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系统患者的常关键护理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543507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呼吸系统患者的常关键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儿科呼吸系统患者的常关键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儿科呼吸系统患者的常关键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儿科呼吸系统患者的常关键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儿科呼吸系统患者的常关键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呼吸系统患者的常关键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呼吸系统患者的常关键护理(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的目的与要求,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特点;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小儿肺炎的分类 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及护理体检、预期目标 掌握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学习的内容,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小儿肺炎的护理 案例分析,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重点 上感、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 难点 上感、肺炎肺炎的发病机制,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治疗,概述,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病。尤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发病率为高,约占儿科门诊病人的60以上。,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 上呼吸道:鼻、鼻窦、咽

2、、咽鼓管、会厌及喉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上呼吸道特点 幼儿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粘膜柔 嫩,血管丰富,因而易受感染,由于感染时粘膜易充血、肿胀,引起鼻塞而导致呼吸困难,影响吸吮由于小儿喉部呈漏斗性,软骨柔软,轻微的炎症即可引起局部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呼吸道特点 气管、支气管;软骨柔软、弹力纤维组织发育不良,粘膜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使纤毛运动差,不能有效地排除微生物,较易导致感染,使呼吸道产生狭窄、阻塞等症状。由于右支气管粗短,为气管延伸,异物易进入右支气管,引起右

3、侧肺不张和右上肺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呼吸道特点 肺脏:在胎儿时期已发育,随着年龄增长进一步发育。至成年时肺脏重量增加约20倍。肺容量:新生儿为65-67ml,至20岁时等于新生儿的20倍。整个肺脏含血量多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气体交换面积小,间质发育旺盛。因肺泡数量少而小,肺炎时,易致粘液阻塞。间质性炎病时易并发肺不张、肺气肿及肺后下方坠积瘀血等。,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呼吸道特点 肺门:由支气管、大血管和几组淋巴结所组成。淋巴结构与肺部其他淋巴组织互相联系。当有呼吸道感染时,肺内淋巴结易出现炎症反应。 胸膜:新生儿及婴儿期胸膜腔相对宽大。壁层胸膜固定不够坚密,易于伸展,胸膜薄

4、且较易移动。,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呼吸道特点 纵膈:较成人相对宽大,柔软富于弹性。前纵膈上部包括胸腺、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弓和前纵膈淋巴结。下部包括心脏及膈神经等。后纵膈包括气管、支气管、胸导管、降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食道和后纵膈淋巴结等。当胸腔积液时,使纵膈受挤压而致气管、心脏和大血管移位,因此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危象。婴儿期叶间胸膜炎较为多见。,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呼吸道特点 胸廓:婴幼儿胸廓短小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与脊柱几成直角(如成人深呼吸状态),胸廓的前后径与横径几乎相等。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填满整个胸腔。心脏呈横位,纵膈相对大,加之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

5、胸廓的活动范围小,吸气时胸廓扩张受限制,换气不够充分,尤以肺的下部(脊柱内侧)受限更甚,不能充分进行气体交换。这些都使小儿呼吸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经常处于不利地位。,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呼吸频率与节律,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呼吸形态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呈腹膈式呼吸 3.呼吸功能的特点 小儿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肺活量、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气体弥散量小于成人。气道阻力: 大于成人,随气道管腔发育而逐渐减小。 4.血液气体分析(自学) 5.呼吸道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易患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6、”,俗称“感冒”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为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病因 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支原体和细菌较少见。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混合感染。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病,或环境因素及护理不当往往容易诱发本病。,急性上呼吸道

7、感染护理,临床表现 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年长儿症状较轻。轻症主要是鼻咽部症状,出现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轻咳与不同程度的发热。重者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婴幼儿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甚至高热惊厥。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部分患儿出现不同形态皮疹。肺部体征阴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辅助检查 病毒感染 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病毒分离和血清反应可明确病原菌。 细菌感染 感染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咽拭子培养可有细菌生长。 治疗要点 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预防并发症 病毒感染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疗程3-5天 细菌感染 青

8、霉素类,疗程3-5天,有并发症者10-15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见护理诊断 1.舒适的改变- 与咽痛、鼻塞等有关。 2.体温过高 - 与上呼吸道炎症有关。 3.潜在并发症抽搐 - 与高热有关。 4.知识缺乏- 与家长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预期目标 1.咽痛、鼻塞等症状消失。 2.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3.无并发症抽搐的发生。 4. 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所掌握或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护理措施 1.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减轻呼吸

9、道症状有明显效果。 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护理措施 2.高热的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 38.5oC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也可以口服退热剂。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10、护理措施 3.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粘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护理措施 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鼓励患儿多喝水,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一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护理措施 5.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

