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历史高考备考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542344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历史高考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8年历史高考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8年历史高考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8年历史高考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8年历史高考备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历史高考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历史高考备考(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科组,2018高考备考研讨会,一、考点分布及命题规律,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考点分布统计,二、命题规律分析,1、高频考点:商周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古代历史地理和史学研究方法等。 2、先秦、汉唐、明清三个时间段客观题命题量大体相当,主观题一般出自汉唐或明清;商周政治制度命 6 题、中央与地方关系命 6 题,君主专制 5 题,科举制命 3 题、历史地理命 3 题,史学研究方法 3 题。 3、对策:理清重要阶段特征和重大政治制度的内涵、选准设问的角度。建议老师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可适当引入近代政治概念,如立法、司法、行政、分权制衡等。 4、关注非常

2、规知识与本单元知识的结合,如历史地理、核心价值观等。如 2017 年全国 1 卷第 47 题,通过春秋时期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 5、注重史学方法传授,注重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如 2017 年全国 I 卷第 26 题,题干以表格形式提供了官修史书中关于唐代初期唐军与薛举泾州之战的四种不同叙述,要求考生确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部分;全国 III 卷第 27 题转引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活动的两种历史叙述,强调只有对历史叙述进行精慎的辨析,才能更接近历史真实的重要性。,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考点分布统计,二、命题规律分析

3、,1.古希腊侧重于考查从不同角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与特点的理解,而古罗马侧重于围绕罗马法的演变、案例与原则命题。 2.本单元从未考察主观题,而近年客观题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要加强考生对雅典民主与罗马法制的专业化理解,提高认识。 3. 处理古希腊政治制度时适当补充教材隐含内容,如政治和演讲的关系、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4. 系统整理并补充罗马法的法律原则,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罗马法命题一般通过罗马法案例展现罗马法的法律程序问题,要注意区分司法程序与罗马法建设的内在关系。,专题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 考点分布统计,二、命题规律分析

4、,1.本单元侧重考查英美代议制的建立与完善, 英国、美国所占比例较高;近代西方政体建立过程与内容比重相当,主观题偏重资产阶级革命。 2 由于对西方近代代议制度内容本身的考察比较浅,建议老师复习时不必详细对政治制度本身进行深度挖掘。 3.建议老师注意并深入分析各国近代政体建立过程的整体特征,如英国的渐进性、德国民主与专制的纠葛、美国早期民主的局限性等; 4.建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影响,比如 2016 年全国 I 卷 41 题,材料提供了近代法国思想家卢梭民主思想的要旨,要求考生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5.本部分考题存在超出教材范

5、围的倾向,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建议要结合最新的学术成果进行拓展, 不要盲目补充。,专题四、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二、命题规律分析,1.本单元侧重从不同角度考查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解和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2.关于晚清人民的反抗,题目并未强调反抗侵略本身,以免导向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突出了反抗事件本身出现的异化现象,如太平天国对儒学的回归、八国联军时期的东南互保,建议教师复习时,不要盲目补充,而是特别强调从材料信息出发。 3 适当补充北洋政府时期的相关知识点,弥补教材不足。 4 对民国时期的复习弱化国共内战,强化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相关内容。 如

6、2017 年全国 II 卷第 30 题,材料提供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取得重大发展的史料,证明党在抗日战争中依靠群众和坚持全面抗战的正确性。 5抗日战争是高频考点,需要把握两大角度:一是中国的抗战时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的抗战地位与作用应该得到应有的认可与赞同,二是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在抗战中的相互支援。,专题五、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 命题规律分析 1.全国卷近年来很少命题, 2011 年之前的高考命题 3 次,侧重从不同角度考查对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理解。 2007 年宁夏文综卷第 32 题考查巴黎公社起义(

7、革命对象), 2007 年第 33 题考查十月革命的情景, 2011 年第 28 题考查巴黎公社文告的主要意图。 2对巴黎公社的复习侧重于革命的措施与影响,以及如何体现无产阶级政权性质, 如 2011 年试题突出对教材固定结论与表述的反思,解题需要坚持论从史出,史料第一的原则。对十月革命的复习侧重于与二月革命的比较、性质和影响。 3、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切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 。,专题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 命题规律分析 1.本单元由于涉及现实政治及可供命题的角度较死板, 全国卷中绝少命题, 但老师复习时勿高估学生对新中国的历史认知而忽视文革。 如 2014

