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上传人:fe****16 文档编号:11543341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过程(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慕彦瑾 Email:myj121,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基本环节: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形成研究成果评价研究成果,一、选择研究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选题,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一)正确选题的意义 1、科学研究之需要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也终于问题。科学哲学家波普尔(

2、Popper)指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 选择研究课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成功选题是研究成功的前提。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成功应对的情景。 课题(Subject):就是指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主题或专题。 “问题”与“课题”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首先,问题与课题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不是对等的关系,问题不一定是课题,但课题一定是问题 其次,对待问题,需经过发现分析解决的思维和行动过程;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经过分析归类筛选的技术操作,并

3、进行系统论证,经有关部门批复和立项,申报为课题,进行系统研究。从“问题”到“课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问题与课题的关系,问题 教育问题 教育科研问题 教育科研课题,思考是问题的土壤,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工作中的疑惑。(问题解决) .问题是兴趣、爱好的提升。(个性发展) 3.问题是一般到规律的探索。 (规律探索) 4.问题是职业发展中困境 ,例1 现象:为了提高较差学生的成绩,我经常中午把他们留下,给他们听写单词,可一遍一遍地听写,换来的仍是白纸一张。我经常想,是自己的教法有问题,是教材的不合理,还是学生的自身素质差? 问题: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些因素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如何? 课

4、题: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师教学方法相关研究或高中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影响因素研究,例2 现象:小学六年级毕业后,学生带着对新学校的新奇和成长的愉悦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但很快就有不少学生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症状,如对成绩失望,对学习产生焦虑厌恶情绪,对老师反感和对立,与同学不合群、甚至讨厌上学等等。 学生特点: 问题:“初中一年级学生适应规律的研究”或“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结论:这个适应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 教育阶段的自我保留期、教育阶段的学习异象期、教育阶段的自我放松期。,例3: 刘老师参加工作后,发挥个人特长,把漫画融进了语文教学,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课堂上呈现教学的生机。在专家的点拨下,

5、他认识到“单凭自己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是不够的,调动兴趣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在初步满足了“成功”的心理需求之后,他进一步探究教改主题的本质,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漫画手段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例4:职业发展困惑,“我是一名教师,从教十几年来成绩还不错,各种奖励证书也有七八个,还发表过若干篇论文,领导和同事对我的评价都很好。可是最近我好像出了问题。虽然我平时讲课挥洒自如,幽默风趣,可一遇到上大课的时候,一看到有其他教师、特别是有学校领导在场听课时,我就感到恐惧万分。有时甚至从头天晚上便开始感到不安,似乎觉得什么都不对劲了,虽然手里拿着教案,可我已经什么都看不进去了”,

6、2、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教育研究应选择带有全局性和规律性的问题研究,是研究方向和水平的标志。 3、选题决定了研究的难易程度和研究成果的价值 4、正确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者科研的基本功 独立判断和正确选题是衡量科研工作者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二)教育科研选题的标准 1、教育科研课题是专业性的问题。 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都是专业性问题,都属于教育科研可能研究的对象。,2、教育科研课题是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的价值主要有几类: 一是认识价值,即问题本身蕴含着新现象,可能潜藏着新联系,有可能提出新原理或发现新规律。 二是实践价值,即解决该问题能推进工作,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三是工

7、具价值,即解决该问题能促进研究者的发展,或促进研究手段的改进,研究方法的创新等。,3、教育科研课题是需探究的问题。 科学探究是一种诉诸理性、探寻根本、追求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科学探究的问题,本质上是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虽有所认识和实践,但尚未完善的问题,是探索性问题、新问题。 教育科研有创新性科研、验证性科研和推广性科研之分,各自创新程度和创新点有区别,但必须有新意。,总之,一个好课题应有的特点(或标准) 视角不同,标准也不同,一般而言,主要标准有: 1、问题的价值性: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2、问题的简明性:具体而不笼统; 3、问题的现实性:问题科学、目的明确、论

8、据充实;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问题。 4、问题的创新性: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解决,对原有研究课题的扩展或延伸; 5、概念的操作性:概念明晰,明确具体;,6、问题的可行性:主、客观条件、适时; 研究目标小而明确,时间、人、财、物力保证,选题真实。 7、问题的扩展性(可自然扩展,持续研究)。 将第六、第七两条概括为“大视野,小焦点” “着眼大局,着手小局”,“从大处思考,从小处着手”,“目标要窄,展望要宽”。,(三)教育研究课题来源 1.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课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和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围绕我国建设方略,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 2

