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543401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夺取意大利政权,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1.原因:,作为一战战胜国之一的意大利在巴黎和会上所获甚微。,战后意大利国内通货膨胀、物资匮乏,整个社会笼罩着不满情绪。,法西斯政党利用了人们的这种不满情绪,获得了较大影响力。,2.建立:,(现代世界史上的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专政,1922年10月30日,墨索里尼被任命为首相,法西斯独裁政权正式在意大利建立。,墨索里尼为扩军备战,大力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图为法西斯童子军的成员正在接受如何使用步枪的训练。,1935年10月3日墨索里尼的骑兵部队入侵阿比西尼亚, 193

2、6年5月5日,意大利法西斯的军队攻占阿比西尼亚 。,墨索里尼上台后,利用黑衫军对进步党和反对派人士大搞恐怖活动。他们任意捕人、杀人,无恶不作。图为黑衫军在罗马街头焚毁反对派的宣传品。,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趁机组建法西斯党,并于1922年进军罗马,成功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易错点睛,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打击下建立的吗?,不是。,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纳粹”解读,“纳粹”是德文“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简称。纳粹党全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或称“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用“纳粹”来命名,是因为当时德国

3、人对一战战败而遭受宰割的屈辱普遍不满;广大人民群众正遭受经济大危机的祸害,所以普遍对现状不满。,纳粹党命名的目的: 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 获得统治阶级和垄断资本家大力支持。 加紧勾结军队。 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等。,1.原因:,德国在一战中惨败,受到凡尔赛和约的严厉处罚,国家经济遭到沉重打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德国以沉重打击,激化了德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人们对凡尔赛和约的痛恨。,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局势,展开骗取民众支持的活动,趁势扩张势力。,在任何公开场合的演说中,希特勒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情,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

4、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希特勒向哪些人进行欺骗宣传? 向农民许诺土地和贷款; 向中小企业主许诺保存私有制和提供国家定货; 向工人许诺就业和面包; 同垄断资本家表明和侵略扩张的立场。,处于声望颠峰时期的希特勒,2.过程:,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走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1934年,希特勒成为元首及国家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建立起专制独裁的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分析一下,为什么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能够在20世纪

5、30年代夺取政权?,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社会矛盾尖锐,希特勒利用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进行欺骗宣传;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思想深厚,为纳粹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件,使大部分德国人产生了民族复仇情绪,纳粹党打出复兴民族的旗帜,赢得了中下层民众的信任;统治阶级也需要强硬有力的政府维护自身利益和转嫁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 凡尔赛和约压制 垄断资本家的选择 希特勒的欺骗性宣传,法西斯德国的内外政策,推行反犹、排犹政策。大肆煽动民族主义情绪。,1.经济上:,通过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确立了战争经济体制;大力发展以军备工业为基础的重工业,扩大战略原料代用品生产

6、,增加战前储备。,2.军事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3.种族迫害:,集中营中的犹太人,纳粹分子强迫犹太人佩戴的标志,受到迫害的犹太人,被砸毁的犹太人商店,美国著名战地女记者怀特拍摄的集中营堆积如山的尸体的脚,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诬蔑,A.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思想巨人马克思、爱因斯坦等都是犹太裔人。 B.犹太人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谋生。 据对美国犹太人的统计,有将近90%的犹太男子和65%的女子受过大学教育,犹太男子中有30%以

7、上获得专业职称和博士学位。 C.犹太经济学家人才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有1/3属于犹太人和有犹太血统的人。,讨论一下,希特勒为发动战争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思考。,政治:实行纳粹党一党专政和希特勒个人独裁,确立发动战争的政治体制。 经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建立战争经济体制。 军事: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扩军备战。,轴心国集团的形成,2.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轴心国集团。,1.1936年,德意两国签订了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严重威胁世界和

8、平!,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却被排斥在会议之外。这一事件史称慕尼黑阴谋。,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其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1938年,德国企图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两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2.经过:,慕尼黑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强行将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的削弱了

9、反法西斯力量。,协定并没有满足德国的野心。1939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为了避免自己在东西两个方向同时作战,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结果:,提醒,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慕尼黑阴谋,你是如何理解张伯伦所说的“和平”? 希特勒的话又意味着什么?,张伯伦所说的“和平”是指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换取德国不侵略英国的保证,只是暂时的休战。希特勒的话意味着德国会入侵英国和法国。,在你看来,英、法等国家对德国的纵容可能招致怎样的结果?,助长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极大地削弱反法西斯力量,最终自食恶果。,萨尔区,苏台德区,(1)暴露英法的软弱,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侵略气焰, 使

10、英法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2)德国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实力,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1939.8.),解除了德国发动战争的后顾之忧。 (4)破坏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慕尼黑阴谋,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对捷提出领土要求,时间:,1938年9月,代表:,英法德意首脑,内容:,割苏台德区给德国,实质:,牺牲小国 避战求和 祸水东引,影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苏 联,捷克斯洛伐克,慕 尼 黑 会 议,(纵容),(祸水 东引),(牺牲),(签订条约),(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苏德互不

11、侵犯条约,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 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领土,苏联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波兰一些地区、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列为占领对象。,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解除后顾之忧,苏联式的绥靖政策,在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而不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荒唐的伴侣”,绥靖政策的含义及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以换取自己的

12、和平。,含义,虽然英、法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实力却受到了巨大的削弱。,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经济受挫、政局动荡。,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本能的仇视。,希特勒竭力制造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和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德国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课堂小结,1922年 墨索里尼,建立,统治,战前对外侵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1934年,希特勒成为元首及国家总理,对内,对外:,占领奥地利:1938年,慕尼黑协定,占领捷克

13、斯洛伐克:1939年3月,确立战争经济体制,推行反犹排犹政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扩军备战,1937年结成轴心国集团,(慕尼黑阴谋将英法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传统不同。美国有民主主义传统;而德、意、日有军国主义传统。 经济实力不同。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国家干预办法摆脱经济危机;德、意、日三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极端办法摆脱经济危机。 阶级矛盾不同。美国阶级矛盾尚不致危及资产阶级统治;德、意、日三国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党被看作是镇压革命的工具。 个人的作用不同。罗斯福能够对群众作出一定的让步;而德、意、日三国领导人极端仇视人民。,拓展 思考,为什么经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而德、意、日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