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427058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背景助读,基础梳理,本文大约作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前后。当时,李白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西面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着隐逸的生活,常与同宗兄弟来往。本文就是记录其和堂弟们相聚桃花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的一篇佳作。,背景助读,基础梳理,背景助读,基础梳理,背景助读,基础梳理,背景助读,基础梳理,6.明句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判断句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介词结构后置句 (3)会桃花之芳园 省略句 7.积名句 (1)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011天津高考)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

2、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014广东高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一】 感知文章内容,揣摩作者感情 1.诗人李白为何与诸从弟夜宴并作诗呢? 参考答案(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2)古人秉烛,我辈夜游。(3)美景在前,不容辜负。(4)共享天伦,机会难得。 2.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参考答案一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二】 赏析作品的语言、表现手法,探究文章内容 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

3、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话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这两句只用几个字就体现出了春景的特色:“阳”字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出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了;“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本文用典颇多,请找出并分析这些

4、典故的来源和在文中的含意。 参考答案(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意思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作者用在这里有人生欢乐有限,今晚要尽情欢乐之意。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赏爱。谢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 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

5、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园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作者使用这一典故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参考答案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时过境迁之后

6、,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潇洒出尘,辞短韵长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飞扬高蹈,潇洒出尘,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无泛设,辞短韵长。 开头两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7、也”,说明宇宙空间之大、时间之长,写得豪放达观,极富气势,是下文“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原因。又由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古人秉烛夜游”。这样层层相因,表意丰厚。 文章接着叙良辰美景,天伦之乐。“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回答了举行宴会的理由,是春景美丽,且不容辜负来自大自然多彩多姿的召唤。在这里天人的融合体现了李白的旷达潇洒以及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所描绘的饮酒赋诗、其乐融融的情景,洋溢着的诗情画意,令人陶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文中多用对偶句,如“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

8、,独惭康乐”等,这些语句使得文章简练精美,如行云流水。文中还多用典故,如“秉烛夜游”典出曹丕的与吴质书。“惠连”“康乐”典出南史。“罚依金谷酒数”典出晋石崇金谷诗序。此外,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浮生若梦”等,将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本文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引出夜宴,全文基调在一个“欢”字,不管是阳春、烟景、文章、芳园、琼筵、坐花、羽觞、醉月,还是宴、游、会、序、歌、赏、谈、饮,无一不是“乐事”。李白胸怀的旷达、文辞的华美也在其中表露无遗。,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李白的泪水 远远地,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

9、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贵妃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对李隆基的一句悄悄话吗?好恨!好恨!,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被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贵妃之意呢?”

10、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销蚀。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贵妃,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自己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贵妃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词,你恨他吗?”,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底,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他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贵妃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贵妃,而认为我不忠,这是

11、一种悲哀,我的悲哀,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品读提示 本文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李白的一句诗“恰似飞燕倚新妆”为切入点,与李白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面对面的对话,巧妙不失自然,虚幻而又可信。一句“恰似飞燕倚新妆”,由于李隆基与杨贵妃的亲近和与李白的疏远,而听信杨贵妃,误解李白,从而形象地告诉我们,李白的悲剧就是由感情的亲疏造成的。更可贵的是,作者由李白而屈原,由屈原而比干,敏锐看出并深刻指出这种悲剧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一种历史悲剧、社会悲剧。作者以点带面,由点到面,拓宽了文章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并且发人深省。,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本文不仅句句入理,而且字字关情,作者深沉的感叹和惋惜充盈字里行间。题目“李白的泪水”委婉含蓄,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有几分悬念,几多无奈,几丝叹惋,而且本身就蕴含作者自己的一把辛酸泪。文章末句“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从结构上说,这一句巧妙点题,使文章有开有合,有放有收。从内容上说,虽然只有十几个字,却沉甸甸的,一个“低”字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深广的忧郁,而“哪一滴”又形象地告诉我们,流下辛酸泪的何止李白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