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善待生命》教学设计汇总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421470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善待生命》教学设计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善待生命》教学设计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善待生命》教学设计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善待生命》教学设计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善待生命》教学设计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善待生命》教学设计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善待生命》教学设计汇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善待生命教学目标:1 利用理想投射,使学生知道自己最喜欢与拥有那些品质和特点的人交往,引起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交友状况的思考;2 探讨同伴压力的问题,使学生在遇到来自同伴的压力时能够正确处理及解决。课时建议:3课时课前准备:1老师写一份我的一生,这样有利于对本课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想象训练: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想象放松训练。你的真身在教师里上心理课,而你的元神却在随我的声音在想象的世界种翱翔。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你可以选择到将来的某一些时间去看看,你会选择在你的一生中的那些阶段?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对自己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想法,今天请你的思想随着你的声音翱翔,去

2、看看我的将来是什么样子,请完成这样一份“我的一生”二、我的一生1请设计你的生命线。(1) 你设想自己的寿命有多长;(2) 你预备怎样度过自己的生命:A 你准备什么时候成家?B 你对配偶的人品有什么要求?C 你自己距离这样的要求有什么差距?D 你希望什么时候有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提示:这里对配偶及孩子的要求是人品的要求,而非物质上的要求。如有钱、漂亮等建议同学不要写。2小组分享:3 团体交流:请几个同学来大声朗读自己的“我的一生”提问:(1) 这是你对未来家庭的设想,是你的理想吗?(2) 不论遇到多大的障碍,你愿意为他付诸自己努力吗?(3) 如果你面对比你自己决心还要强的阻力时,

3、你怎么办?(4) 如果你面对比你本身的力量或精神更大的力量时,你是否会被同化而投降呢?提示:如果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则问下一个方案4;如果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或是学生在填写亲人品质时并没有认真思考,请他从新考虑亲人的品质;或是学生本身的过于自我中心,而没有去考虑别别人怎样;或是学生过于内敛,缺乏对他人的要求;或是学生觉得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大,而对自己的观念表示怀疑,老师课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的是要学生澄清自己的观念。4 问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两种问法:(1)如果你的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 (2)如果你自己现在遇到这样的问题: 例子:(1)本书中s与t的例子; (2)“别人”送我生日礼物,我也要

4、送别人“生日礼物”; (3)“别人”吸烟,我也要吸,否则他们会笑话我是爹妈的乖儿子; (4)看色情片; (5)考试作弊。提示:1 请同学分析,教师则要注意抓住同学回答中的闪光点及时加以引导,好的观点甚至可以写在黑板上。2 上诉例子主要涉及青春期学生的同伴压力:(1)被推着去做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2)做明知是错误的事情以显示自己的合群的事。对这些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消极地寻求同伴的认同可能会使自己的道德标准降低,会自我贬低,自我同一性不能建立等;积极的做法拒绝并劝诫会更有助于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有助于形成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和行为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 这里提供

5、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仅供参考)第一:提出问题。以确定自己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是否会影响健康、不诚实,违背父母、老师的要求甚至是违法的行为。第二:说“不”。如果事情是错误的或者你不愿意做的,那就坚决说“不”,并且在拒绝后将明理由。第三:相处替代的方式。提出一些健康可行的可供选择的替代方式,如果对方不采纳,只好自己离开。4 对于回答的方式,角色不同会有不同的回答,当扮演自己的儿子时,是偏向理性的。而当扮演自己时,又是偏向感性的,教师要追问为什么不同?以迫使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自身的问题。教师: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问题大多是两难问题,也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与同龄人一些尴尬场面。归结以下主要由两类:第一,

6、被推着去做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第二类:做明知是错的事情以显示自己的合群。提示:可在学生回答时总结。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们如何面对,是屈从于消极的同伴压力,为了朋友放弃自己的原则,放弃自己一直遵循的较高的道德标准,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朋友,去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你的选择是什么?(请学生集体回答)提示:一般来说:高中生都有了自己的主见,均会回答选择后者。如果回答是前者要寻求原因:如果是真实的想法要进行个别疏导。应对这种问题的方法:第一:提出问题;第二:说“不”;第三:提出替代的方式。 提示:应对方法可以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学生的回答时讲授,在这里只是再次强调。三、总结:生命是

7、上帝赐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必须珍惜它,呵护它,善待它。对于我们的未来,从小我们就有美妙的构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离未来越来越近,我们对未来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生命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来自外在的压力,但只要我们有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原则、我们的信念、我们的坚毅,相信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请珍惜我们的生命、请善待我们的生命。注意事项:1 如果有人的生命较短,要问明原因,如果是真实的想法,则往往能够折射出学生对目前生活现状的想法,可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进行个别心理辅导。2 在团体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学生的不良反应如嘲笑、大笑等,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不良的影响。3 对于某些学生的不开放行

8、为不要勉强。补充活动1:(第2课时)盲人之旅教学目的:1 使学生体会残疾人的感受,理解残疾人进而愿意主动帮助残疾人;2 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加对他人的接纳与信任;3 学会求助与帮助。课前准备:1 设定一条相对来说较复杂的路线,如:有上楼、下楼或有些沟沟坎坎;2 请同学准备一条红领巾或其他能够用来蒙住眼睛的布条;3 课前千万不要透露上课的目的。教学过程:一、 同学两人一组,一位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做盲人,而另一位做帮助盲人的人,蒙上眼睛的盲人在原地转三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助人者的帮助下完成选定的路线的旅行,其间盲人与助人者不能说话,助人者只能用手势、动作等身体语言帮助盲人。提示:要强调安全

