去崇敬过这位上帝。后来,乔布斯逐渐开始研究、尝试并实践佛教禅宗教义。他游历印度、日本,拜访禅师乙川弘文,想去寻觅一些内在的东西。在印度,他意识到了一种东方精神,渐渐地觉悟到:直觉的理解和意识,比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更为重要。这一意

6、识,在日后,深深地融入到了Apple公司的每一个角落里,以及每一产品的设计细节里,表达着一种极简约、极执著的追求。正如,他所说的,“当基督教太过基于信仰,而忽略了以耶稣的方式生活或者从耶稣的角度看世界时,它的精髓也就消失了”。2.2电子设备的迷恋从信仰之旅,得到的那份简约和执著,迅速就展现在他所迷恋的设备上。这种迷恋,就不得不让人去探个究竟。首先,乔布斯的父亲保罗,原是海岸警卫队的一名引擎机械师,后退伍,但仍然对机械和汽车保持着一种狂热,这也让乔布斯第一次接触到电子设备。其中,更有趣的是他们父子俩在废品堆里寻找零部件的过程,这让他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过程。他父亲对于手工技艺的专注和对完美设计的审

7、视,深深地感染了乔布斯,后来回忆道,“父亲认为,把柜子和栅栏的背面制作好也十分重要,尽管这些地方人们是看不到的”,“他喜欢追求完美,即使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其次,20世纪50年代,美国大力发展军工业和国防项目。就在离乔布斯家不远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计算机终端,并且他觉得他自己已经彻底地爱上了它。在同一个年代里,惠普也在帕洛奥图地区落地生根了,很快乔布斯结识了惠普工程师拉里朗,一位无线电爱好者和铁杆电子迷。当乔布斯在家园高中读书时,就从拉里朗那里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碳精麦克风和制作无线电设备的希斯工具盒。他相信他自己也能做出那些无线电设备。后来,乔布斯加入了惠普探

8、索者俱乐部,在那里有每周一次的聚会和每周周二晚公司餐厅进行的工程师讲析,讲析惠普正在研究的东西。也就在一次的聚会上,他拦住了惠普的一名激光工程师,并获得了参观他们全息摄影实验室的机会,在当时,他见到了正在开发的小型计算机,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台式计算机(9100A),身形巨大,大概有40磅重。但这完全吸引了乔布斯,看到它后他认为它简直太美了。后来,在麦科勒姆班,遇到了高中生极客沃兹尼亚克。他的一些电子设备,大多是制造一些恶作剧,比如,沃兹制作的发射电视信号的便携装置,来对电视信号进行干扰,控制着观众的行为举动;制作的“蓝盒子”,一个可以对外拨打免费电话的装置。这都让乔布斯深深地迷恋着。也就在沃兹

9、完成了奶油苏打水电脑后,会见了乔布斯。这成为了继32年前休利特走进帕卡德的车库之后,硅谷历史上意义最重大的一次车库会面。这些,都深深地让乔布斯彻底迷恋上了电子设备,这激发了他内心的渴望和激情,试图寻找着一种不同,一种非同凡想的创新 。3非同凡想3.1创新意识你是否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有什么使命是一定要达成的?你知不知道在你喝一杯咖啡或者做些无意义事情的时候,这些使命又蒙上了一层灰尘?我们生来就随身带着一件东西,这件东西指示着我们的渴望、兴趣、热情以及好奇心,这就是使命。你不需要任何权威来评断你的使命,没有任何老板、老师、父母、牧师以及任何权威可以帮你来决定,你需要靠你自己来寻找这个独特的使命。这

10、种使命,不得不让人有一种意识,一种创新的意识。正如,乔布斯所说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也就是这一种信念和这一种创新意识,铸就出了一个全新的感知世界。而这种创新意识缘于生活,缘于灵感,缘于艺术的欣赏。当居住在迪亚布洛大道286号,由开发商约瑟夫埃奇勒建造的房屋时,那种房屋设计就激发了他要为大众制造设计精良产品的热情;后在欣赏蒂芙尼的玻璃制品时,他找到了一种外观设计的那种美,一种包豪斯式的美学标准,并且将其融入在了每一个Apple产品的细节里。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为麦金塔计算机设计字体时,融入了他所学到了的书法。当时,乔布斯退学后,在里德学院学习他感兴趣的一门课,一

