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人类学_PPT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42297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象征人类学_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象征人类学_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象征人类学_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象征人类学_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象征人类学_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象征人类学_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象征人类学_PPT(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象征人类学,一、产生背景,早在18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兴起时,学者们便开始注意到了象征问题及其在广义意义上的象征研究。而文化人类学对象征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在此之后,涂尔干、弗洛伊德、拉德克利夫布郎、埃文斯普理查德的理论对象征人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战后,一方面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使人出现异化等现象,文学艺术及行为等科学中个人主题取代社会主题,主观取代了客观,因此,许多人类学者采用主观和个人的视角,更加注重本土人的认知体系,也更加注重学术及人格反思。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人类学家对象征的研究成为了一种思潮或者成为学术界引人注目的一股趋向,这就是我

2、们现在所说的“象征人类学”。,二、内容概述,什么是象征? 英国人类学家 尼达姆曾就此以蔷薇为例证做了精确的阐释: “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时,从植物学的角度 出发,准确无误断定那是蔷薇花,但是,假定这朵蔷薇花是用于象征意义,那么,这是蔷薇这种纯然事实性的信息就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不能说它传递了象征性事实的信息。送给爱人的蔷薇表示火热的爱情;置于棺木的蔷薇表示沉痛的哀思” 中国文化中的梅、兰、竹则具有象征“君子”高洁品格的意义。,因此,象征是人类表达社会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种重要的符号方式。对于象征人类学者来说,象征是意义的“浓缩形式”或多种意义的联想。 象征的特点: 第一,两极性。象征必须具备用于

3、象征的事物和象征所表达的意义这两极。用于象征的事物往往具有自然性的特点,与属于感情方面的人类体验有关,象征所表达的意义不往往是社会组织的原则、社会固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以及某些其他思想观念。,第二,多义性。即每一个象征都是以简明的形式来代表许多事情。 第三,统合性。统合性是指对彼此矛盾或相异的观念和事物的某种统合。 象征并不具备全人类的一致性,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象征符号体系。例如前述梅、兰等在中国的象征意义,在其它文化中的理解却是不同的。这就迫使研究者采用“主位法”去进行观察,从被研究者的角度解释象征。这是一种与结构主义对“无意识模式”研究相对立的“有意识模式”的研究。,三、意义与象征

4、,象征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象征符号体系的人类学,它关注文化 的意义,主张人类学的任务在于透视和理解被研究文化的象征形态,其核心概念是“意义”和“象征”。 “意义”和“象征”的关系是: 无论什么物体、行为、事件、语言,成为某种意义之媒介物的即是象征。但是,象征只在不同文化场合成立,意义并不内在于象征,象征与意义的结合,并非原本事实。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四、理论创新,第一、在研究宗旨上,由于“认为文化是通过象征形式而得以表达的意义的样本“,象征人类学将解释文化事象的意义作为研究的目标。 第二、在研究的范围上,由于不重视社会结构的分析, 象征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是神话、语言、仪式、戏曲以及一些象征符号

5、。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由于对象征与意义的重视,象征主义超越了功能主义强调田野工作与另一些人类学理论流派重视文献研究的对立,方法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五、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埃德蒙.罗纳德.利奇(Edmund Rronald Leach ,1910-1983 ) 193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机械系,后到台湾、上海、伊朗、缅甸等地经商并从事人类学研究。 1947年完成博士论文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获博士学位。 1953年转剑桥大学任教。 1966年被提升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院长 1975年被封爵士爵位。 1979年退休。曾任皇家人类学学会会长, 代表作 : 文化与交流 (1976) 反思人类学 (1

6、961) 作为神话的创世纪 (1970) 社会人类学 (1982) 圣经神话的结构解释(1983),他的理论是一种结构象征论,他把象征文化看作社会结构和思想结构的功能性的语义表达,在人类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利奇用符号这个术语来指“象征物”,其中符号与它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接近的,并且主要是转喻的,而不仅仅是以隐喻为基础的一种武断联想。如皇冠是代表王权的符号,这是一种局部代表整体,表现一种转喻的关系,它所代表的事物属于同一文化背景。利奇强调语境的因素,例如只有在政治的情境中,皇冠才代表王权;而在用作啤酒商标的场合下,皇冠就不是符号而是象征了。,作为一名象征论者,利奇将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作

7、为具 有同等法则的符号系统来讨论象征问题。他认为所有众多的非 口头的文化形式,如衣着、食物、建筑等都以模式系统的形式 组织,而它们用来体现代码信息的方式跟自然语言中的音、词 和句子的组织方式是一样的,即讨论规范衣着的法则与谈论规 范语言表达的法则,具有同样的意义 。因此,利奇被称为“语言论象征主义者” 。 在文化与交流中,利奇讨论了象征存在的两个条件: 1、混合两种文化场合 例如 ,狮子属于“大自然 ”的、非人类的场合,国王属于“社会”的人类的场合, “狮子是兽中之王”则是象征符号的陈述,因为它具有“在头脑中”(既在艺术想象中)混合上述两种场合的意义。,2、象征符号必须在系统的整体中与其他符号

8、形成对立关系才具有意义。 例如,“白色领带”表示“非常正式”,这时男子要求着挺直的白衬衫、白色领带和黑色燕尾服。“黑色领带”表示“半正式”,这时男子要求穿晚餐外套,陪上软衬衫和某种蝴蝶结领带。其他服装则是非正式的。这种颜色的象征性是在相互关系(白与黑、正式与非正式的对立关系)的系统中方能确立的。这个系统也是在“头脑中”出现的,但不司依靠艺术想象,而是靠逻辑思维。可见,象征是在人类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共同参与之下建立起来的。,利奇还讨论了象征符号所创造的界限。他认为当人们使用象征符号来区分不同类别的事物时,就在某一自然延续的领域创造了一个人类的界限。人类是符号动物,他总要对事物进行边界的分隔,边界的