11、食醋蒸蒸法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当,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肺炎患儿的护理,概念 系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为共同临床表现。该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中能威胁生命的疾病之一。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左右5岁儿童死于肺炎,占5岁儿童总死亡率的28;我国每年5岁儿童儿童死亡者月35万人,占全世界儿童肺炎死亡的10 。,肺炎患儿的护理,病因 引起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 病毒中最常见的为呼吸道合胞病

12、毒,其次为腺病毒、流感病毒; 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他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 低出生体重、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易患此病。,肺炎患儿的护理,分类 目前,小儿肺炎的分类尚未统一,常用的方法有四种,各类 可单独存在,也可两种并从。 (1)病理分类:大叶肺炎、支气管肺炎(小叶肺炎)、间质性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 (2)病原体分类: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立克次氏体性肺炎、原虫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 (3)病程分类:急性肺炎(1个月内)、迁延性肺炎(13个月)和慢性肺炎(3个月以上)。 (4)病情分类:轻症:病情轻,除呼吸系统外,其它系

13、统仅有轻微受累,全身无中毒症状不明显。重症:病情重,除呼吸系统受累严重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肺炎患儿的护理,临床表现 1.一般肺炎 (1)一般症状 起病急骤或迟缓。骤发的有发热、呕吐、烦躁及喘憋等症状。发病前可先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数天,早期体温多在3839,亦可高达40左右,大多为弛张型或不规则发热,新生儿可不发热或体温不升,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咳嗽与肺部体征均不明显,常见呛奶、呕吐或呼吸困难,呛奶有时很显著,每次喂奶时可由鼻孔溢出。 (2)咳嗽 咳嗽及咽部痰声一般在早期就很明显。早期为干咳,极期咳嗽可减少,恢复期咳嗽增多、有痰。新生儿、早产儿可无咳嗽,仅表现为

14、口吐白沫等。 (3)气促 多发生于发热、咳嗽之后,呼吸浅表,呼吸频率加快(2个月龄内60次/分钟,212个月50次/分钟,l4岁40次/分钟),重症者呼吸时呻吟,可出现发绀,呼吸和脉搏的比例自14上升为12左右。,肺炎患儿的护理,临床表现 (4)呼吸困难 常见呼吸困难,口周或指甲青紫及鼻翼扇动,重者呈点头状呼吸、三凹征、呼气时间延长等,有些病儿头向后仰,以便较顺利地呼吸,若使患儿被动地向前屈颈时,抵抗很明显,这种现象应和颈肌强直区别。 (5)肺部固定细湿啰音 胸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或稍减低,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或捻发音,往往在哭闹,深呼吸时才能听到。叩诊正常或有轻微的叩诊浊

15、音或减低的呼吸音。但当病灶融合扩大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相应的肺实变体征。如果发现一侧肺有明显叩诊浊音和(或)呼吸音降低则应考虑有无合并胸腔积液或脓胸。,肺炎患儿的护理,临床表现 2.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严重受累外,还可累及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1)呼吸衰竭 早期表现与肺炎相同,一旦出现呼吸频率减慢或神经系统症状应考虑呼吸衰竭可能,及时进行血气分析。,肺炎患儿的护理,临床表现 (2)循环系统 较重肺炎病儿常见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频率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钟;心率突然加快,160180次/分钟;骤发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

16、时间延长;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脏显著增大或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少尿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以上表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即应考虑心力衰竭,指端小静脉网充盈,或颜面、四肢水肿,则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象。有时四肢发凉、口周灰白、脉搏微弱则为末梢循环衰竭。,肺炎患儿的护理,临床表现 (3)神经系统 轻度缺氧常见表现为烦躁、嗜睡,很多幼婴儿在早期发生惊厥,多由于高热或缺钙所致,如惊厥同时有明显嗜睡和中毒症状或持续性昏迷,甚至发生强直性痉挛、偏瘫或其他脑征,则可能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膜脑炎或中毒性脑病。脑水肿时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呼吸不规则、前囟隆起、脑膜刺激征等,但脑脊液化验基本正常。,肺炎患儿的护理,临床表现 (4)消化系统 轻症肺炎常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重症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表现腹胀、肠鸣音消失。腹胀可由缺氧及毒素引起,严重时膈肌上升,可压迫胸部,可更加重呼吸困难。有时下叶肺炎可引起急性腹痛,应与腹部外科疾病鉴别。消化道出血时可呕吐咖啡渣样物,大便隐血阳性或排柏油样便。,肺炎患儿的护理,辅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