11、门书法课,他在课上学会了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后来他回忆道,“我学到了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间调整其间距,以及怎样作出完美的版面设计。这其中所蕴含的美,历史意味和艺术精妙之处是科学无法捕捉的,这让我陶醉。”也就是这种灵感,让他有了一种意识,一种创新意识,并融入了产品中。正如,他在审视保时捷设计曲线美时,所说的那样,“伟大的艺术品不必追随潮流,它们自身就可以引领潮流。”他在花园、建筑、电影、音乐、汽车、家具、厨艺器具中,寻找一种灵感,一种创新意识。我们会发现,其实,这种创新意识,不仅存在于产品设计上,而且存在于生活中。这种意识,也是对创新的一种新的挑战。3.2创新的再挑战当然

12、,想做到非同凡想,并不只是有了创新意识而止步。它更需要的是,再一次的挑战。就像那句话一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Apple的每个一产品里,永远遵守着乔布斯的设计理念:至繁归于至简。在产品中,已经做到外观存在极少的螺丝了,但乔布斯强调应该去掉所有的螺丝。后来,它真的实现了;乔布斯要求在确保产品的功能下,去掉不必要的零部件,这一挑战,深深地烙在了每一个产品里;后来乔布斯把iphone的触摸屏材质定为玻璃,而这对于玻璃的光泽和质量要求极其精密,但后来实现了这一技术,制造出了这种玻璃,金刚玻璃。这一完美创新的挑战,为iphone设计又增添了一笔光彩。这其中,有一幕,让我印象很深。乔布斯不仅只

13、痴迷于外观设计,而且对于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同样痴迷着。当时,比尔阿特金森在电脑上设计出了圆和椭圆。后来,乔布斯问道,“不过,要是能画出带圆角的矩形,你觉得怎么样?”阿特金森说,“我认为我们用不着这个,况且那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圆角矩形到处都有啊!”乔布斯说着就激动地跳了起来,“你就看看这个房间里!”他指出白板、桌面和其他东西带圆角的矩形。“你再看看外面更多,基本上哪儿都有?”他把阿特金森拖出去转了一圈,指着车窗、广告牌和街道指示牌,给阿特金森看,走了3条街,他们发现了17处这样的例子。后来,阿特金森完全信服了。后来在丽萨和麦金塔,以及以后几乎所有的Apple电脑中,对话框和窗口都实现了带上了

14、圆角。每一次的创新再挑战,都是那么的疯狂,却又是每一次那么伟大的改变。正如1997年“非同凡想”广告词所描述的那样: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惟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了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当然,在创想的过程中,新颖的想法只是一部分,具体执行也同样重要。4专注的力量4.1细节的把握乔布斯深受父亲教导,追求完美

15、意味着:即便是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对其工艺也必须尽心尽力。尤其在设计Apple II时,乔布斯对其内部电路板布局要求线路要够笔直,从此在以后的产品中,乔布斯都会检查印刷的电路板,以及芯片和其他部件,以求产品内部也是一样的完美。有的人会认为,那些细节至关重要吗?的确重要,就如他描述的那样:如果你是个木匠,你要做一个漂亮的衣柜,你不会用胶合板做背板,虽然这一块是靠着墙的,没有人会看见。你自己知道它就在那儿,所以你会用一块漂亮的木头去做背板。如果你想晚上睡得安稳的话,就要保证外观和质量都足够的好。而乔布斯不仅能意识到那些能看到的,而且能察觉到那些看不到的。就像缩短开机时间那样。“如果能救人一命的话,你愿意想办法让启动时间缩短10秒钟吗?”凯尼恩说,也许可以。“如果有500万人使用Mac,而每天开机都要多用10秒钟,那加起来每年就要浪费大约3亿分钟,而3亿分钟相当于至少100个人的终身寿命。”后来,启动时间竟缩短了28秒,而不是仅仅的那10秒。这一细节,创造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