9、不明确性造成忧患。我们“一直”变老,但为界定这种经历的时间,我们把持续的整体分割为秒、分、时、天等部分的时钟和日历。没部分有一段时间的持续,但从观念上来说,部分之间的间隔就是边界。如果我们把观念时间实施为社会时间,每一“不具时间持续的间隔”本身就占有时间。人们要跨越社会界限使群体生活依旧联成一个主题,往往需要仪式来完成这个象征性的转换。如未婚到已婚需要婚姻仪式来转变,以达到个体生活与社区生活的连续性和整体。 利奇认为人类学研究是以解读文化事象所传达的信息密码即象征意义为己任的。在文化与交流中,他以语言范畴、分类论、禁忌论为中心,集中探求象征的逻辑结构以及见于静态宇宙观中的象征性。,维克多.特纳

10、 (Victor Turner,1920-1983),特纳于1920年出生在苏格兰。是曼彻斯特学派成员之一,1964年加入美国籍。他被认为是戏剧论象征主义者。 代表作: 仪式过程:结构与非结构(1969) 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恩丹布农村生活的研究1957) 从仪式到剧场:人类游戏的严肃性(1975)等,特纳受涂尔干社会学的影响,侧重从仪式的象征解释中去把握社会的再生产 特纳在仪式过程:结构与非结构一书中,分析了恩丹布人的符号结构所蕴涵的象征意义,在此基础上,他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探索仪式作为过渡边界的特性。他认为所有的仪式都可以分为三阶段:隔离期、过渡期、结合期。第一阶段,隔离期所包含的符

11、号行为表明个体或群体的分开,几从社会文化环境中隔离开来;(未婚男女)第二阶段过渡期,仪式对象的特征模糊,正经历一个问户领域既不带过去的属性也不体现即将到来地位的属性;第三阶段结合期,仪式对象再次拥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并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价值观与之匹配。,他被人们期待着按照与社会位置想符合和某种既定的文化规范和道德水平来行事。由于仪式具有跨越个人或社会群体生活与空间并使之联为一体的象征功能,当特纳 将仪式运用与整体社会结构分析时,边认为恩丹布人尽管村落的或局部的群体存在着冲突和分裂,但仪式通过独立与世系群联系所进行的崇拜建立了在不同村落群体之间的联系,所以构成恩丹布人整个社会(不是村落社会)组织

12、的结构还是完整稳定的。,玛丽道格拉斯 生于意大利,1943年毕业后转向人类学研究,二战后重返牛津大学研究文化人类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70年被伦敦大学聘为教授,1977年移居美国,是继本尼迪克特和米德以后的又一位著名女人类学家。 著作有:开赛河流域的莱勒人(1963)、洁净与危险-亵渎和禁忌概念分析(1966)、自然象征: 宇宙论的探讨(1970)、文化偏见(1978)、危险与文化(1982)等。,道格拉斯对象征文化的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日常仪式象征的研究方面。1966年,她出版了洁净与危险一书,对分类体系及其象征意义提出了系统的看法,她吸收了迪尔凯默人类的象征

13、有其社会基础的观点,也同意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结构”的思想,认为这种二元性,不是由人脑的生理结构决定的,而是社会结构的表现。我们生活在一个象征符号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由我们想当然的符号象征体系所构建的,社会就是同符号象征文化表达的统一体,为了维护这个统一体,人类的行为领域要加以区别,甚至创造一些认识领域,并且模式化。,20世纪后30年,象征文化在象征人类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探讨。前面提到的人类学家,是象征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象征人类学在本质上要把文化当成象征符号体系加以探讨。文化不是封闭在人们头脑中的东西,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公共符号上。对象征人类学家来说,象征是意义的“浓缩形式”(

14、condensed form),或多种意义的联想。虽然象征渗入社会生活的各层面,但简单的功能解释,无法揭开象征的奥秘。象征文化研究要确定象征与象征之间意义的关联,象征符号的超出社会结构的独立结构。象征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象征如何结合成体系,以及象征如何影响社会行为者的世界观、精神与感知。,象征人类学又被称为“后结构人类学”的一种,它克服了结构人类学的“人类象征结构一元论”的限制,更加强调研究中的主体方法,也就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解释象征,是对一种“有意识模式”的研究。 晚近象征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是格尔兹,他认为宗教就是一种象征文化的体系,宗教首先是符号的表达,而符号所承载的就是“意义”,即包括认

15、识、情感、道德在内的一般性思考,这正是文化的核心。如果说“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那么作为符号载体的宗教就可以说是文化的基本质量。作为文化的符号,宗教展示了社会中的人对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的看法,激励并保障人的生命延续,宗教本身就富有自主的意义形态,是与人的人生观互为沟通的解释体系。,六、象征主义的社会功能,象征人类学把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去关注,它拓展了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它最大的功绩是将它转变到文化和解释的问题,而不是一种宽泛的理论。其理论来源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其功绩在于调查象征符号的运用。 象征人类学实现了人生观的重大移位,即从认为人类行为是为了满足物质欲望到,满足意义和象征,从人类学的另一个方位抽象地加以分析。象征人类学作为意义探求和反思理论,对人类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了十分积极的指导作用,这就是它存在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