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的简介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42282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墨的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油墨的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油墨的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油墨的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油墨的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墨的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墨的简介(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墨和印刷(一),-陈爱军,介绍内容,一、油墨的基本知识 二、如何用好油墨 三、印刷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油墨的基本知识,什么是油墨-油墨的定义,油墨应用于印刷-所有印刷品上的颜色都由油墨赋予 印刷必然用到油墨-印刷油墨 油墨是一个颜料的分散体 油墨必须是能够满足印刷过程以及印刷品的最终用途,油墨的组成,连结料 树脂、稀释剂 颜色的载体 颜料 有机、无机、体质 着色剂 助剂 调整性能,油墨的分类,胶版油墨 凹版油墨 柔性版油墨(凸版油墨) 丝网油墨 特种油墨,凹版油墨,NC(醇溶、酯溶) 聚酰胺(醇溶、苯溶) 水性体系(丙烯酸),各类油墨的印刷墨层厚度与颜料用量的关系,墨层厚度(um) 颜料用量(

2、%) 胶版油墨 14 18 凹版油墨 812 6 柔性版油墨 818 6 丝网油墨 2080 3,各类油墨主要针对的印刷基材,印刷基材 胶版油墨 纸张、马口铁 凹版油墨 塑料、纸张、铝箔 柔版油墨 瓦楞纸、铝箔、纸张 丝网油墨 所有材料,胶版油墨的基本知识*,胶版油墨的主要分类 通用胶版油墨的配方 胶版油墨的生产 胶版油墨的应用,1.胶版油墨分类,单张纸胶版油墨(sheetfed) 快干亮光胶版油墨 树脂胶版油墨 轮转胶版油墨 冷固着(coldset)轮转胶版油墨 热固着(heatset)轮转胶版油墨 *印铁油墨(metal decoration) *UV胶版油墨(uv curing),2、通

3、用胶版油墨的配方组成,松香改性酚醛树脂 30 醇酸树脂 5 干性植物油 16 矿物油 25 颜料 20 助剂 4,助剂,水墨平衡剂 超分散剂 润湿剂 抗结皮剂 耐摩擦剂 干燥剂,3 、 胶版油墨生产工艺,原料配料 混合(预分散) 分散 调整 包装,混合设备,高速 分散机,研磨设备(一),三辊机,研磨设备(二),球墨机,研磨设备(三),捏合机,三种分散研磨设备的工作原理(1),三辊机 通过压力和剪切力克服颜料的内聚力使之破碎并分散。 研磨效率与滚筒的转速比、温度、压力及刀片有关。,三种分散研磨设备的工作原理(2),球磨机 通过撞击、磨擦和剪切使颜料破碎并分散。 研磨效率与转速、温度、钢球的大小、

4、用量及物料的粘稠度等有关。,三种分散研磨设备的工作原理(3),捏合机 通过反复挤压使颜料破碎并分散。 分散效率搅刀转速、温度、物料的粘稠度及物料量有关。,调浆设备,调浆机 搅拌机,4、胶版油墨的应用胶版印刷,胶版印刷原理 胶版印刷机,胶版印刷原理,油水相斥的基本原理 印版图文部分亲油抗水 印版空白部分亲水抗油 间接印刷方式 网点呈色的原理,胶版印刷流程,胶版印刷机,双色机,胶版印刷机,四 色 机,胶版印刷机,51,胶版印刷机,商 务 轮 转,如何用好油墨,印刷的要素,印刷机 印刷压力 套印准确 润版系统 适合的油墨* 适合的纸张性能* 操作工技术,油墨的印刷适性,油墨的性能要求,油墨必须是能够

5、满足印刷过程以及印刷品的最终用途!,油墨的关键性能,粘性/粘度/流动性 色浓度/色光 固着/干燥 水墨平衡 转移性/机上稳定性 快速翻版/双面印刷 安全性,理想的胶版油墨,着色力强、色彩纯正 快固化、高光泽 无毒、低气味 耐磨牢度好、耐抗性好 水墨平衡、机上稳定性好 网点还原、干燥性好,油墨设计的困惑,快固 - 高光 飞墨 - 流动性 转移性 - 网点还原 低秥性 - 转移性 色浓度 - 流动性 不结皮 - 干燥 牢度 - 高光,单张纸胶版油墨标准分类,油墨选择规则(1),短版印刷不结皮油墨 快速翻版耐磨油墨 高档印品高光油墨 高速印刷快固油墨,油墨选择规则(2),高耐抗性能要求 特殊基材 哑