9、.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包括学科发展和建设中未知的研究课题,对已有问题的批判和指正。如,教育的社会公平研究等。 3.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尤其是教改实践中反映出的矛盾问题。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问题。 5.对自己教学、教育经验的及时反思,是课题的主要来源。 6.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寻找问题。 7.从国内外理论文献中找课题(空白填补 、通说的纠正、争论的实证)。 8.从国家或教育部门的课题规划指南中选题。 9.从与专业人员接触中发现问题。 10.个人的研究兴趣。,(四)选题的原则和方法 1、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这是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的基本原则。选择的研究问题要面向教育实践的需要,面向教育科

10、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实际需要若按范围大小分,可分为国家需要、集体需要和个人需要;若按时期分,可分为近期需要、中期需要和长远需要;若按内容分,可分为物质需要、知识发展需要和精神方面的需要。,(2)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须符合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要有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一要有理论依据:即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相关教育科学理论即将对课题的选择起到定向、规范和解释等作用。如研究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其理论依据大致包括:(1)“主体性”的内涵、性质、结构等方面的理论观点;(2)主体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哲学理念;(3)主体性发展需要依靠条件方面的理论观点。 二要有事实依据:即有实践基础,选题来自实践,从

11、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选择的问题是能够纳入教育科学某个知识体系中,加以研究和处理。如:教育学或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或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所定课题是具体的,有明确限定含义的问题,即问题的内涵准确,外延清楚,不是笼统或模糊,甚至错误。 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即提出问题的根据是正确的,一是指课题的指导思想或理论依据正确;二是指课题要符合选题原则的要求。 所选课题是能够获得结果的问题。 所选课题是具有普遍性的稳定的问题,也就是说是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的问题,极其个别和偶然的现象,经不起客观推敲的问题,就不能构成科学问题。,(3)创造性原则:是指选择的研究问题要有独创性和突破性

12、。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选题的创新就是要选择那些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有人提出但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 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已经做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创造性原则是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选题有创造性: (1)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选择体现时代特点的新问题。 (2)选择具有新内容的课题,即研究的内容是前人、别人没有进行过的。如体现教育领域内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课题;或国外已有研究,甚至国内一些地区有过局部研究,但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填补本地区空白的课题。,(3)寻找新角度构成新课题。对前人、他人进行过的研究或某一时期的“热门”话题,进行思考,赋予新意,从新的角度去研

13、究,从而构成新课题。 (4)采用新的方法。对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方法上的难以突破,往往是一些课题得不到理想结果的重要原因。对某种方法的突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4)可行性原则:指根据现有和可创造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对预期完成问题的主观、客观条件尽可能充分地估计。可行性原则要求选题时考虑如下方面: 客观条件:时间是否充裕,经费是否有保障,研究手段是否具备,学校条件是否允许,社会环境是否有利等。 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精力、身体等是否符合该项目研究。,2、选题的方法 (1)要有明确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14、 包括:总方向、学科领域方向和个人职业研究方向。 (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即把大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 即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该问题以及延伸问题。 (4)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即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选题”之路,广 罗 主 题,聚 焦 问 题,设 计 问 题,形成课题,举一反三,数一见百,百里挑一,发散思维,辐合思维,二、查阅文献资料 (一)查阅文献意义 1、更具体的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 2、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 3、提供一些可能对当

15、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4、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 5、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6、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二)文献的分类 一级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研究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 二级文献: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三级文献:在利用二级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的一级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三)文献检索基本要

16、求 1、检阅要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 4、善于思考,(四)文献检索的步骤 1、分析研究课题 2、确定检索工具 索引: 文摘: 书目: 参考性与资料性工具书: 计算机和互联网:,3、确定检索方法 顺序查找法: 回溯查找法: 循环查找法: 即期积累法: 计算机检索: 4、确定检索途径 书名或篇名途径 作者途径 分类途径 主题途径,(五)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1、引言 2、综述的主体 3、综述的总结 4、结论 5、参考文献,三、制定教育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在实施研究之前,对研究的整体设计和全面规划。 (一)制定教育研究计划的必要性 1、研究计划是研究者的开展研究的蓝图。 2、研究计划是课题申报的主要内容。 3、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计划是研究实施的指南。 4、是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评估鉴定的标准。,(二)制定教育研究计划的要求 1、客观性:规律、事实、研究方法、研究能力和条件 2、具体性:对每一个项目都要有明确具体考虑,不能模糊。 3、参与性:所有课题成员都参与计划的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