9、旅行结束后,坐下交流感受问“盲人”:你看不见后有什么感觉? 这使你想起了什么? 你对你的同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 你对他人和自己有什么新发现?问“助人”: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 你怎样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二、 角色互换之后,再进行一次旅行。 交流感受:问第二次的“盲人”:你对你的同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问第二次的“助人”:你是如何帮助你的同伴的?请所有的同学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对于其中的精彩想法,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强化和鼓励。三、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总结:第一:失去眼睛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我们应该理解盲人;第二:帮助盲人应该站在盲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应该给与最切实际的帮助;第三:

10、我们虽然有一双健全的眼睛,我们也会碰到困难,在失落与无助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求助,而且有人帮助的感觉很快乐;第四:助人并非无需付出代价,或多或少需要付出时间、金钱有时甚至是生命;第五:助人比受助需要付出更大的勇气,比如当受助者误解你的时候,你是否继续你的帮助;当你的帮助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的时候,你是否会继续?第六:帮助别人,能够体验信任,体验责任,体验快乐。四、结束提问:“当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是否愿意伸出一支手?”补充活动2:临终遗言教学目的:1 使学生对死亡有一定的感受2 对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作具体的探索并在生活中作明智的抉择。教学活动:一、临终遗言:1背景:在外星探险时你和同伴失去了联系,四

11、周一片空寂,身边几乎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苹果,而这个苹果是不能吃的,因为它代表你的朋友,一个手电筒,一支笔和几张纸,按照出行的规定,你将面临死亡,而如今你能做的是留下一封遗书和你的墓志铭。等有人发现你的尸体时便于辨认和埋葬。2请同学认真思考后写下遗书和墓志铭。3在团体中交流,请同学大声朗读 提问:当时你是如何想的? 这些感受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现在你有什么新的发现?4总结: 今天是我们做了这样一种频临死亡的尝试,而这样的尝试让我们有许多发现提示:这个活动让我们发现的东西很多,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死亡的看法引导到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当自己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该如何办,当周围的人出现心理危机的时

12、候该如何办?参考资料:资料三:说“不”妙用人是社会性的人,具有合群的心理需求;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爱好、意愿与个性。在同学交往中,许多人会身陷这样的误区,就是过分地考虑外界与他人的要求,而压抑或违背自己的正当需求,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或者,将合作、合群与恰当地拒绝他人对立起来,给自己造成和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问题。其实,每一个人都具有拒绝他人的权利,只要他的拒绝是真诚的,就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并不会因为拒绝而失去什么。说“不”是每个人的特权,但它并不等于简单而粗暴的回绝。无论何时,当你正准备说“是”但心理又想说“不”时,不妨试试以下方法:(1) 以赞扬的语气开始记住

13、要以赞扬的语气开始你的回答。当其他同学要求你参加某项娱乐活动时,你可以用平和的语气说出你的回绝:“我确实很喜欢你们组织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一定会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然而,按我的学习计划中的日程安排,我恐怕不能接受你们的好意。”(2) 说话留有余地你可以对提出建议的同学说:“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但现在不是采用它的时候。”或者“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案,但我们暂时不得不跳过它。”回绝时课着重强调时间上的不适宜,不要把话说绝,给对方有个台阶可下,这样可避免伤害人际感情。(3) 留出一个缓冲空间有时候,很难当场给出确切的“是”或“不”的回答,这时你可以这样应付:“我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琢磨这件事。”在快速权

14、衡正反意见后,给出你的直接回答。(4) 自我的调侃有些尴尬的场合,以自己作为调侃的对象,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如:“我猜想,你认为我说不只是因为我太平庸,的确如此,我一向认为自己是个无能之辈。”(5) 只回答部分问题通常,饱含情感的请求会让你不知所措。此时,不妨只就请求人的部分谈话内容做出回答。比如,有位同学请求你:“如果你没有忘记我曾给与你的帮助,你就不应该让我一个人独自完成作业。”你可以回答:“难道你认为我已经忘记你的帮助了吗?”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周围种种“要求”所纠缠,而以上方法教给你如何恰当地说“不”。记住,你总是有权说“不”的,无论你选择何种方时说出它,你有权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时间。资料四

15、:第一次听到同龄人自杀今天一早,班主任严老师一脸阴沉地走进门,开口就告诉我们一个同龄人自杀的真实事件。那个女孩子是个胆小的女孩,平时一直循规蹈矩。那天她爸爸用车送她去上学,送到小路口。可是时间已经晚了,学校的校门关了,里面喇叭响着在早锻炼。女孩举手敲敲大门。门是那样厚重,她的手是那样单薄,门里的老伯伯没有听见。女孩敲了一阵,失望地走了,她很害怕,害怕迟到了以后老师责备她,女孩去打电话,想叫妈妈来帮忙,帮忙把她送进学校,帮忙向老师陪个罪。可是电话里妈妈的同事告诉她,她妈妈不在,出去了。女孩不知怎么办了,她愈想愈害怕,她从来没有旷过课,她是不想旷课的,可是现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自己又无法救自己。女孩朝一幢高楼走去,爬上十楼,她看到人们个个都自顾自的,这个世界很冷淡,没有人来过问她一下,她很绝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