6、粉纸 非吸收性材料 环保要求 重金属、大豆油,纸张的印刷适性,纸张的印刷适性是指纸张能适应油墨、印版印刷条件的要求,保证印刷作业顺利进行,并获得优秀印刷品所必备的条件。,常用纸张,1.铜版纸 注意大面积实地和叠色印刷! 2.白版纸:易拉毛 3.胶版纸:易掉粉,油墨供应商所关心的 纸张因素,1.纸张白度 5.纸张施胶度 2.纸张平滑度 6.纸张吸墨性 3.纸张的厚度 7.纸张光泽度 4.纸张表面强度 8.纸张PH值,纸张白度,纸张白度是印刷品原稿有效再现的基础! 白度高,色彩还原性好!,纸张平滑度,纸张平滑度好,网点还原好,图文清晰。 平滑度低:适宜印刷文字、线条 平滑度中等:适宜印刷粗网线 平

7、滑度高: 适宜印刷细网线,纸张的厚度,纸张厚度不一,会造成印刷压力的改变,颜色深浅不匀,影响印品质量。 纸张薄:纸的不透明性会下降,有透印的可能,纸张的表面强度,纸张表面强度差,容易造成印刷过程中的掉粉、拉毛等故障。,纸张的施胶度,施胶能提高纸张表面强度,减少印刷过程中掉毛、掉粉等故障的发生。 印刷过程中,纸张要接触润版液,如施胶差,会变形,造成套印不准。,纸张的吸墨性,1.纸张吸收性太高,会影响印品的光泽,严重时会产生粉化故障。 2.当油墨黏度低,印刷压力大时会出现透印现象。 3.如吸收性过小,油墨干燥就会变慢,产生背面粘脏。,纸张的PH值,纸张的PH会影响油墨干燥。 纸张呈酸性:干燥会变慢

8、。 纸张碱性太强,会中和润版液,改变润版液的PH,就会出现浮脏、油墨乳化等故障。,纸张的光泽度,具有较高光泽的纸张能使印刷品的色彩光亮、饱满,有利于印品的整体效果!,印刷的操作,一、勤加墨、勤捣墨 二、勤加水、勤洗橡皮布 三、三平: 滚筒平、墨辊平、水辊平 四、水小、墨小、压力小,常见胶版印刷故障 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印刷过程中胶版油墨的 传递和转移 墨斗墨斗辊传墨辊匀墨辊 着墨辊印版橡皮布承印物,油墨在转移、干燥和形成图像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 1.印刷机械 2.印刷工艺 3.油墨、纸张、润版液等,一、墨斗内油墨不下墨,现象:油墨不能从墨斗转移到墨斗辊上 原因分析: 1.油墨的流

9、动性差 2.油墨的触变性大 处理方法: 1.经常搅动墨斗中的油墨 2.加入适能改善流动性的调墨油 3.换用流动性好的油墨,二、堆墨,现象: 在印刷过程中,墨斗中输出的油墨不能正常经过墨辊、印版和橡皮布转移到纸上,而是堆积起来,不能正常的传递,造成网点模糊的现象。,原因分析:,1.油墨中固体含量太高分散不充分 2.油墨的粘度低或水量偏大,乳化严重 3.印刷速度快,油墨流动性差 4.纸粉落入油墨中,油墨流动性变差 5.油墨在墨辊上干燥或粘性稳定性差使油墨变粘,而失去传递性。,处理方法:,1.换用油墨 2.减少给墨量或尽量减少润版液用量 3.适当加入树脂调墨油 4.加一些去粘剂,降低油墨的粘性,减小

10、拉毛、掉粉现象 5.更换纸张 6.添加新油墨或适当地加些不干性的辅料,三、脱墨,现象: 在印刷过程中,水墨平衡失调,导致串墨辊上部分油墨被水代替而不粘附油墨。 在金属墨辊上最易发生此种现象!,原因分析,1.润版液酸性太大或水量过大,使金属墨辊表面形成一层(亲水层)磷酸盐,而排斥油墨 2.橡胶墨辊表面老化,传墨能力下降 3.环境湿度高,温度变化大,使滚筒积冷凝水 4.油墨流动性差,不易流入墨刀轴与刀片之间,影响下墨而引起脱墨。,处理方法,1.减小给水量,降低润版液浓度 2.加入油墨冲淡剂 3.金属墨辊脱墨,先将表面的油墨洗去,用滑石粉和油墨溶剂将金属墨辊擦拭 4.橡胶墨辊脱墨,如表面发光,可用5

11、含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滑石粉混合,将其擦拭去除 5.适当加入6号调墨油来增加其流动性,四、飞墨,现象: 印刷机运转时,墨辊之间墨层分裂,丝头长的墨膜形成长的细丝,这些细丝断裂或细滴呈雾状飞散,而遍布周围的环境中也可能是由印刷机造成的故障。,原因分析,1.给墨量太大,墨辊上墨层太厚 2.油墨丝头太长,油墨太稀 3.串墨辊来回幅度太小,使油墨在墨辊上形成一条条的脊形 4.墨斗辊上的墨层太厚,处理方法,1.换用色强度高的油墨,减少墨量 2.加入蜡类助剂,使油墨丝头变短并适当降低粘性 3.增加串动幅度,直至一条条的脊形消失 4.将墨斗刀片拧紧一些,并将墨斗开小些,调节棘轮使之转动快些,五、起脏,一般是指

