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给药环节差错防范(改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430970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给药环节差错防范(改2).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护士给药环节差错防范(改2).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护士给药环节差错防范(改2).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护士给药环节差错防范(改2).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护士给药环节差错防范(改2).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给药环节差错防范(改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给药环节差错防范(改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士给药环节用药差错防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药剂科 赵桂宏,内容,给药错误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安全用药无惩罚文化 临床用药错误报告体系的介绍 运用RCA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用药错误,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 ME) 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预防事件,导致用药不当或患者受损。其可以出现在处方、医嘱、药物标签与包装、药物名称、药物混合、配方、发药、给药、用药指导、监测及应用等过程中1。 1 American Society of Hospital Pharmacists. ASHP guidelines on preventing medication err

2、ors in hospitals. AmJ Hosp Pharm. 1993; 50:30514.,拒做“瑞士奶酪”,提升患者安全,用药错误发生的环节,错误类型:错误的患者 风险因素:昏迷患者、转床患者等 防范措施:推荐使用条形码技术,确保药品、患者、药物治疗执行者的一一对应;,给药环节差错防范,错误类型:错误的药物 风险因素: 形似声似的药品 防范措施:醒目标签,给药环节差错防范,高危药品管理,A级高危药品 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以下几类: 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或以上) 胰岛素(皮下或静脉

3、用) 浓氯化钾注射液 100ml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硝普钠注射液 磷酸钾注射液 静脉用强心药(如地高辛、米力农) 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 浓氯化钠注射液 阿片酊,高危药品管理,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必须在发药单上注明高危标识,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高危药品管理,B级高危药品 B级高

4、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以下几类: 抗血栓药(抗凝剂,如华法林) 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 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如普萘洛尔) 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 放射性静脉造影剂 吸入或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等) 注射用化疗药 静脉用中度镇静药(如咪达唑仑) 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如水合氯醛) 注射用阿片类镇痛药 凝血酶冻干粉,高危药品管理,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B级高

5、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高危药品管理,C级高危药品 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具体有以下几类: 口服降糖药 阿片类镇痛药 脂质体药物 肌肉松弛剂(如维库溴铵) 心脏停搏液 口服化疗药 腹膜和血液透析液 中药注射剂,高危药品管理,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

6、交代。,高危药品管理,错误的给药技术: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速度。 风险因素:口头医嘱,急诊忙乱中,药品知识缺乏 防范措施: 对所有医嘱及用药过程进行规范记录,针对医嘱下达与执行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 对患者使用的用药相关设备与装置(如,静脉泵、中央静脉置管等)进行定期评估、检修、校正与更换、并留存记录; 规范药品知识的学习与培训,给药环节差错防范,错误类型:使用过期或储存不当的药物 风险因素:未及时检查有效期及正确的储存药品 防范措施: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 药品储存信息的培训,给药环节差错防范,错误类型:遗漏差错、额外剂量 风险因素:忙乱、交接班 防范措施:建立双核对流程,制定标准化交接班

7、流程,确保沟通充分、有效;,给药环节差错防范,内容,给药错误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安全用药无惩罚文化 临床用药错误报告体系的介绍 运用RCA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护士玛丽发错药之后,差错管理的2种观点,英国心理学家 Reason,观念需要转变,传统的用药安全理念和文化: 医务工作者由于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不会出错。,事实: 医院是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医疗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系统,目前的这个系统存在着诸多不安全的隐患 瑞士奶酪模型 很多错误来自系统本身!,张晓乐.用药安全和用药错误报告系统.中国处方药 2009.92:22-23,惩罚性的制度和文化,因为害怕被惩罚,就习惯于掩盖所

8、发生的问题和尚未发生的差错,用药安全问题变得秘不可宣,形成了一个对用药错误隐患保持沉默的风气。这样,就会导致同样或是近似的错误反复发生。,张晓乐.用药安全和用药错误报告系统.中国处方药 2009.92:22-23,无惩罚呈报护理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目的:经验共享 教训共防 提前预警 方法:构建无惩罚安全文化氛围, 创建“针对系统+非惩罚性环境”,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率下降! 护理投诉率下降! 患者安全性提高!,徐慧敏, 黎 萍, 徐勤蓉, 黄美珍.无惩罚呈报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院.2010,14(4):65-67,内容,给药错误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安全用药无惩罚文化 临床用药错误报告

9、体系的介绍 运用RCA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勤部卫生部 2011.1.30,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国家政策,美国安全用药规范协会(ISMP)网站 http:/www.ismp.org/,快讯,报告,教育,咨询,常见问题(18个),工具,网络会议,NCC MERP 关于ME的分类方法,用药错误报告,用药错误报告电话:69543901-3294,用药错误报告表,内容,给药错误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安全用药无惩罚文化 临床用药错误报告体系的介绍 运用RCA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10、,根本原因分析法,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 RCA)是一项结构化的问题处理法,用以逐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而不是仅仅关注问题的表征。 根本原因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处理过程,包括确定和分析问题原因,找出问题解决办法,并制定问题预防措施。 主要做系统及流程问题探讨而非个人问题。,进行RCA的主要目标,问题:发生什么事? 原因:事情为什么会进行到此地步? 措施:如何预防再次发生类似事件?,案例,*女,52岁,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行骨髓非清除性异基因半匹配干细胞移植年余。 2010年11月5日病人在其家属及熟人陪同下行小剂量抗排异治疗:葡萄糖250甲氨蝶呤10

11、mg静脉输注(甲氨蝶呤剂量为每支100mg),每天1次,连续。当天护士甲按照熟人的口头医嘱书写了输液卡进行配药及输液。,输完液后熟人将次日输液的药物交给护士乙保存在科室。11月6日护士乙按照病人家属“把昨日给你的药配好就行了”意会为5葡萄糖250甲氨蝶呤100,于是就配好药物并为该病人进行了给药治疗。 当晚病人感浑身乏力,精神疲惫,皮肤灼痛。于11月7日来医院就诊,医生怀疑为甲氨蝶呤药物过量所致。经查证11月6日确实是将甲氨蝶呤10mg的剂量误用为100mg。,案例,近端原因,病人未出示门诊病历; 病人身份较特殊 医生碍于情面,没有坚持要门诊病历书写医嘱; 护士甲碍于情面未查对门诊病历的医嘱,

12、在非紧急状况下执行了熟人的口头医嘱,没有把好第一关; 护士乙碍于情面接受熟人存放药品,为后面的差错埋下了隐患; 护士乙碍于情面未坚持要求查对门诊病历及医嘱,按照家属的交代及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了给药治疗。,根本原因分析,医生未写病历,未配合护士的核对,护士未坚持查对病例,缺乏严谨的思维方式,防范措施,建立化疗给药双人核对,双人签字的安全管理制度。 培训医护人员树立新的人情观与服务理念。 加强给药安全的宣传与领悟,营造安全给药的文化氛围。 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与执行,门诊病历无医嘱不执行、问题医嘱不执行、非抢救紧急状况口头医嘱不执行,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RCA的好处,改善传统只针对单一事件做解决,治标不治本的缺点。 协助组织找出作业流程中及系统设计上的风险或缺点,并采取正确的行为干预。 经验分享,使分析后得到的咨询,经验及认识得以被同业间参考,可先做实现的防范,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建立完整的资料库。,RCA的核心价值,分析着眼于整个系统和过程,而非个人执行上的咎责 找出预防措施的工具 避免未来类似事件再发生 最终成果要产出可行性的行动计划 营造安全文化的过程之一,小结,差错来自于系统,而非个人 查找根本原因,完善工作流程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差错 差错上报,避免同一错误反复发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