8、(卷)第 41 题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就涉及到文革时期的相关阶段特征的考查。 2.虽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由于高考涉及较少,不可盲目补充。,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二、 命题规律分析 1 这部分可供命题的内容较少,且新时期对外关系与政治学科的时事热点可能重合,故迄今仅命 1个客观题,但并不建议老师复习时完全弱化该部分内容, 特别是中国从古代到近代、当代对外关系的关联。 2. 要特别注意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突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如何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还要注意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系及

9、如何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3.试题一般通过新材料展现外交政策的变化, 重大政治活动的变化要从时代发展的变化与国家政策的调整等角度分析。如 2016 年全国卷第 31 题, 20世纪 60 年代前期我国对外关系面临严峻形势,不仅美国继续奉行对华敌视和孤立政策,苏联也在推行霸权主义。 中苏两党也由分歧、论战发展到关系破裂,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也改变了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之间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其中中苏关系的变化也影响到中国与部分东欧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促使新中国对对外贸易的重心进行转移,主要转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专题八、 当代世界政治

10、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命题规律分析 1本单元的高频考点是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和欧洲的一体化。复习重点是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突出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与表现,20 世纪 60、 70 年代突出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特别是欧共体与欧盟的发展, 90 年代以来突出的是一超多强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 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是本单元常见的命题形式,建议教师梳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把握不同时段国际关系的特点与影响;尤其是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值得关注。 3 从命题特点看, 侧重于考查主干知识的深度理解。 比如, 2016 年全国卷第 35 题, 以马歇

11、尔计划、欧洲一体化为考点,考查考生分析、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以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一体化的探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把欧洲主要国家纳入统一轨道,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推动法、联邦德国、意等国政治、经济上不断联合互补,而煤钢联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二、 命题规律分析 1 本单元侧重考查古代土地政策、小农经济的特点、 经济重心的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等。 2.建议淡化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代性,将重心放在古代土地政策的演变以及小农经济的特点上, 把握不同时期政府农业政策的变化、

12、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农业发展的影响,从民生发展与国家进步两个角度分析把握。 注意用唯物史观、及经济学原理来解题。 3.由于题目中商业的发展水平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以专题的形式复习古代商业; 要注意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商业发展与不同阶段城市化的特点相结合,商业与货币的关系,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商业的影响, 商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等。 比如 2012 年全国卷第 26 题考查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2017 年卷第 27 题考查了明代玉器制造业的发展以及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专题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二、 命题规律分析 1本单元的高频考

13、点是工业革命,侧重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2. 组织复习时,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侧重于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的社会转型和对整体世界的形成等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3.工业革命要侧重于从工业革命的背景、基本状况、 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对社会管理模式的影响、对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来把握。比如, 2017 年全国卷第 33 题,通过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4.要注意出现综合性的主观题,即注意把工业革命放在欧洲多元近代化的宏观角度下进行考察。 还要注意三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科技

14、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比如, 2015 年全国卷第 41 题“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 2017 年全国卷第 42 题“科技发展与钟表的演变”。,专题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命题规律分析 1 本单元题目难度不大, 不建议深入挖掘。重点关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洋务运动。 2. 关于自然经济的解题与经济结构的变动,直接关系到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也涉及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度,对策是只要试题中涉及到近代经济的发展,就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比如自然经济特性、传统思想观念、列强侵略影响、国家政策等,结合设问的角度把握答案。 3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

15、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内容与表现,直接影响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试题多展现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影响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为当今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比如, 2017 年全国 II 卷第 41 题,以清朝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国家的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 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以及中西思想观念的冲突。,专题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 命题规律分析 1本单元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新中国前 30 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二是改革开放后 30 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16、社会主义。 前三十年侧重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历史影响的综合分析;后三十年侧重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2. 前三十年侧重于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认识“一五”计划的实施对我国工业建设的影响;注意“一五”计划与苏联关系密切,比较中苏经济体制的异同。 3. 后三十年侧重于的考查有两个角度, 一是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宜; 二是从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政策入手,分析经济政策的目的、作用,把握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例如, 2017 年全国 II 卷第 41 题,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国家的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联系现实生活, 分析经济体制变革给城乡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例如, 2011 年全国卷第 34 题和 2017 年全国卷第 44 题都考查了 20 世纪 80 年代的工资改革。,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命题规律分析 1.本单元从现实中生活衣食住行的变化看历史的变迁, 尤其是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