12、印版上非图文区产生污脏(上墨)。 小面积起脏较浅油腻 大面积起脏真正的脏版,水墨平衡没搞好,或油墨的抗水性差,浮脏,现象: 可以在印品上观察到,在印版上的非图文区产生淡色污脏,则有时可能看 到有时又看不到。因为不是从印版染上,所以容易擦掉,但再进行印刷时, 它会很快地再显露出来,原因分析,1.油墨比较软,与润版液接触后,部分油墨乳化后进入了润版液 2.润版液萃取了纸张中的化学品,造成PH值发生很大变化,而引起油墨乳化 3.如果墨辊调节的太紧,则着墨辊可能将油墨和润版液乳化 4.水大墨小,形成水包油型乳液,处理方法,1.换用粘度高,较稠厚的油墨 2.换用纸张 3.调节润版液组分和PH值 4.调整

13、水量 5.调整着墨辊与印版间的压力,油脏,现象: 印版的非图文区变成感脂性,以油腻状态出现,大面积起脏,原因分析,1.印版本身质量不高,版基不好或是再生版 2.晒版时曝光时间不足,显影液浓度太低 3.印版版面的保护胶未清洗干净 4.印版的空白部分被氧化 5.水辊间的压力太轻 6.油墨身骨偏软,给墨量过大,抗水性差 7.油墨中存在游离性物质 8.纸粉与纸毛磨损印版 9.润版液的浓度、PH值配制不当,处理方法,1.换用质量高的印版 2.调整压力 3.更换油墨或在原墨中加入高粘度调墨油 4.调整给墨量和水量 5.更换纸张,六、 糊版,现象: 图文部分向非图文部分扩散。 糊版时版面图纹不清,网点线条扩

14、大,相邻网点相互并合,使印刷品墨色很深并发粗,层次减少。,原因分析,1.油墨堆积在印版上,阻塞网点的空隙,扩大线条,引起糊版。 2.下墨量大,超过版面网纹所能容纳的墨量时,向外铺展而造成糊版。 3.油墨调得太稀薄,极易向外铺展,造成网点及线条的扩大。 4.润版液量不够。 5.印刷压力大,处理方法,1.减少下墨量。 2.提高油墨粘度。 3.增加润版液的量。,七、纸张掉毛和掉粉,现象: 印刷时纸张上的小纤维或填料颗粒,堆积在橡皮布的图文部分上,造成印刷质量下降,原因分析,1.纸张表面强度差 2.油墨粘性大 3.压印力太大 4.印刷速度太快,橡皮布太硬,处理方法,1.换用纸张 2.降低油墨粘性 3.

15、根据印刷速度调整印刷压力,适量加大润版液量 4.适当放慢印速,八、环状白斑,现象: 一般是圆核状的白点,围绕着 油墨小点,原因分析:,1.墨皮混入油墨中 2.纸粉、灰尘等异物混入油墨,处理方法,1.当从墨罐中取油墨时,应避免将墨皮墨混入油墨 2.仔细清洗墨斗、墨辊、印版和橡皮布 3.更换用纸和注意周围周围环境的灰尘等异物,九、叠印故障,根据叠印的二种形式,一种是往已干燥的油墨层上叠印,称为干叠印,多为单色机印刷,易产生晶化 另一种是往刚固着的湿油墨层上叠印,称为湿叠印,多为多色印刷,易产生套印不良,晶化,现象:经过干燥的底墨上进行套印时,后印的油墨叠印不上去,即使勉强印上, 也会轻易被擦去,附

16、着力差 原因分析: 1、由于长时间搁置而使表面印品过于干燥 2、油墨含干燥剂过多,干燥过快 3、油墨中含蜡过多,表面形成光滑墨膜。,处理方法,1.合理掌握套印的间隔时间 2.减少油墨中干燥剂用量 3.如果已发生晶化,可采用加印05-90亮光浆,或罩印醇溶性光油,可以改进粘附性,套印不良,现象: 多色机的湿叠印是后面印刷的油墨,使前一色油墨层被分裂,不但后一色油墨无法叠印到前一色油墨层上,而且会使前一色油墨被粘走一部分,原因分析,1.后印的油墨粘性高 2.先印的油墨用量大而后一色的油墨用量较小时, 3.先印的油墨固着慢 4.四色版油墨的色强度平衡不适当 5.印不吸收性承印物易发生此类故障,处理方法,1.根据印刷色序,陆续降低油墨粘性 2.采用颜色强度高,固着适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