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答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543487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8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答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 解析: A、质(zh)量质(zh)量; B、露(l)脸露(lu)脸; C、笑靥(yn)笑靥(y)。,2、C 解析: A、倍受备受; B、轰堂大笑哄堂大笑; D、急言厉色疾言厉色。,3、 C A、“对于”应改为“对”,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D、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4、D A、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 B、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 C、句式杂

2、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5、 该题目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句,首先要分析各个句子,确定一个句子当主干,然后将其他小短句通过增删等方法变换成定语或者状语,之后修改使之通顺并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答案示例: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6、解析: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扩充,并且指定修辞,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示例: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7、 解析:本题考查了语段的压缩和时事评论,其中第一小题应注意材料

3、数据的变换,示例: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第二小题是从自我的角度入手,实际上和材料中的被调查者是一类群体,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 示例: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8、C 解析:仔细阅读原文第二段,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9、D 解析:D项过于绝对。,10、 解析:本题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特别是下文有明确的暗示。 答案示例: 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11、 解析:题目考查了人物形象

4、塑造中的动作描写,整个“抓药”的细节只用了几个传神的动作就刻画出三个阿姨抓药的娴熟。 答案示例: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12、 解析:引发的联想或者是引用等等的用意多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 答案示例: 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 丰富文章的内容。,1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意图,多从上下文的联系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 答案示例:“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

5、感情。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14、 解析: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一下几个角度考虑: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常见表达技巧的运用;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 答案示例: 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15、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的技巧以及句子的多重内涵。 答案示例: 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

6、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呼应标题,深化题旨。,我(欧阳修)顿首禀告乐秀才足下。当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来看望我。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写的一册书(送给我),在此之前与我交谈,就好像后进见前辈时拿着礼物求见(的礼仪一样。)田秀才从西来,送给我信;这以后我的家奴从府回到县里,又等到(得到)了您送的信。我是有罪之人,众人所共同鄙弃,但是您尊重我的礼节像这样,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担当了您的礼节没空回复,(您)应该就断绝交往的,但是您再次送信;再次送信但是我(依然)没有回复,更加应该断绝交往,但是您又送给我信。为什么(您)这样殷勤呢!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

7、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先生力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划才这样。但是承蒙先生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似乎有超越过往听闻(之嫌)。,我年轻时从考中进士到相关部门(任职),为作诗写赋而学习,以之备战科举考试,总共考了三次而得第。同读书人相识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说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的私心,有的人过分称赞我的文字。所以使先生听到我的虚名,而且想见识我所写的文章,原因就是这样吧。,我从小孤苦贫穷,贪图薪水官职来供养母亲,没有空闲跟从老师极力钻研经籍,来(全面)学习圣人留传的学业。而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钻研经书传文,移此种

8、说法相并到另一种说法,(自己)认为(所写的文章)轻薄,不朴实,恐怕不被时人所取悦,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这样自立(一家之言)的内容。,但是相关部门过采,多次因为先生夸赞读书人。等到中进士以来,从以前所写文章的不足来适合有司的举荐并且担当长者的了解,这才大大改进了我所写的文章,差不多可以在世上立足。但是(我)言语出格因而招致罪至,学业成但是身心受辱,为彼就能获誉,为此就要受祸,这就是明显的后效。,那些时文虽然说浮巧,然而它们写得成功,也不容易。我的本性不喜欢但勉强去写文章,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先辈(乐秀才)少年志盛,正想在世上取得荣

9、誉,那么不如顺从时俗。天圣年间,皇上下诏书,申敕(命令)学者摒弃浮华,这以后文风(有)大改变。,现在的读书人所写的文章,文雅适当有两汉(西汉东汉)的文风了。先辈(乐秀才)去学习它,不过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假若那些最好的文章,这是同两汉时期读书人的文章价值高度相等的。像我这样的人,这以前所写的文章已经不值得学,这以后所写的文章太谨慎不能学,因此我犹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因为这个原因。,在易经的困篇中有这样的话:“有的话不诚实。”说那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现在(我的处境)可以说困厄了,怎么值得被先生所取信呢?惭愧先生的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复。恳请先生体察(我的心意)。,

10、16、B 解析: B、而又辱之,辱:谦辞,承蒙,表示对方这样做是降低身份,受了屈辱。,17、 A 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 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 C、前一个远指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 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是所字结构,当助词。,18、C 解析: C、曲解文意。“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作者写时文获得荣誉,写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灾祸。,19、 解析: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

11、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答案示例: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20、(1) 解析:注意判断句的翻译,“安”表反问,答案示例: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

12、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 解析:“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工”是“工巧”的意思,“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答案示例: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 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

13、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21、 还未展开 芳心,22、 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解析:本题考查了论语的

14、仁爱观, 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第一种,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第二种,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回答说:)“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而唐人的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25、(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

15、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5)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26、 评析:今年的浙江卷没有沿用往年的新标题作文的命题模式,而是借鉴了新材料作文的经验,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这则材料反映了一个关于“中等生”的话题,在学校里,大多数人属于这样的“中等生”,然而他们的成长缺乏真正的关注。孩子提出来我不愿意做英雄,我愿意成为在英雄经过的时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功利性,不注重道德教育,只重视智力教育!反应了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考生写出写出优秀的作品。,立意探索: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题目平易,难度适中。理解“路边鼓掌”和“路上奔跑”的内涵,是审题和写作的关键。 材料中的网民甲、网民乙、网民丙的话代表了三种观点,考生可任选一个观点作文。,(1)可以写赞成做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人人都想成为英雄,但生活总是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绿叶,既然如此,不如清醒地设定自己的人生坐标,为自己设置一个跳起来能够够得着的“葡萄”,或者甘做绿叶,只要做好自己就行,这是一种清醒务实的价值观。,(2)也可以写赞成做在路上跑的人。因为没有追求,不想做英雄,这样的心态是不可取的。如果整个社会都这样想,谁来做英雄呢?谁来做红花呢? 当然,考生也可以对网民的话辨证地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